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经济科技 > 正文

“侨交会”海外展团超半数 申报通关有序推进

2016年07月18日 15:28    来源:深圳侨报





首届“侨交会”上,创客创新创业创投展区人气高。(深圳侨报资料图)

  距离第二届“侨交会”开幕仅剩不到1个月时间,记者日前从侨商智库了解到,本届“侨交会”招展工作基本完成,已进入筹备布展最后冲刺阶段。

  一批“大咖”入驻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第二届“侨交会”目前已有国内一批“大咖”签约入驻,包括政府有关机构、知名产业园和企业家联合会,其中有些是首次来深圳参展。

  湖南湘江新区先导企业家联合会作为首次参展“侨交会”的展团,主要展示长沙先导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以及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核心、起步片区两型城市形象,包括洋湖生态新城、滨江金融商务新城、月亮岛文旅新城及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展会期间,该展团将利用裸眼3D等全新科技,让观展市民及投资者身临其境领略精品两型智慧城市魅力。该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是首次代表湖南湘江新区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湘江新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吸纳投资商投资,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陕西省渭南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局也是首次参展“侨交会”,将主要对渭南市市情及投资优势、多项优惠政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渭南是一座年轻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处于发展黄金期的城市,位于华山脚下、黄河西岸、兵马俑身旁,辖11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是陕西第二人口大市。

  在国内众多参展团中,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无疑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在首届“侨交会”上,该试验区不仅参展面积大,且在展会期间举办系列主题活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第二届“侨交会”,该试验区依旧大力度参与,一口气拿下225平方米展位面积,将重点展示创办近两年来的建设成果,包括规划编制等方面内容。该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侨交会”这个信息和资源平台,汇聚高端人才人脉、汇集侨资侨智、把握世界各地商贸动态,并及时高效地进行优势项目整合及对接,与海外侨团侨胞形成联动,既吸引更多优质侨资侨智回来助力祖国发展,同时也将本地优势产业产品推出去。

  海外展团申报通关有条不紊进行

  据初步统计,第二届“侨交会”海外参展商占一半以上,展品丰富多样。按照海外参展项目比重分类,记者发现,东南亚国家展团主要以展示当地原生态特产及旅游产业为主,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展团则偏重于展示高科技、金融、地产投资和法律服务等。随着展会脚步越来越近,海外展团的申报通关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日前召开的筹备工作协调会上,深圳市委统战部与市交通运输、食品药品、公安、消防、交警、城管、海关、边检、检验检疫、会展中心等相关单位及各区侨务部门就展会期间的系列具体保障工作进行了研究。为给海外展团入关带来更多便利,经主办方与海关部门沟通,将设置专门、专人为“侨交会”海外展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免收海关担保金和对部分展品免检疫,此外,还将设立特殊清关快捷通道,便于展商及时入关。

  系列高端论坛含金量足令人期待

  此外,将于8月12日举行的第三届侨商峰会作为第二届“侨交会”重量级活动,以“万侨创新”为主题,将由海内外政界、侨界、商界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演讲,纵论如何助推“万侨创新”和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掀起一场超级“头脑风暴”。

  同时,展会期间各种围绕“万侨创新”展开的论坛或研讨会也将令人目不暇接。城市创新论坛、国际潮团总会2016年会员大会、侨商智库国际民间交流中心圆桌会等,具有较高含金量,令人期待。

  在侨商智库国际民间交流中心圆桌会上,中心总部代表和马来西亚、泰国、法国、加拿大、美国、刚果等分中心及国际潮团总会代表,将就如何以华人、侨商为纽带,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工具,汇集全球侨商、社团组织、商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等机构资源,促进全球经济、商贸、文化等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进行探讨。(柯东波 赵一青)

  一场万侨创新的盛会呼之欲出

  记者手记

  由深圳市侨商智库研究院联合海内外社团、商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侨交会”将于8月13日-1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至5号馆举行,随着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海内外展商紧张“备战”,海外华侨华人“摩拳擦掌”,忙着申报通关等工作,期待一展身手。

  “侨交会”为海外华侨华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带来了新的机遇,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第二届“侨交会”除了设有传统的房地产、金融、高新科技等主要板块,更侧重于建设跨境电商、国际民间交流中心等平台,并结合当前最新的产业热点,更好地服务于新、老侨回国创业,大大拓宽了万侨创新的舞台。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一场万侨创新的盛会呼之欲出! (柯东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