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文化宣传 > 正文

浓缩汉字衍化史 刻瓷作品即将走进美国校园

2016年07月26日 13:38    来源:北方网





市民参观文化展牌

  天津北方网讯:从甲骨文、篆文、隶书、行书、草书到楷书,几千年的汉字衍化史通过20块刻瓷展牌亮相金街。当天超过2万名游客前来参观,甚至不乏在津留学生。这些刻瓷作品出自一位天津老民警之手,为此他准备了12年。

  正值周末,金街人流本来就不少,滨江商厦门前更是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数百名游客围在一块块展牌前仔细观摩。展牌上展示了甲骨文、篆文、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刻瓷,虽然很多人对甲骨文、篆文刻瓷的内容看不懂,但展牌下方的注解为大伙答疑解惑。

  几名来自南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也加入观摩队伍,一名留学生告诉记者,她对中国的书法文化特别推崇,这次能在逛街时看到汉字的衍化史让她格外惊喜。

  这些刻瓷的作者是天津市公安局政治部一位老民警,他的名字叫马魏华。今年58岁的马魏华研究汉字衍化史几十年,从现存的甲骨文到现代简化字,他全部用刻瓷艺术表现了出来。

  刻一幅作品要用30多把刻刀,而且要聚精会神,一不小心整个瓷盘子就会废掉,被马魏华刻坏的瓷盘超过300个。写一幅字几分钟搞定,刻同样一幅作品却往往要数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此次在金街上展出的作品马魏华准备了12年。用马魏华的话说,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衍化史,展现民族文化马虎不得。

  这些作品也即将走进美国校园,向热爱中国文化的学生展示。金街繁华办工作人员表示,展出当天前来参观的游客超过2万人。

  在采访马魏华的过程中,其中一套名为《汉字衍化与发展》的刻瓷作品尤为壮观,让人过目难忘,这套作品共158幅,前后创作历时12年。

  “一开始接触刻瓷纯粹是玩儿,后来就萌生了把汉字发展史刻下来的想法,一方面是个人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使命感在里面。”马魏华说。“瓷”和“中国”的英文名只是大小写的区别,历史上,外国人认识中国也是从瓷器开始的。从2000年开始,马魏华多次前往山东淄博,设计、跟踪瓷盘烧制,从举目无亲,到朋友遍地。

  “刻瓷用的盘子,里面如果有气泡,整个作品就废了。古代的碑帖成千上万,我选的是每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要反映汉字从甲骨文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还要耐看。”创作的每一步都是大考验,在这一过程中,马魏华还因为劳累诱发了心脏病。“完成的那一天,我泪如雨下,哭了个痛快。”马魏华述说了创作过程的艰辛,“一开始,家人朋友都不理解,说你费时费力弄这个干吗,但当作品全部完成,一溜儿摆在那里,他们都说,‘马魏华你了不起!干了件大事!’”

  2011年初,中国邮政出版发行了马魏华《汉字衍化与发展——刻瓷艺术系列邮票集》,被定为对外交流礼品,作为“汉字的名片”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展现汉字魅力,挖掘汉字智慧,马魏华还把汉字的魅力传播到了海外。2004年中法文化交流年,应法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邀请,马魏华在法国拉·玛特兰市和里尔市展出了192件书法刻字作品,被视为“中国国粹”,受到热烈欢迎,《星岛日报》法国版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他也被授予“荣誉市民”和“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奖章”。每一天的展览,马魏华都像执勤官一样守在作品旁,为参观者讲解。有一对法国夫妇,明白“寿”字的内涵后,当即掏出300欧元,要买下这个字。马魏华说,“既然您喜欢,我送给您好了。”马魏华现场表演创作的200多幅书法作品,全都赠送给了法国当地的朋友。

  2009年至2011年,他四次受邀到美国几所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讲学及举办书法展。他将讲学的收入和展览的80幅作品全部捐赠给了波特兰州立大学,设立“马魏华·汉字奖学金”,成为首个以中国艺术家名字命名的海外奖学金。

  “我每次去美国讲课,一是给研究生们讲汉字发展史,二是给一些孔子学院的老师做培训,三是面对社会各界人士讲公开课。”四个小时的课,他会安排一个半小时解答现场提问,很多人提问认真踊跃,这种态度令马魏华大为触动。

  或许别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马魏华却时刻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现在他的计划是“撰写汉字智慧解读的文章,每天解读一个字”。希望将复杂的学术问题简单化、大众化,而这背后需要大量的苦读、钻研。“在研究汉字智慧的过程中,我的书法也精进了许多。”

  除此之外,马魏华还有一个心愿,希望建立一个汉字主题公园。“具体方案我都已经设计好了。”他说,“包括汉字发展碑刻、汉字智慧解读、百家姓氏来源、汉字实物复制、汉字休闲场所等。如果能够成功实现,汉字的魅力肯定会让人们叹为观止!”

  “汉字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我们应该保护它、弘扬它。”马魏华曾立下宏愿——“颂汉字之大德,为汉字而立命”,并一直身体力行。如今,他以“挖掘汉字的智慧”这一古老的新课题为己任,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汉字的魅力和智慧。

  这次金街上的汉字衍化与发展展牌也是希望游人在商业繁华的金街上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些游人不禁驻足观看,并“看图识字”,学习汉字发展的衍化过程。(赵颖妍)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