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经济科技 > 正文

中国深度利用侨商投资 “量身定制”施展侨力

2016年05月18日 09: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9月15日,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华侨板”汕头运营中心开板。(中新社/崔煜坤 摄)

  近日,汕头“华侨板”挂牌企业达到372家,意向融资58.1亿元,去年9月敲响的“华侨板”开启了侨商投融资的崭新局面。汕头“华侨板”的创立是国内深度吸引和利用侨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对侨商的政策不断优化,服务全面升级,从关注侨商资本总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全国各地为侨企量身打造投资环境,多元渠道挖掘侨资潜力,侨企在国内投资之路越走越宽。

  遍地开花旺侨企

  随着中国商机越来越多,内地需要资金和海外的信息网络。而海外市场的缩小导致侨商在海外发展遭遇瓶颈,欲寻求更大的投资空间。

  投资故土,实业报国。近年来,在广东、福建与深圳等地侨企投资的红火势头,提振着中国侨商的投资信心。无论是投资总量,还是各行各业的多元投资,中国侨企的投资潜力不可小觑。

  始于侨,成于侨,依托侨力资源让广东各地经济快速腾飞。作为侨乡资源最丰富的广东省,去年侨资企业总数超过5.8万家,占全省外资企业总数的六成多,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单就江门市去年就有76个涉及投资金额268亿元人民币的侨商投资项目。

  深圳的侨商投资前景也不逊色。深圳籍的海外侨胞有近50万人,目前在深投资经营的侨资企业近1.5万家,投资总额达200多亿美元,占深圳外资企业的70%以上。

  而福建抓住自贸区与“海丝”商机,海外闽商乘着中国经济发展快车“走进来”。据悉,厦门市去年吸引1900多家侨企入驻,侨企投资总额近200亿美元。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引导海内外侨商回归创业,涉及总投资超5亿元人民币。

  面对当前的侨商投资趋势,全球顺商联合会秘书长、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佘永亮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不断接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下,中国内地市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与经济体量,是吸引侨商回国投资的有利条件”。

  如何让侨商走进来,双边搭桥是关键。

  多元举措汇侨资

  要让侨资走进来,并且留得住,多元渠道的通力合作,让侨企投资之路更加明朗,避免陷入死胡同。

  以侨为桥,搭台唱戏,信息沟通,共寻商机。近年来,由各地政府领头创办的侨商交流活动,让信息沟通更加通达。近日,第二届“侨交会”举行,38个国家侨领互换回国投资信息。上海“上交会”从近200家侨资企业中,遴选出30家高科技企业展示侨资企业最新科技成果。深圳借“文博会”东风助力传统侨资企业转型升级……

  此外,立足区位优势,各地竞相挖掘特色侨务资源。瞄准东南亚侨商的东盟商会、依托本土资源的福建闽商大会也在如火如荼开展,促进人才、资本与项目的深度对接。全国各地投资环境推介会在海内外奔走宣传,侨企投资热度不断升级。

  各地建立试验区,为侨企量身打造投资环境,搭建服务平台,产生聚合效应。近年来,广东汕头市建立华侨试验区吸引侨资,目前已有2000多家企业在试验区范围内注册,注册资本总额达200多亿元,聚合效应初步显现。无独有偶,福州自贸试验区将150万闽侨胞力量作为后续力,以侨商领衔25个国家馆而闻名的福州海丝商城,展现了“自贸区”叠加“海丝”的利好,给侨商们带来“闽字号”发展机遇。

  针对侨企出台具有“侨”特色的支持政策措施,精准定位、紧跟热点,才能将侨资潜力转化为生产力。立足于具有侨资背景的外商投资企业,“华侨板”的设立拓宽了汕头试验区侨资企业的投融资渠道,打造潮汕版的“陆家嘴”。紧随“互联网+”“跨境电商”等产业热点,“中国侨都”江门建立全国首个跨境电商,让侨资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更便利。

  将心比心,了解侨商诉求,吸引侨资之路才能走的更远。

  维护权益聚侨心

  “假如把投资创业看作一驾充满希望的马车,我们要鼓励侨商上车,还要让他们上车后坐稳。”国务院侨办副主任王晓萍近日表示。

  “让侨商真正留下来,不仅需要让侨商感觉有钱可赚,投资环境安全也十分重要,营造适合侨商投资的软环境是关键。”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曹云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法治环境,政府办公效率、政策的稳定性、劳动力与人才资源等,成为掣肘侨企投资的软性因素。“侨资企业刚刚进入中国常面临环境上的“水土不服”,让侨企落地生根困难重重,政府需要更加主动地对接。”佘永亮强调政府服务态度。而粤籍侨商林理德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投资环境有利可图是侨商最看重的因素,但目前,法治环境建设不够,有时依靠人情关系办事,让侨商无法适应”。

  近日,在由国务院侨办举办的“为侨资企业服务网上活动月”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权威律师庞正忠表示,商业秘密保护不到位是侨企投资入驻内地面临的普遍问题,商业秘密一旦泄漏,竞争优势将消失殆尽,需要真正保护侨商的权益。

  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全国各涉侨部门越发重视回流侨资的服务保障,各类关怀服务推陈出新让侨企感受“娘家”温暖。据报道,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从海外带来资金和技术的侨企先驱者,深圳市通过专题调研侨资企业的转型升级状况,嘘寒问暖上门服务,通过科学研究、培训教育与商务运营让传统行业的侨企华丽转身,再焕生机。浙江省侨商会每年组织开展“访侨企送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在融资、项目审批规划设计等方面解决问题。泉州推行项目专人服务、“24小时7天”服务承诺制也让未来的侨资之路更加人性化。(孙少锋 赵家坤)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