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华侨学府声教讫于四海 百年暨南大学再绘创新蓝图

2019年09月24日 11:08    来源:羊城晚报

  华侨学府声教讫于四海 百年暨南再绘创新蓝图

  对暨南大学香港籍学生陈童来说,2018年10月24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那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暨南大学视察,她有幸见到了总书记。陈童回忆说,总书记亲切地询问了我和同学们学成后有什么打算,并勉励我们一起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贡献。

  这是总书记的嘱托,也是这名香港女孩的梦想。从小梦想着到内地读书,今年成为暨南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最终陈童决定留在广州实习……

  作为国内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大学已经培养了千千万万像陈童这样优秀的港澳台侨同学。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说,“每一个暨南学子都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火种,他们就像一条天然的纽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麦尚文 苏运生

图为9月2日,暨南大学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暨大学子们与国旗同框,向祖国表白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摄
图为9月2日,暨南大学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暨大学子们与国旗同框,向祖国表白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摄

  【总书记来到这里】

  总书记勉励学生 主动投身 大湾区建设

  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暨南大学视察,给暨大全体师生留下了终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当时全程陪同,并向总书记介绍了暨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情况。“总书记认真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以及华侨华人研究、华文教育、港澳台侨人才培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情况,特别对学校的华文教材推广,三类学生‘分类培养、同向融合’的育人模式,多学科办学实力等给予充分肯定。”林如鹏回忆说。

  在暨南大学的第一站,总书记就来到了校史馆。这里记录了暨南大学“三次停办、五度播迁”的110多年办学史。

  1906年,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于南京初创,“文革”期间曾被迫解散,197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办,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为暨南大学复办事宜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无限关怀。

  在暨南大学的第二站,总书记来到了图书馆内的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察看馆藏文献和实物。当时,来自香港的暨南大学学生孔祥灏正在馆内学习,他一抬头惊喜地发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很快,周边的20多名同学聚在了一起,一一与总书记握手。

  林如鹏回忆,现场几十名同学,总书记还一一询问他们来自哪里、在这里学习生活情况、学成后准备去哪里工作。有的同学说:“我准备在大湾区工作,因为这里机会更多。”有的同学说:“我准备在珠三角工作。”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总书记表示赞许。

  “这些同学有来自内地的、香港的、澳门的、台湾的,还有很多来自海外的华人华侨同学。总书记勉励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特别要主动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去。”林如鹏回忆说。

  林如鹏告诉记者,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他时常倍感振奋。总书记指出,我国有5000多万海外侨胞,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改革开放有海外侨胞的一份功劳。他希望,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前世今生】

  三次停办、五度播迁 暨大与国家始终命运相连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中的这句话,正是“暨南”二字的由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风尚和文化教育,辐射、传播到五洲四海。”

  百年暨南,始于1906年。110余年来,暨南大学的命运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历经“三次停办、五度播迁”,共培养了30余万名海内外学子,“声教讫于四海”,俊彦遍于五洲,成长为一所蜚声海内外的“侨校”、“名校”。

  弦歌不辍 困境中坚守一方课桌

  1906年,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于南京设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由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子弟学校。

  暨南学堂初创消息传至南洋,华侨奔走相告,当地中华会馆积极选送优秀学子回祖国求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暨南学堂停办。1918年,在北洋政府教育部的支持下,黄炎培等积极奔走筹划,暨南学校得以复校。此时的暨南,注重商业、师范职业教育,增加女子教育部,在华侨民众中声誉日隆。

  1927年,国立暨南学校逐步升格成为综合性的华侨大学,称国立暨南大学,是当时成立较早、为数较少的著名国立大学之一。设有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等,并设立了国内较早专门研究东南亚问题和华侨教育的著名机构——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暨南大学不得不一分为三,在上海、苏州和广州艰难办学,开始了艰难的迁徙之路。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暨南人总是紧紧守住那一方课桌。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暨大搬进上海租界继续生存,在“孤岛”时期苦苦支撑四年,并留下了著名的东方的“最后一课”。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又不得已南下迁至闽北建阳坚持办学。1946年,复迁上海,在纷乱复杂的环境中继续办学。

  1949年8月,暨南大学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华侨教育事业,国内高等教育日渐勃兴,华侨子弟纷纷回国求学,暨南大学迎来了第二次重建。

  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兼任暨大校长。此后近10年,暨大发展迅速,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至1965年秋季,暨南大学在校学生达2927人,其中华侨、港澳学生2201人,占75.02%。

  迈向一流 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1978年,复办后的暨南大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此时,暨大的目标是:“要办成一所文、理、医多科性综合大学。”

  步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暨大抓住机遇,加速学科整合和扩张步伐,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完善教学科研机制,形成了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

  1996年,暨南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确立“侨校+名校”的战略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美誉度日益提高,逐步跃居知名大学行列。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暨南大学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2011年,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签约共建暨南大学;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

  2014年9月,历经八年建成的新校区投入使用,办学空间极大拓展;2015年,暨南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综合实力明显跃升;2017年,暨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暨大共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三位。2018年以来,暨大新增9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点、6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点,学位点布局进一步完善。

  “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对暨大的几个校区实施总体提升,增加高水平学科的建设力度,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整体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说。

[1] [2] [下一页]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