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海外乡情 > 正文

中医药海外传播广泛 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

2016年12月23日 09:41    来源:中国教育报

  12月1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中医中心落成。这个集教育、医疗、研究、文化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是继该校在澳大利亚、俄罗斯设立中医中心后建立的又一个独立的海外中医中心,这也意味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加速。

  近年来,中国高校中医中心作为中外医学、文化交流的立交桥受到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欢迎。在中医药“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现实正在拉直有关中医药未来命运的一个个问号。

  中医药正在成为中国的国际形象标识

  “推拿也能治病?”这样的疑问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付国兵2014年刚到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医中心时,经常听到的质疑。

  该中心自2014年起就在圣彼得堡实行中医义诊。东方医院针灸科中医师郑入文深刻感受到当地群众对中医药的态度变化:“最初,他们似乎不相信中医,但有一次我用针灸为发育迟缓的小男孩缓解病症后,他的邻居们就争相前来就诊。”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俄罗斯的发展,从两年前的“举步维艰”到“渐入佳境”,双方的合作也从签署框架协议到政府支持。在郑入文看来,中医药能被当地政府接纳是基于中医的疗效。

  “过去仅仅是了解沟通层面的交流,而现在是操作层面的实质性合作。”中医药的理论和诊疗技术,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深有感触。他曾多次到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参加学术交流,发现近年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对中医药表现出浓厚兴趣,对中医理念的理解也日益加深。

  今年,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这次调查引用全球样本库中覆盖G20中除欧盟外的19个成员国9500个样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而在2012年第一次调查中,中医药还没有进入前十名。

  “前不久我去捷克,看到捷克中医中心病人的预约已经约到半年以后,对中医的疗效,他们非常认可。”在首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沿线国家也都提出要求加强和中国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愿望,希望引进中国的中医,为他们的本国人民服务。

  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这个世界性问题面前,中医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中医药几千年来积累了维护健康的经验,很多方法简单有效,且费用又比较低廉。张伯礼认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晚得病、少得病、不得病才是正确的维护健康的方式,而中医药“治未病”的概念正契合了这种观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过去10年,制定传统医学政策的国家由25个增加到了69个,制定草药监管法规的国家由65个增加到119个,制定传统医学服务提供者监管法规的国家也已经达到了65个。这表明,中医药受到国际关注是大势所趋。

  “越是走出去,对中医药‘内功’的要求越高”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8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中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中医药方面合作的协议,世界卫生组织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

  “中医药越是走出去,对‘内功’的要求越高。尤其是海外,以医疗市场为导向,必须要有独特疗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表示,对中医药院校而言,中医药人才走出去有两大挑战,一是如何把中医本领练好,二是走出去也是现代化的过程。中医药如何用现代化的语言、证据说服医学同道,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胡鸿毅认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中医药的内在特质,这就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很多方面。“我们倡导中医要有自信,但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在现代社会,中医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如何提升?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既要适应国外发展环境,又要彰显中医药的优势,将传承与创新高度融合,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

  随着里约奥运会“飞鱼”菲尔普斯拔火罐印记的走红,国际体育界推崇体育中医的现象受到关注,其背后正是运动员们对中医的认可。同样,中医药在航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中国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介绍说,从神舟五号飞天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就开始运用到航天员的医监医保中,西方国家十分关注中国航天医学的最新进展,俄罗斯、欧洲都在尝试中医药在航天医学方面的应用,比利时政府更优先资助航天医学专家搞中医药研究。

  在胡鸿毅看来,越是开放,对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养要求越高,这就倒逼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现代师承制度,加大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做好中医药对外传播的人才储备。中国已建立了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一整套完整的中医现代教育体系,积累了很多经验,培养了大量人才,但人才培养仍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之一。

  “提升中医药影响力,科学研究同样需要发力,要多学科协力,坚持信息化、协同创新,重在实现产业转化。”胡鸿毅表示,尤为重要的是,要理清中医药独创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能否挖掘出基于自身规律的中医科学研究方法。

  中医药既要告别经验模式,也要建立国际标准

  中医是一个经验科学体系,不少学者认为,中医理论太玄奥,缺少现代化的解释,把中医药推向世界,就必须要让它从模糊变成清晰化,从清晰变成数字化,从数字变成标准化,从中国国家的标准,变成世界标准。

  “推动中医药走出去需要建立标准,首先我们要学会建立标准的方法,建立的标准要被国际认可和接纳。所以建立标准除了要有意识,还要掌握技术。”在张伯礼看来,制定标准最大的困难就是文化背景和语言的障碍,因此,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需要加强。

  很多中医药院校已经开始行动。北京中医药大学优先在重点国家打造区域“中医中心”示范点,坚持育人为先、学术与医疗并重的原则,在海外搭建集中医药教育、医疗、研究、文化交流功能于一体的传播平台,重视中医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创立中医药国际性学术期刊,制定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标准,打造学术阵地。上海中医药大学将推进中医教育国际化作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加速器,与2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培养兼具中西特长的国际健康服务人才。

  为适应全球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世界中医教育正在迅速发展,中医学已经成为一门全球性的专业。中国作为中医学发源国,在引导世界中医教育发展潮流上率先发力。

  在身兼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伯礼院士主持下,基于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定颁布了《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已被50多个国家采用。据介绍,这是我国首次牵头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也是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同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大纲,并组织全球专家共同编写了普适性的系列中医药核心教材,以此规范引领世界中医教育健康发展。

  “国际标准是要申请的,你不申请就会有别人去申请。”张伯礼表示,标准制定有竞争性,我们应该重视国际标准的制定,不过,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已有9项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已被国际采用。我们现在有很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要逐步把国家标准升格为国际标准”。(本报记者 万玉凤 柯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