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侨批中的亲情:手足兄妹骨肉情 长久分离思亲浓

2017年04月14日 13:13    来源:福建侨报

  (原标题:骨肉分离思亲浓)

  侨胞独居南洋,兄弟姐妹散居南北天各一方,骨肉分离遥遥挂念。手足兄弟姐妹在唐山有了长足的进步,能给南洋侨胞多少欢忭。

  弟弟定婚事 为兄寄聘礼

 

 

  尤三弟弟:

  旧八月廿八日接来邮局一信,诸情阅悉。你的婚事已定,我十分欣慰耳。所云聘礼仅八十大元,事实比不上此间一头母猪之价值,足见国内人民之贫贱,可想而知矣!

  查女家住港尾庙后姓谢,究系是谁,他的长辈作何事业,下信告知为盼!

  结婚日期应否在本年底或明年春举行,你可向你姐姐磋商,最要紧者一切须从简,不可浪费为要!最近闻你在政府任职,月辛贴食米成担,如此待遇,也算可观。以后我家粮食有此一笔帮忙,直接可减轻我之负担,也云幸矣。……兹接你来信推(催)款,不得已先向友人借抹。再寄去港银七十五元,至可交你姐姐收入,以便作聘礼之用。别候后续。

祝好

兄献修笔  卅九、旧九、初七

  诏安县小宅社沈尤三家庭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最早得到兄沈献修从马来亚寄来的侨信的家庭之一。1945年9月17日,新、马宣布邮局接收寄往中国邮件并免费一个月,21日沈献修即寄出信件。

  得知靠在南洋的父辈乃至自己抚育、资助的弟弟有了工作,并将组建新的家庭,是多么欣慰呀!“寄去港银七十五元……以便作聘礼之用”

  “兄献修” 身处南洋,尚不知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婚姻自由,不再是买卖关系,“聘礼八十元” 仅仅是象征,有的连聘礼都不要,只收一支钢笔、一本笔记的。“最近闻你在政府任职,月辛贴食米成担” ,亦让为兄兴奋:弟弟终于走向独立。“食米成担” 是什么概念?沈佳瑞(即兄献修)提供了依据:“以工薪阶级而言,月得不过三四十元……据目下价,此间白米每斤六角白糖每斤二元盐每斤六角……”,“可减轻我之负担”,兄能不高兴?!

  兄在南洋做苦力 弟在家乡当教员

 

 

  亲爱的弟弟:

  很久来并未通(信)示知、兄近接到吾弟来信候问。兄住居,有一天星期日放工回家,见到吾弟来信,憾(感)激得很!吾弟近来受分配中学教员。兄希我弟提升学问与书格,和地位能胜任光(观)念而已。兄之在去年时候失业几个月,后另友人介绍,进某胶厂内工作。兄在去年七、八月时候进入的。初时在内工作,不久之后转为代罗哩司机工作,到现在职业尚未固定工作,但是车份是有空职位的。请吾弟候有固守地位,能胜任一切,通往(信)吾弟示知。家慈亲大人身体健康,是详细告禀……

胞兄杨锦江谨上

一九六拾年八月廿五号

  “胞兄杨锦江” 文化水平有限,他在南洋是苦力,还时常失业;他接到弟弟来信,几乎是辞不达意写侨批回复,表达对母亲及弟弟的牵挂,并寄港币三十。1960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全面压缩编制。弟弟“近来受分配中学教员” ,也就是说,他学有所成,终于可以独立、自食其力,杨锦江辛辛苦苦供养双亲、抚育弟妹终于有了精神回报!

  弟妹失知 父兄焦虑

 

 

  □□小妹:

  你以情(前)有回信,话语全然知。为何妹你若(与)兄,也不知你兄?听见甲州姨母广(讲)者(这些)封(对)二兄无往来。小妹你州(周、全部)不能(行)!你要想看(看),你父亲听见你兄妹不何(和),父亲想起来真正汽(气、生气)!你母亲早去世,想不到你两人冇来往。兄周(全部)封(对)父亲广(讲)通你两人事情不何(和)。兄封(对)父亲说,小妹你若(与)妹不用二兄诏题行(此三字不解)。二兄皮(脾)汽(气)冇好,兄有长、大,母(毋)说通为何。以情(前)事不用广(讲)起。现父亲付去港币伍拾元正,到祈查收。顺此告知。

近安!

哩味坡□□□寄

  外付港币伍拾元正

  研读此件,可知是合安信局免费提供给侨胞寄批用。信封字体隽秀、笔法老辣,当为代书者之作:“诏安□□□城内交 □□□吾妹收 港币伍拾元正 □□□付” 。信封有“福建 诏安 1967、7、24” 邮局落地戳(□□□先生函内忘了写时间)。以及编号“4065” 、沾印反字长方框“限期三个月” 字样。

  以上三信内函都没标点或仅有点断,夹杂方言十分费解。

  话说□先生多少知道小妹和她二哥闹别扭,从“甲州姨母” 处得到证实,一时气怒攻心,急急忙忙向同在哩味埠的父亲汇报。父亲当然很生气。□先生写了这封信,对家乡小妹又是指责,又动之以情,又替“二兄” 讲好话赔情;总而言之,是希望“小妹” 、“二兄” 言归于好。□先生与父亲在人生地不熟的南洋打拼赚点辛苦钱,还要向洋人、异邦人陪笑脸,是为了什么?辛苦粒积一点,寄回家供养母亲、弟妹。母亲过世太早不能奉养,弟、妹仍继续得到侨汇,现在长大了,大概也组织或正在组建自已家庭,差堪安慰父亲;孰料弟妹二人不知为何事龃龉闹别扭。“一斗米,尚可舂;一尺布,尚可缝” ,怎么会不相容?

  兄弟分居海外,孤檠长夜,椰风蕉雨,总是回味童年父母庇荫下兄弟聚居嬉闹、幸福生活的往事。尤其谋生遇到窘境需要兄弟扶持时更甚,家庭和睦、兄弟姐妹相亲相近,这是海外侨胞最大的愿望。(作者:苏通海,原文刊载于《福建侨报》“侨批故事”栏目。文中□为未识别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