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南海省级非遗传承人分享40年匠心故事

2019年07月23日 16:52    来源:南方日报

  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讲堂第四场开讲

  南海省级非遗传承人分享40年匠心故事

  肖霞 赵进

  用“五痴”来形容自己对藤编创作40年的坚持;现场带领大家动手编藤器,让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切实体验手艺人的苦与乐……7月20日,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讲堂活动第四场在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举行,首届南海大城工匠、南海藤编省级非遗传承人梁灿尧作为主讲人,面向数十名来自广佛两地的中小学生,分享他的“工匠成长经历与匠心心得”。

  “有些孩子很小,或许还不理解什么叫‘工匠’、什么是‘工匠精神’,但我们希望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工匠’种子。”南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讲堂系列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城工匠们的工匠事迹,激发他们对工艺的兴趣,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未来南海制造产业发展培育生力军。

  坚持藤编创作40年 练就“指尖上”的“大城工匠”

  “这根藤应该围着这几根主藤,一进一出,这样就编好了。”“你这个编的有点松,需要用点力。”“你这个编得很好。”活动当天,梁灿尧带来了20份藤艺编制材料,现场指导孩子们学习藤编,这让日常接触工业制品、少有机会进行手工制作的孩子们兴奋不已,争相举手期待能够得到这个上台体验的机会。

  与以往站在台上授课的工匠相比,首次登上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讲堂的梁灿尧显得有些不同。由于常年弯腰手工编制藤制品,梁灿尧的腰椎受了极大损伤,这让他不得不坐着完成了这一个小时的工匠课堂。

  “藤编上手容易,想要做精却很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付出。这就像我们平时做事情,想要有好的成就,首先要专注、专心、坚韧、坚守,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去付出。”在大讲堂上,梁灿尧结合自身的创业故事,分享了南海藤编的发展历史,也讲述了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从5岁开始学藤编到如今被称为远近闻名的“藤痴”,梁灿尧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

  梁灿尧经历过藤业最辉煌的时期,也见证了藤编行业的衰落,但他始终坚持把藤编技艺传承下去,不言放弃。“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功前难免会遇到很多质疑,但当你成功了,别人会打心底里佩服你。”梁灿尧说。2005年,面对贴牌生产、无序竞争的藤编市场,梁灿尧决心建立自己的品牌;2013年,为了让从事藤编行业的人得到尊重和认可,让藤编业也可以出工艺美术大师,梁灿尧又去广州轻工技师学院进修了大专……关于梁灿尧与藤编的故事还有很多,这股对工艺精益求精、不求回报、不言放弃的精神,正是南海工匠精神的一个缩影。

  为了能够将藤编传承并发扬下去,作为南海首届大城工匠的他还自费筹建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及展览馆,助推藤编进校园,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藤编技艺。

  如今,59岁的梁灿尧已是广东省非遗项目南海藤编(大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藤艺创作超过40年,他所设计的产品全部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并获得200多款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活动当天,家长和孩子还一起参观了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感受珠三角百年来工业文明发展的成就。该馆是国内最大的工匠精神主题展馆,集中呈现了珠三角近百年工业发展成就及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展现在全球创新一体化背景下珠三角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实践。

  走出车间讲述匠人初心 让工匠精神感染更多人

  “学习了梁老师的课程之后,我明白了做事情一定要坚持,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好好学习。”在听完梁灿尧的课程之后,今年8岁的黄雅滢虽然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但却明白了做事情需要坚持和努力的道理。

  参加此次活动的孩子中,最小的四岁半,最大的也才上初中二年级。这股来自一线制造大师的工匠魅力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来自南海的“制造匠心”,也进一步体会到南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匠心力量。

  活动当天,特意从里水赶过来的于妈妈带着女儿一起来参加此次活动,作为“新南海人”的她感触颇深,“南海有很好的‘工匠氛围’,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海、融入南海。我们也非常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来学习。”

  “我们希望让‘大城工匠’站上讲堂,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影响更多的人。”南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珠三角工匠精神大讲堂活动希望通过邀请知名工匠作工匠精神主题分享、现场互动交流、实地考察“车间里的工匠精神”和走进学校讲述工匠故事等环节,充分发挥南海大城工匠的示范作用,形成弘扬与践行工匠精神的强大合力,并提升匠心南海的品牌效应。

  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南海,在工厂内、车间里,有无数追求卓越、为品质精益求精的匠人。他们怀揣匠心,让每一件“南海造”成为人们心中信赖的产品。

  2017年3月,南海在全国县区中率先发出“举匠令”,启动首届南海大城工匠命名活动,让工匠来到台前,用城市最高礼遇致敬工匠精神。今年,南海又命名了第二批大城工匠,再次掀起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潮。

  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南海传承品质、成就品牌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以来,匠心助力南海成长为全国民营经济高地,成为名震全国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今天,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重要组成部分的南海,正进一步厚植工匠精神,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以此重振虎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

  聚焦 对话工匠:

  工匠精神就是不断坚持 不言放弃

  尽管是第一次接触藤编,来自灯湖小学的王楚宜还是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门有趣的手艺。活动结束后,王楚宜家长以及其他不少家长围住梁灿尧,咨询他在大沥开设的藤编传习所所在的位置。梁灿尧对这一场景并不陌生,开设传习所免费教学以来,已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学习,这让梁灿尧更加确定当初的决定没有错。

  “最开始学习藤编,是因为可以补贴家用,自己也可以获得一些零花钱。后来则渐渐着迷。”梁灿尧说,自己对藤编的喜欢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因为母亲和外婆都以藤编为业,耳濡目染之下,梁灿尧5岁那年就跟着妈妈学做藤编。那时正是南海藤编的辉煌时期。南海黄岐一带,几乎家家户户以藤编为生,织席、藤椅等家庭用品,养活了近20万人。

  初中毕业后,梁灿尧进入白沙藤器加工厂工作,开始跟着老师傅学艺。从打藤节到洗藤、漂藤、染藤、晒藤样样精通,最终升级为钉主藤架的师傅。1995年前后,随着新兴家具的兴起,藤编行业进入低谷,销量一落千丈。不少藤编作坊倒闭,手艺人也放弃藤编纷纷改行,这其中也包括梁灿尧。但是,梁灿尧没有就此放弃。几年之后,他决心坚守藤编,改革创新藤编工艺。

  “2005年,我创立了自己的原创品牌,并在2006年3月份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上荣获客厅系列金奖,这是佛山市藤器行业首次获得金奖。当时很振奋人心。”梁灿尧回忆,除了参加国内的展览会,他还带领行内手艺人参加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会、世界竹藤大会,让南海藤编站上世界舞台。

  从创立自己的原创品牌到不断拿下参赛金奖,梁灿尧助推南海藤编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他而言,作为一名工匠,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打金打银打铁的材料都是要先被放入炉火中熔化,再根据所要制成的产品去定位。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确定好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努力地前进。”正因为坚守住了对藤编的热爱与执着,梁灿尧实现了对藤编的传承,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