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海外乡情 > 正文

华二代赴英团聚:不愿离家乡 父母成熟悉的陌生人

2016年04月29日 15:18    来源:中国侨网





  据英国《华商报》报道,14岁就来到伦敦生活和学习的小智(化名),父母都是早年来到英国打拼的蓝领阶层。做装修生意起家的父母,在经济条件愈发宽裕之后,决定把留守在老家的小智接来伦敦接受更好的教育。然而,在来英将近三年之久后,小智的英文还是停留在出国前的水平,而中文也停滞不前。

  “望子成龙”是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多数父母对子女最根本的期望。而对于在英国的上一代华人移民而言,由于多数都从事体力工作,因此对于子女通过接受教育进而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想法更为迫切。可是,这些十几岁才来到英国的华人二代,真的能够让父母如愿以偿吗?

  家庭团聚: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由于早年英镑兑人民币汇率吸引,不少沿海一带的福建人十年前选择前来英国务工,而他们的子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与小智的情况相似,建斌(化名)的父母也在他年幼时就来英国打工,“我从小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直到两年前才来到英国和父母团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平日里一向话不多的建斌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我们村里跟我情况类似的同学不少,基本都是同祖父母一起生活。可能因为有相似的背景,我们的关系都很好。”谈到在中国的学习情况,他说:“来英国之前,我在国内上高一,家里人不太管我学习这方面,能及格就可以了。”

  由于在成长阶段与父母长期分离,不少在十几岁来到英国,重新回到父母怀抱的“华二代”纷纷表示自己“不太适应”。小智在来英之前,长期与自己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表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来到英国后与父母反而隔阂很深。“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工作都很忙,不经常在家。在家的时候就会一味地督促我学习。”小智不无伤感地认为:“他们更在意我的学习情况,而不是我。”

  异国转校:语言是最大的阻碍

  有不少华人务工二代在高中初期被父母接来英国。相较英文水平相当于母语的移民二代和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继而选择留英深造的留学生,华人务工二代则面临着全新的语言环境和教育断层的双重压力。

  由于16岁以下的学生来英所办理的签证多为儿童类型签证,所以并不需要单独考核英语水平。虽然提供了在办理签证上的便捷,却导致一些国际转校生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跟不上课程设置。

  英语水平可以说是困扰不少国际转学生的棘手问题。“虽然已经在伦敦上了两年学,但是目前英语水平还是不太能理解课堂上的内容。”已经来英国两年的小智告诉记者。小智学校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表示:“学校的课程不可能只为个别学生服务,而且学校也开设了补课环节,可以为语言能力不足的学生统一进行辅导。”但在小智看来,这样的课外辅导只是杯水车薪。

  文化差异:交不到好友,内心孤寂

  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和朋友,除了英文水平的差异和课程设置的不同,还有不同的文化差异也成为困扰务工华人二代的一大难题。一些接收国际转学生的学校,生源组成多为欧洲学生,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中国学生,则在交友上面临着新的挑战。

  就读于伦敦“园景学校”(Park View School)的建斌就对记者表示,该学校生源基本由国际学生组成,欧洲人为主。“我们平时会一起讨论作业,可能因为母语都不是英语的原因,所以偶尔会一起练习英文。”

  “不过,因为语言沟通的问题,除了跟学习有关的话题之外,不会再聊什么。”建斌表示在英国没有要好的朋友,仅只于“同学关系”。(孛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