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海外乡情 > 正文

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非易事 面临“有色眼镜”

2016年08月11日 08:5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7月的德国,本应是阳光明媚、色彩斑斓、游人如织,而近期接连发生在各地的袭击事件,令人无法享受这个美好的夏天,待在家里变成了人们最安全的选择。

  在最近几起恶性事件中有两名嫌疑人是叙利亚难民,一名是阿富汗难民,还有一名是伊朗裔德国人。这些事实让难民和外来移民又一次被置于风口浪尖。

  移民融入主流社会并非易事

  7月22日,18岁的阿里·戴维在慕尼黑奥林匹克购物中心打死9人,打伤16人,随后自杀。阿里有伊朗和德国双重国籍,属于移民二代。

  事后公布的一段视频录像显示,阿里同视频中不明身份的人发生了争执,他一直强调自己就是德国人。

  枪击事件发生之后,调查人员揭露了更多关于事件的信息。原来阿里在学校里面常常受欺负,他的父亲帮他办理了退学手续,还在学校里告了欺负他的同学,最终也不了了之。

  “我被欺负了7年……现在我有枪,我要打死你们。”视频中的阿里说。

  慕尼黑枪击事件使得移民在德国的融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背井离乡的移民来说,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成为他们融入德国社会的主要障碍,因此不少移民甚至移民二代会产生身份认同的疑惑。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人女孩曾经对记者说,虽然自己出生在德国,从小就和德国朋友一起长大,但是自己和德国朋友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虽然很难描述,但是我能确定德国朋友对待他们本民族的朋友和对待我是不一样的。”就是这层难以言喻的隔膜,始终让她觉得自己难以真正成为德国社会的一部分。

  移民融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对移民而言,自身素质和心理调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能克服困难,融入德国主流社会的也不乏其人,在法兰克福经营一家咨询公司的刘鑫就是其中之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鑫介绍说,语言是展现文化的一个渠道,因此,刚到德国的时候除了读语言班之外,她还通过德语电视购物频道学习德国人的日常口语,学习用德国人的习惯和喜欢的方式说德语。这让她在后来的工作中有很实际的受益。“开口说德语地德国人感觉是本土长大的,自然而然的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单单会说语言还不行,沟通还需要实际内容。刘鑫透露说,自己对音乐、绘画和诗歌等感兴趣,而这些恰恰也是德国人喜欢的。

  “有色眼镜”助长极端思想传播

  融入是个长期的过程,而对于许多刚刚来到德国的难民来说,适应当地生活是他们更加紧迫的任务。

  自从德国政府开始敞开大门,大批难民涌入德国之后,德国关于难民的争议不断。大部分在德国生活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自从德国接受大批难民之后,德国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夜不闭户的德国了。

  过去,人们津津乐道于在德国丢了钱包找回时分文不少,而一些德国人认为,现在已和记忆中的大不相同。“红极一时的火车偷包法、小朋友偷手机法、路边签名偷窃法等,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承受能力。”一名德国大学生对记者说,“也许有一天我们再也不会吃惊于新式偷盗法,而是被分文未少找回的钱包惊吓到。”

  但因为这几起恶性案件,并不能说明难民作为一个群体的坏或者好。也许信仰不同,也许语言不通,但是大部分难民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们生长在战乱地区,现在在新的地方努力创造出自己的家。记者曾在地铁上遇到过不会讲德语的难民给年迈的老人让座,而周围的德国青年们则选择视而不见。

  有评论人士称,一概而论的想法会增加难民或移民的孤独感,有色眼镜更助长了极端思想的传播,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去融入。

  政府未做好接收难民准备

  无论从人道主义精神还是经济实力抑或世界政治地位,接收并接受难民是欧洲各国必然的趋势。但接收难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行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一个族群的发展趋势,甚至接收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作为难民接收国的德国,曾在二战后急需劳工重建家园,为此大批量引入土耳其劳工。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比于今天对外来群体更加友好,但是直到今天作为最大的外来群体,土耳其人的生活仍然保持着自己原本的习惯,甚至其二代、三代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土耳其的文化思想,并没有真正融入德国的社会环境。不过,虽然他们没有很好地融入德国社会,但数十年来也没有造成社会动荡。

  “这种情况却不适用于难民,他们并非被邀请而来,却不得以地加入到本已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中。”有分析人士说,“由于政府并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便接收了难民,因此他们想要在这中间找到自己的定位,打开自己的生活,变成了必须由他们自己去解决的问题。”

  作为对于只有八千万人口的德国来说,超过百万的难民从战乱中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到欧洲,仅仅准备生活所需品,德语课程以及融入教育,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开始新的生活。当就业、安家、融入等问题无法解决时,这些困境同时提高了他们走向犯罪的可能性。

  默克尔坚持难民政策遭质疑

  针对部分民众对难民群体的非议和德国政府“门户开放”政策的质疑,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28日中断休假返回柏林直面媒体。在当天的记者会上,默克尔首次谴责了维尔茨堡火车砍人事件和安斯巴赫餐厅爆炸事件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袭击”。默克尔指出,在上述两起恐怖袭击中,其作案人都是难民,这样的行径不仅“无情嘲讽了接收他们的我国”,也嘲讽了帮助他们的人,更嘲讽了“大量的其他难民”,要知道“这些难民不过是来到我们这里躲避战乱”。

  当天,默克尔还宣布了共有九项内容的全新反恐安全计划,包括降低遣返避难申请者的门槛,建立发现难民极端化倾向的“预警系统”,组织德国警察和军队联合演练反恐措施,在欧盟层面上尽快实现反恐情报数据的联网等。

  当被问到去年此时在记者会上针对难民危机的表态“我们能做到”(即不设人数上限的难民政策)现在是否改变时,默克尔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

  “我们能经受住这一巨大的考验吗?”默克尔说,“11个月前我说过,德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能做到。我并没有说这会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这是一项历史性的考验,但我们仍然能做到!”

  默克尔第一次提出“我们能做到”的口号是在去年8月,当时每天有数以千计的难民涌入德国。

  默克尔强调,只要存在漏洞的地方都应当得到解决,她仍对克服时艰充满信心:“我们将穷尽一切手段来保障我们这个自由的法治国家内的安全。”

  但不是所有德国人都赞成她的做法。7月30日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只有8%的德国人依然相信默克尔“我们能做到”的承诺。

  相对于社会承受能力,难民政策超负荷地吸收了过多外来人口,严重增加了内在矛盾的升级。此外,不够缜密的接收系统导致信息无法核实,甚至连入境者的年龄等最基本信息都无法确定,而一时大量涌入的难民与民政部门的承受力不成比例,导致很多难民一旦入境就无从确定其去向,这对不法分子的混入提供了极大便利。机制与体系的不成熟从侧面反映了德国本身并没有短时间接纳如此多难民的社会能力。

  接收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帮助难民自食其力,融入德国社会,真正成为德国社会的一部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