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文化宣传 > 正文

北京文化精品亮相国际舞台 促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6年04月18日 14:24    来源:北京日报

  1月末,北京创意展览兵马俑灯彩展和北京现代舞团作品《逍遥游》亮相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市中心迎春节;

  2月初,六小龄童率百余只中外“小猴子”在纽约时报广场玩起“百猴快闪闹新春”;阿基耐乐队把蒙古族音乐带到波黑;

  3月,蔡国强率中国当代艺术“豪华天团”首次亮相中东;兵马俑灯彩展随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捷克布拉格;

  3月末,北京服装学院团队让中国时装首次走上俄罗斯时装周T台。

  在世界舞台上,散发着时代气息的北京文化精品正频繁密集亮相。这些项目背后,北京市文化局作为隐身的“推手”,正通过品牌化、市场化、本土化运作,让“走出去”的中国文化种类越来越丰富,展现形式越来越多样,让世界眼中的中国越来越时尚。

  背后推一把手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第一次”增多

  东直门外蜂巢剧场的一间办公室里,北京青年戏剧节组委会周一一大早就召集了例会。大家在为7月赴法国参加世界最大戏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选择剧目。去年青戏节作品《灵魂辞典》、前年青戏节作品《夜班》都在讨论之列。

  多年前,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与北京的青戏节还是两条遥远的平行线,毫无交集,孟京辉、邵泽辉、王翀、黄盈这些中国年轻人非常熟悉的戏剧导演对国际同行来说也很陌生。可就在2011年,在北京市文化局的大力推举下,北京青戏节与阿维尼翁戏剧节签署了一项协议,要连续三年向戏剧节推荐中国作品。“从前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走出去’较多,如今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力、且表现方式更易与海外对话和沟通的艺术,在‘走出去’方面也获得了很多支持。”市文化局局长陈冬说。

  2011年,北京青戏节的青年才俊们第一次组团登上了法国舞台。至今,已有二十多部在北京市场上有良好口碑的戏剧作品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有的还从这个舞台走到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更多国家的舞台上。而中法两国戏剧界也因此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中国戏剧走进阿维尼翁,在北京青戏节、乌镇戏剧节上也常有中国导演从阿维尼翁寻回来的好作品。无需更多语言,戏剧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最好的沟通方式。

  和戏剧这个大艺术门类相比,时装设计要小众一些。即便如此,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创业导师陈野槐还是被市文化局选中,代表中国第一次走进莫斯科时装周。“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时,我们学院的服装设计力量已显现出来。当中国驻俄使馆想向俄罗斯推广中国时尚文化的时候,市文化局和市外办就找到了我们。”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助理王琪回忆。在市文化局的支持下,陈野槐的高级定制时装秀3月25日顺利登台,42套服装在北京服装学院学生模特和俄罗斯当地模特的共同演绎下美轮美奂。俄罗斯翘楚级时装设计师瓦连金·尤达什金盛赞,“这是精品中的精品,在民族服装基础上,陈野槐创制了非常棒的系列。”

  留下一段佳话

  中国节中国龙成海外友人生活一部分

  “中国龙王”王玉玺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两个舞龙项目纪录的保持者。这位土生土长的顺义人近几年没少出国教各国年轻人舞中国龙。“少则一两人,多则上百人。”王玉玺说,更有意义的是他不仅教外国人舞龙,还受市文化局委托,每教完一批学生就把中国龙的全套道具服装留在当地,培养更多舞龙队伍。

  “去年在科隆大教堂跟前表演,10名舞龙队员和7名乐队队员都是我教出来的当地大学生和志愿者,大家一起让18米长的中国龙舞起来,特别轰动。”王玉玺回忆,这几年市文化局已在芬兰赫尔辛基、爱沙尼亚塔林、德国科隆、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留下了四条中国龙,在四个城市共培养出舞龙队员近百人,留下一段佳话。其中,芬兰赫尔辛基和爱沙尼亚塔林两个城市,每次搞大型文化活动都要请当地舞龙队出来表演,竟然形成了一种习惯。当地舞龙队甚至还会专门跑来北京购买中国龙的配件。“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龙,我们不仅通过交流送去文化,也把文化留在当地生根发芽。”市文化局对外文化交流处处长孙波说。

  实实在在舞起来的中国龙留下佳话,坚持十余年的“欢乐春节”更是早已成为世界各地同庆中国年的品牌项目,在时间轴上拉近世界人民与中国节日之间的距离。在国家文化部指导下,仅2016年春节,北京就在29个国家和地区的54个城市,开展“欢乐春节”活动共34项,出访团组27个,粗略估算直接受众达200万人以上。其中,在芬兰赫尔辛基的“欢乐春节”活动,已经实现了当地本土化运作。当地迎接中国春节的露天嘉年华,不仅每年可以获得芬兰航空、芬兰通力电梯等大型企业的赞助,也成为赫尔辛基冬季不可或缺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会吸引当地十分之一居民在现场参与活动。

  “欢乐春节”真正实现了从中国文化“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升级转变。

  搭一个新平台

  中英文项目库对接53个友好城市

  “国家给北京的四个定位中包含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正是四个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陈冬说,伦敦有巴比肯艺术中心、巴黎有左岸文化中心、日本有东急文化村等,在北京的“十三五”规划中,也即将在通州建设北京市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规划中的交流中心剧场、音乐厅、展厅、影视多媒体厅、艺术家工作室等一应俱全,令人期待。

  而伴随着北京与世界各地文化交往的增多,市文化局正在筹备建立文化“走出去”中英文项目库。据了解,这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北京各文化机构及其力推的文化项目将汇总一处,供各驻华使馆、相关文化网站和社交平台直接查阅,国际艺术节、国际文化活动的组委会以后也可以方便地来项目库寻找自己需要的演出、展览、走秀、群众文化活动。“北京已与世界上5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每个城市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点不尽相同。有了项目库,友城的文化需求就可以直接在这里发布出来,供需无缝对接,也有助于那些政府部门尚未发现、不甚了解的项目进入国际同行的视野,获得‘走出去’的机会。”孙波说,眼下项目库的初级搭建设计已经完成,项目库建成后,线上推广与已有的线下推广将形成一张有机的网,为当代北京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增添助推器。(李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