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广东汕头依托侨乡资源打造高层次人才试验区

2015年05月27日 10:36

  (广东)汕头作为著名侨乡,向来有“三个潮汕”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为汕头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前,汕头经济社会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成功落户,要打好“新侨牌”,就必须发挥汕头丰富的侨务资源,大力引进培养人才,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人才支撑,浓墨重彩地写好寻才引才用才这三篇大文章。

  整合资源,做好“寻”字文章

  汕头海外侨胞人数众多,其中不乏高新技术方面的顶尖人才。如何及时发现、准确定位高层次人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同海外华人华侨多种形式的合作,有助于拓宽引智渠道,加强对侨智资源的开发,从而更好、更快与世界接轨,更多参与到全球化竞争的大潮中。第二,在现有资料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侨务部门的渠道优势,联络海外侨胞的渠道优势,认真调研,联络海外侨胞专业社团和高端科技人才,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探索建立起全市海外专业人士社团资料库、海外高层次专业人士重点联系对象资料库,形成全市海外专业人才的资料查询体系,进一步提高侨务引智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第三,大力发展网上人才交流,同步建设大型的国际人才网上市场,适时发布我国最新的侨务政策,国内相关单位的招聘信息及海外人才求职信息,积极搜集他们所关心的签证、待遇、工作条件、子女教育等问题,为之后侨务政策的更新与调整做充分准备。加强发挥华人华侨科技协会等联络纽带与沟通桥梁的作用。第四,做好乡情招商、乡情引智工作,以广大归侨侨眷、留学生家属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殊亲情为纽带,注意培养华侨华人新生代对家乡的感情,通过各种途径关心、了解新生代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除组织华裔青少年前来参加夏(冬)令营等活动外,在邀请老一辈华侨华人回国参加涉侨活动时,可有选择地请其带子女一起回家乡观光考察,感受亲情乡谊,培育“根在潮汕”的思想理念。

  有的放矢,做好“引”字文章

  第一是探索建立企业“需求库”的方式,依据当前我市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选择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将人才合理配置,使人才资源发挥最大价值。聘请相关专家组成引进人才评审组,配合实验区的产业规划,对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制定相应、符合汕头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不唯学历。其次是利用好华侨经济文化区平台作用,建立以东南亚为主乃至世界各地的固定商贸平台和华商工业园,定期举办针对华商的经贸推介会,邀请华商来汕参观考察,争取侨资和高新项目落户汕头,使汕头成为粤东地区对外经贸合作的“领头羊”。同时吸引新华侨华人资本,引导侨资向实验区外的地区或欠发达地区延伸,培育以侨引资的新增长点。要以汕潮揭同城化为契机,努力打破侨务资源的祖籍限制,树立潮汕一家的“大侨务”思想,与潮州、揭阳、梅州等粤东兄弟城市协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创潮汕人才圈。第三是加强宣传,树立典型。积极实施“走出去”宣传战略,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华文媒体上,以各种形式宣传、推广汕头的环境、人文、政策等方面,力求包装出亮点、有特色,向广大海外潮汕籍侨胞展现风采,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新闻媒体开设相关专栏,树立一批对我市经济、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作为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并推荐授予荣誉称号,发挥成功创业的典范效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海外人才来汕头创业发展。最后是要按照统一高效原则,完善海外人才、智力引进的工作机制。可探索由市政府领导,在华侨文化实验区内建立华侨专门“引智”办公室,从侨联、对台办、经贸局、法制办、人社部门等单位抽调骨干人员,配备专职人员和固定经费,整合科技、教育、人事等部门资源,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能超越各部门职能,又能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领导协调机制,使各部门在研究政策,落实工作等方面支持配合,优势互补,逐步形成统筹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强化服务,做好“用”字文章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核心在于“用”,要确保人才能用得其时,用得其当,用得其所。

  充分发挥我国高校的力量。一方面,积极增强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土高等院校优势学科的实力,建设高校的学术研究氛围,完善高校科研设施,同时利用筹建中的以色列理工学院作为中国和以色列乃至国外重点大学开展教育、文化和科技交流的载体,注重对外大学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团队建设。可探索赋予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定的组织配套人事权,以便发挥人才的“滚雪球”效应,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健全华人华侨创业机制。加强创业政策的落实,协调好各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将华人华侨创业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整合并加强落实,成立政策执行监督机构,从而对政策的制订与执行过程形成有力监督。在制订吸引华人华侨回国创业的政策时,要注重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回避由于政策制订主体的不同而带来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政策的有效落实将会加大对华人华侨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带动更多的华人华侨回国创业。

  完善创业软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增强各部门的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留学生创业咨询平台,及时公布和更新有关政策信息,切实改进信息不对称现象。此外,加强发挥海外华侨创办优秀企业的示范作用,搭建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完善人才科研机制。应遵循“开放、流动、公平、竞争”的原则,创造开放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并创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科技系统内部的开放。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使用和发展机制。同时倡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和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价值观。

  建立人才问题反馈机制。发挥侨务部门的渠道优势作用,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衔接,及时了解华人华侨回国后的生活、工作状况。要真正做到从华人华侨的利益角度出发,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做好与不同用人单位之间的衔接,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更新侨务政策,形成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到发挥人才最大价值的“人才环流”良性循环。(刘培辉 作者单位:潮阳区委党校)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