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华教资讯 > 正文

德国华裔少年谈寻根之旅:离不开德国但根在中国

2015年08月11日 10:36

  “德国和中国就像分别被担在我两边的肩膀上。其中,中国对我来说更亲切一些,因为我的家人都在中国,我的根也在中国。”家在德国汉堡的华裔青少年王希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王希瑶在汉堡出生,今年16岁,祖籍山东青岛,父亲在汉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工作,姐姐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就读。虽然一直在德国生活,但从4、5岁开始,王希瑶每周末都要被父母送到汉华中文学校学习中文。如今,他已达到德国汉语学校中文7年级的水平,在家里,家庭成员们也总是以中文对话。每年暑假或其他假期,他也会前往中国,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等亲朋。

  王希瑶此次前往北京,是参加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主办的2015“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据悉,共有近百名德国华裔青少年参加了本次“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

  学习书画了解中国文化

  2015“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与以往不同,不是将所有青少年集中在一个营地活动,而是按照舞蹈、武术、书画等不同主题,分为9个分营分别活动。王希瑶此次参加的,正是学习中国书法和水墨画的书画营。

  “中国的水墨画与西方的油画不同,很少用颜料,只用墨色的浓淡来显示颜色的不同;中国古代的人们常会在扇面上画画并做成扇子,这样扇子会好看很多……”课堂上,书画老师纪东详细的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绘画的特点,并一笔一笔教他们用毛笔创作绘画。

  纪东表示,为了让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国的书画历史和文化内涵,授课老师大多从中国书法家和美术家协会长期从事一线教育的老师中挑选出来,“考虑到一些国家并没有中国传统绘画中常作为对象的“梅兰竹菊”,我们也从兴趣的角度出发,鼓励孩子用毛笔和宣纸绘画自己喜欢的卡通动物。”

  王希瑶用毛笔在自己的扇面上画了几株像樱桃的植物,不过他自己觉得有些“丑”而不愿意记者多看。与绘画相比,他更喜欢中国的书法。“我的姥爷也是会用毛笔写字的,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中国书法。此次来夏令营学习,老师非常和蔼,也讲得非常清晰,对我的鼓励很大。”他说,上课期间他还用毛笔在一个小时内写了一篇文章,“很有成就感”。“无论如何,这次的夏令营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回到德国后,我还会继续学习书法。”他说。

  “中国书法和绘画我都喜欢,因为这些只有中国才有,在德国都看不到,非常新鲜。”家在法兰克福的陈韵如祖籍广州,马上要读九年级,因为很小的时候曾学过一点传统书画,此次参加夏令营学习,她并不感到十分困难,“比较起来,绘画要比书法更难一些。因为绘画要把水墨调到非常合适才能在宣纸上画出理想的效果,这非常困难。”

  事实上,除了跟随老师学习绘画,在夏令营的几天中,王希瑶和同营的其他德国华裔青少年一道,参观了中国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在那里,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中国的名画和书法作品,听过老师们的讲解,对中国书画和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又深了一层。”王希瑶说。

  游长城、故宫了解中国历史

  为帮助德国的华裔青少年们更充分地了解中国,夏令营在安排书画课程之外,还带领营员们到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历史感深厚的知名景点游览参观。

  8月的北京很是炎热,爬着长城高矮不同的阶梯则更是累人,但王希瑶还是以很快的速度爬到了夏令营预订的最高点,与同营的小伙伴一起合影留恋。“长城是中国最有标志性的建筑,也是中国的骄傲。在德国,大家一提起中国,就会马上想到长城的画面,知道这次夏令营要来爬长城,我特别高兴,希望爬的长城能越高越好。”他说。

  王希瑶还偷偷告诉记者,“其实我爬到一半就非常累了,特别想休息,但看到同营的很多比我还小的小伙伴还在坚持,觉得自己这么大不能输给他们,就坚持了下来。到目的地的那一刻,我特别自豪,很有成就感。”

  “在这次参观的所有景点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长城。”家在纽伦堡的13岁女孩李夏婷也对长城赞不绝口,“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说起长城,对它充满了幻想。真看到它才知道这么大,这么美!不过爬起来确实很累。”

  故宫也是给华裔青少年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故宫非常有意思,建筑很华丽,展出的物品也非常精致。在里面参观,看得我眼花缭乱的。”王希瑶还说,故宫带给他很强的画面感,好像能看到以前的人在里面生活。

  比较而言,一直喜欢看《甄嬛传》、《步步惊心》等清宫剧的陈韵如对真实的故宫微微有些失望,“电视剧里的故宫金碧辉煌,非常豪华,而真实的故宫却很陈旧,柱子和墙都有一些剥落的地方,和我以前想象的不一样。”

  说起通过“寻根之旅”在名胜游览和自己与父母在中国旅行的不同,陈韵如说,营地的老师和导游对景点的文化背景介绍的更加充分;王希瑶则表示,“寻根之旅的同龄人比较多,而且大家都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通过了解小伙伴们所在国家的生活,比较我们不同的文化,对世界的了解也会更深入一些。”

  来自德国沃尔姆斯的13岁女孩蒋舒婷补充道,在德国的新闻中,虽然也常能看到中国的消息,但很多都是讲中国不好的,如北京空气差,食品安全有问题等等。“这次参加夏令营亲身到北京后我发现,中国并不全是那个样子,充满奇迹的长城、厚重历史的故宫都非常漂亮,有趣,我会把这次在北京拍的照片带回德国,分享给我德国的好朋友。”

  离不开德国但根在中国

  虽然父母从事的职业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营员们掌握中文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但记者采访到的德国华裔青少年们都表示,他们几乎每年暑假都会前往中国见家族的亲朋好友。“每年我和爸爸妈妈都会回中国来看望还在家乡的老人。”王希瑶说,“毕竟,老人们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可以说是看一次少一次。”关于自己未来的计划,他表示,自己在高中毕业后会在德国的大学进修,“应该会在德国生活,但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到中国发展。”

  谈起选择参加此次夏令营的原因,王希瑶表示,“此次参加夏令营的德国华裔青少年很多都像我一样在德国长大,对德国的文化和环境比较熟悉,但我们的根毕竟在中国。回中国看一看祖国那些魅力的地方,那些奇妙的东西,记住我们的祖国原来是这样,对我们了解自己的从哪儿来非常有帮助。”王希瑶还说说,“而且我自己很喜欢中国历史,亲身看看古人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感受他们曾经生活的环境,对了解历史非常有帮助。”

  陈韵如也表示,很多在德国生活的华裔小孩都把自己当成完全的德国人,常说“我们德国,你们中国”,对自己从哪里来都不怎么清楚,通过到中国看看,了解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看看我们的祖国是什么样子,对我们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以后,很多人可能会改口说‘我们德国,我们中国’”。

  而更加偏爱西餐、美国流行音乐,中文说得并不流利的李夏婷可能说出了不少德国华裔青少年的心声,“我从小在德国长大,已经离不开德国了。我对中国的印象也不是很深,最后也未必会回到中国发展。但回中国寻根,了解中国还是有必要的,毕竟,爸爸妈妈是从中国来的,我想了解他们过去是怎样生活的。”(法国《欧洲时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