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 正文

引“良禽”助涌科技之泉 看“大国魅力”如何绽放

2017年12月29日 16:41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12月29日电 题:引“良禽”助涌科技之泉 看2017“大国魅力”如何绽放

  作者 张金杰

  杨振宁、姚期智归国,比尔•盖茨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国际科技“大咖”纷纷踏上通往中国的快车。毋庸置疑,“人才引进”助中国魅力在2017年璀璨绽放,接下来就盘点一下本年度哪些科技“大腕”最受瞩目,看看“大国魅力”为何如此有吸引力。

  聚揽国际科技“大腕”

  “海归”一直都是比较热的话题,但这支“海归队伍”确实有故事——“哈佛八位博士后集体归国”,他们是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任涛。在美打拼十几年,共事在哈佛大学“同一个楼道”,他们彼此熟悉、默契、信任。当王峻峰点燃“回国导火索”之际,其余七人接连回国,“八剑下哈佛,共聚合肥科学岛”。可以说,他们是留学生学有所成,回国治理祖国科技发展的典型。

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从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图片来源:新华网)
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从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图片来源:新华网)

  接下来这两位国际科学“大咖”的回归,着实令人惊叹。2月,“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一出,即刻引起关注。

  杨振宁曾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姚期智于2000年获得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成为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也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两位科学家回归为国效力,不仅成为海外学子的风向标,而且开创了先例——中科院“立法”迎接院士“归来”,这无疑对提升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杨振宁 中新社发 张家瑞 摄
杨振宁 中新社发 张家瑞 摄

  上述几位身为华夏儿女“衣锦回国”,而这些外籍科技“大咖”也被中国无限的发展魅力所吸引。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当选的18名外籍院士名单,而这里面的国际科学“大咖”绝对让人眼前一亮,有美国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琳、麻省理工学院校长雷欧•拉斐尔•莱夫、俄罗斯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松采夫•康斯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美国著名环境科学和工程教授迈克尔•霍夫曼等。这18位外籍院士均是所在国的院士,具有较高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

  全面优势让发展更畅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可见,人才在我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前,我国推出“千人计划”,旨在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有针对性地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各省市在此基础上,也纷纷推出了适用于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海南成立“海智计划”工作站、江门举行“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福建等地设立海外引才联络站……纵观各项政策,其落脚点都是为引进人才发力,保障我国坚定踏实地迈向“人才强国”。

  杨振宁谈到回归对自己的感受时表示,自己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如今,杨振宁已经94岁,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美间的友谊桥梁做出了努力。

  对根在华夏大地的人才而言,除国家富强、经济发展潜力外,传统文化给予他们的力量不容忽视。与此相对,外籍人才更加注重中国的什么?

比尔•盖茨 中新社发 张浩 摄
比尔•盖茨 中新社发 张浩 摄

  比尔•盖茨近年来多次以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身份来华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霍夫曼每年都有60至70天在中国度过,除拥有很多中国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员外,在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他研发的太阳能卫生系统在中国宜兴落地,并成立两家制造企业。

  霍夫曼表示,“未来,我将继续推动先进技术研发,通过加州理工学院授权协议,将这些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我还将继续作为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客座教授,为中国学生提供指导。”

  由此看来,人才强、科技兴、国家富。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势头、广阔的科技发展空间,这无疑成为外籍人才的关注点,同时他们的到来也为我国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让他们收获“精彩”

  中国的政策、经济、文化、科技持续绽放魅力,他们也从中收获不少“精彩”。姚期智在回答为什么放弃外国国籍时表示,“我于2004年辞去美国普林斯顿教职,回归祖国,在清华大学投入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划时代壮举。多年来,得以培养我们的青年才俊,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

姚期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姚期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目前供职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田村幸雄教授表示,“下一步,我想继续去追寻那些致力于实现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新兴和前沿的研究,也会尽力将我所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播给中国的青年才俊。如果我可以帮助中国年轻的研究者们,让他们拥有一个全球化的视角,会是我极大的荣幸。”

  曾留学美国、现在北京工作的汪心仪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如果说我人生的可能性在美国是‘1’的话,在国内简直就是‘100’。”谈起回国的感受,她表示“很精彩”。

  哈萨克斯坦人才珍妮在“这五年•我与中国”主题征文活动中投稿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的喜爱:“如果中国是一片天空,那我们这些留学生就是她的小星星。正是依托这个伟大浩渺的苍穹,每一颗小星星才能发出迷人的光芒。”“我想说,亲爱的中国,这五年里你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我将随着你的发展继续踏浪前行!”

  网友热议人才引进

  随着人才引进的不断推进,网上也掀起热议。有网友认为“在建设祖国的征程上,我们既吸收留学人才回国,又欢迎大批外国专家学者到我们国家来。我们放低外国专家、技术人才进来的门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尔•盖茨的选择都是带有科学技术的前瞻性,他的财富和逻辑指挥促使他只会选择高技术。随着盖茨加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的高科技工程又多了一员大将。”在外籍人才方面,中国网友展现出积极友好的姿态。然而,针对留学生,褒贬不一。

  如今留学普遍化,中国学子出国深造,学为己用。有网友这样认为,“人才出去锻炼一下也好,让其亲身感受到祖国的温暖,让其亲身感受到祖国的温暖,让其知道身为炎黄子孙就应当为祖国效力的传统美德。”与此相反,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高水平的海归比例太少;百分之八九十的留学生在外面混不下去才选择回国。

  各方人才的加入让中国发展一路向好,让“大国魅力”在2017年璀璨绽放。2018年,期待更绚丽的瞬间……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