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江门“佛系”企业家肖德荣:做实业 无妨走慢一点

2019年08月13日 16:48    来源:羊城晚报

  “佛系”企业家肖德荣:做实业 无妨走慢一点

  敢折腾的小城司机走出“逆袭”路,如今他的产品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孙晶 实习生 李涵沁

  印刷业是广东江门市的优势产业,多家龙头企业在产量、印刷技术等方面已居全国领先水平。令人称道的是,“龙头”林立之下,一批中小型民营印刷企业仍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立足脚跟,成为江门印刷产业“龙身”和“龙尾”的有力支撑。

  位于蓬江区的新鸿基实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论规模和产值,他只是江门上千家印刷企业中普通的一家,但在80后创始人肖德荣的努力下,这家小企业已经稳健地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紧紧跟上印刷行业每一轮的技术升级,为当地的就业、经济增长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肖德荣看来,做实业,最重要的是看到企业的成长性,走得慢一点没关系。

  不安分的小城司机走出“逆袭”路

  1981年,肖德荣出生在江门蓬江一个普通的务农家庭,尽管物质条件不富裕,但有爱的家庭氛围养成了肖德荣乐观外向的性格。他爱开玩笑,人缘极好,是朋友中的“开心果”。

  20岁出头,刚出来工作的肖德荣为一个企业老板当起了司机。其间他还去上过夜大,日子就这么按部就班走着。但内心不安分的肖德荣却很清楚,这样的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

  有一次,同事偶然提了一嘴:“现在服装好卖,衣服里的标签肯定也很好赚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肖德荣一琢磨,觉得这是一个门路。而恰恰在当司机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不少服装企业老板,他们也需要信得过的人来承接标签印刷的业务,双方一拍即合。“一开始我只是负责对接需求,然后拿到后面的工厂去生产,后面客户越来越多之后,我开始萌生了自己开厂的想法”。

  选择了冒险,就意味着放弃所谓的“保障”。2004年,攥着从姑姑处借来的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肖德荣购进了第一台设备,开起了家庭小作坊。赶上了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再加上肖德荣的好人缘,不愁合作伙伴。3年时间,肖德荣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又用了3年,搬迁到现在的工厂,门口挂上了新鸿基实业有限公司的大招牌。

  回想起创业初期这段“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经历,肖德荣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从生活一成不变但安稳无虞的小城司机,变成可能性无限但前途难料的企业家,他也经历过挣扎与摇摆。“年轻人往往都是有冲劲,但因为没有什么根基,又都是很脆弱的,梦想在萌芽阶段容易一吹就倒”。

  所幸有家人对他坚定的信任与无条件的支持,肖德荣战胜了害怕的情绪,真正投入到了创业中。

  在最好的时候嗅到危险的信号

  肖德荣坦承,这一路走来并非顺风顺水,甚至可以说,“每天都是难的”。

  对于肖德荣来说,创业之初,他的力量更多来自于家人朋友的鼓励。但到了企业步入成长阶段,内心的力量就显得更加重要,“不断地修正方向,消化恐惧和忧虑。这个过程中人也不断在成长,这些磨难就变成了你成长的铺路石。”

  2014年,当一手经营起来的印唛业务步入正轨,订单源源不断时,出乎所有人意料,肖德荣却决定二次创业,缩减印唛业务,转而投入开发彩盒业务。“那时候印唛业务非常火,所有人都在做,但我却嗅到了危险的信号,全盛的状态也可能是它开始衰退的开始,所以一定要提早布局求新”。

  但新业务的开发谈何容易,成本要重新计算、机器要重新购置、技术要重新改进、渠道要重新开拓,尽管如此,肖德荣仍然非常坚定转型的决心,并带着企业重新抓紧布局。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印唛业务市场只局限在衣服服饰市场中,彩盒则可以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需要包装的领域,这种战略性的眼光让新鸿基实业得以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中稳步发展。

  如今的新鸿基实业,已经成为当地一家现代化的商标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了织唛、印唛、吊牌、彩盒和不干胶等常用印刷品,立足珠三角,产品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西欧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还要依靠发展来解决,要有危机感,相信自己的判断,敏锐感知外界趋势的变化,把握住节奏。”肖德荣表示。

  曾经想赚快钱如今回归实业

  这种战略性直觉是如何培养出来的?肖德荣笑着表示,这是年轻时炒股“亏了好几辆奔驰车的钱”后才悟出来的道理。

  原来,2006年左右,眼看着企业发展蒸蒸日上,肖德荣开始学起别人炒股,想赚点快钱。一度沉迷的时候,他甚至把投资买机器设备的钱也挪去炒股了。肖德荣形容那段时间很疯狂,也总觉得自己年轻,输得起。但慢慢的,他发现急于求进的短线心态已让他在股市上越亏越多,越亏越沉沦。

  醒悟过来的肖德荣逐渐收心回来专注投资实业,“年轻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心态好,输得起,大不了今年亏的钱,明年就赚回来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不怕走得慢 要预留成长期

  在肖德荣看来,做实业要关注到线性的成长,“我以时间为成本,来维护企业的基本成长,这个赚钱的速度相对慢一点,但非常稳定”。

  最近,肖德荣又花费了上千万元为工厂新购置了大型机器设备。“我希望能一直跟得上这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据其介绍,由于工厂里匹配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些机器的利用率其实才50%不到”。但在他认为值得的,“还是那句话,要看的是未来,要给企业的发展预留成长期”。

  行业中不乏强劲的龙头企业和竞争对手,面对挑战,肖德荣一再强调,新鸿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年轻性,对比同行或许仍显稚嫩,但自己有时间,也愿意花时间去进行尝试调整,做更长远的布局,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我看来,成功的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对社会有贡献。而要实现贡献,企业就要有一定的规模。我们现在就在为了规模性不断调整策略,但可以确定不变的是,我们不会浮躁,而是要静下来、脚踏实地地去做。”肖德荣如是说。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