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送别归侨新闻工作者何耕新 裘援平送花圈沉痛悼念

2017年03月01日 08:30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辑何耕新遗体告别仪式28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图为何耕新遗像。

  中国侨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冉文娟)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辑何耕新遗体告别仪式28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送花圈表示沉痛悼念,国侨办副主任谭天星及中新社社长章新新等前往送别。

  2月22日,何耕新因突发脑梗辞世,享年86岁。他祖籍广东梅县,1931年2月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他勤于笔耕,中学时代就在雅加达的华文报刊发表文章。1952年回到新中国,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

  毕业后,何耕新投身新闻事业,在中新社历任记者、编辑、新闻部副主任、副总编辑、香港分社总编辑等职务,积累了服务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受众的丰富经验,推动了中新风格的形成。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归侨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辑何耕新遗体告别仪式28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国侨办副主任谭天星等前往送别。 毛建军 摄
归侨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辑何耕新遗体告别仪式28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国侨办副主任谭天星等前往送别。 毛建军 摄

  在八宝山殡仪馆告别厅外,一副“正直热情毕生追求理想、质朴谦和坦荡面对人生”的挽联,概括了何耕新敬业勤业乐业的一生。他长期在采编一线,曾参与、组织、指挥全国两会、陈嘉庚先生丧礼、印尼接侨、香港过渡期等重大新闻报道。离开领导岗位后,依然关心华文媒体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成长,发病前的一刻,正欲打开电脑上网浏览时事新闻。

  告别大厅内哀乐低回,大厅里放满各界和亲友送的花圈、挽联。女儿、女婿送的花圈上写着“感谢爸爸带给我们的健康人生”。吊唁的人们手捧白菊,有的不住低声啜泣。前来送行的有多年共事的同仁,也有前后回国的归侨。

  “何老是海外归侨,为人质朴和蔼,对新闻事业执着认真。”中新社原社长诸有钧深情回忆与何耕新一同工作的往事。眼眶泛红的他告诉记者,与何老相识半个多世纪,既是同事也是生活中的邻居、好友。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徐泓曾在中新社工作多年。她回忆说,“何耕新老总是我在中新社的业务领路人,他的新闻专业素养极高,还有那赤子情怀,在我心中永远是值得尊敬的老师”。

  很多与中新社有业务联系的海外华文媒体同行对何耕新的辞世表示悲痛。印尼《千岛日报》资深记者、85岁高龄的印尼华文报纸特约撰稿人沈慧争发来唁函,对这位交往多年的益友去世深感难过。

  作为中新社第一代体育记者,何耕新参加过第26届世乒赛、新兴力量运动会、亚运会等多次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他率队采访了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的洛杉矶奥运会,所撰写的述评以《石破天惊》为题盘点中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佳绩,被海外华文媒体广泛采用。体育新闻界怀念这位归侨老记,中国体育记协的微信联系群里,大家纷纷留言:“致敬!为前辈送行!”(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