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江门金声狮鼓传承人:传承百年技艺 展岭南文化魅力

2020年08月25日 14:23    来源:江门日报

  胡沃镒传承百年制作技艺 金声狮鼓响彻岭南大地

  沿袭百余年,家传四代,在开平三埠街道的一条骑楼老街里,有一家金声狮鼓店仍在坚持手工制作狮鼓。金声狮鼓流传百年,声音洪亮,质量过硬,不仅在江门五邑地区赫赫有名,还深受不少国家和地区醒狮队的钟爱,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今年60岁的胡沃镒,就是这家百年老店的“掌柜”。他自幼跟随父亲学造狮头、制大鼓,最终成为唯一掌握金声狮鼓制作流程的传人,并被评为金声狮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无论怎么变迁,怎么艰难,我都一定会让这块金漆招牌继续一代代地传下去,让金声狮鼓继续在岭南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感受到岭南文化的魅力!”胡沃镒说。

  历史

  百年老店见证行业发展

  在开平市三埠街道,永富路两旁传统骑楼建筑让人恍若隔世,只是道路旁的汽车时刻提醒着你仍身处当下。而在一处骑楼下,便深藏着传承百年的金声狮鼓店。那块质地坚硬的木质“金声”牌匾,默默见证着狮鼓行业的前世今生。

  金声狮鼓店现在有两家店铺,均位于永富路,一家主要负责制作狮鼓,另一家兼顾销售和制作。记者来到狮鼓作坊时,正有工人在处理牛皮,认真刮去牛皮的脂肪和毛。店里有些昏暗,堆满了鼓的成品或半成品,两台鼓皮机安静耸立,诉说着时光的痕迹。

  “从7岁开始学做狮鼓,到现在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胡沃镒告诉记者,“金声”是其父亲的叔公胡厚镰于1888年创办的,之后代代相传,沿袭到现在已有100多年,传了四代。如今,金声狮鼓这个百年老店,已从单一的狮鼓作坊,发展成为制作龙、狮、鼓,售卖锣、钹等一整套龙狮道具的综合店。

  在胡沃镒的记忆中,父亲做鼓技艺精湛,家中生意一直很好,产品也远销国外多地。“以前的门店是砖木结构,全用杉木支撑,像天井一样,一层一层地向上,分别放着狮头、狮鼓等不同的东西,每层都有楼梯可以上去。有客人来的时候,我们就在天井用麻绳把东西吊下来,客人看完之后再吊回去。”胡沃镒回忆道,可惜后来家中老房子被拆,传承多年的一些物件都不见了。

  直到改革开放后,金声狮鼓又慢慢发展起来。1979年9月,胡沃镒在报纸上看到允许个体户领取营业执照的消息,便第一时间跑到工商所希望办执照。“我应该算是三埠街道第一家个体户。”胡沃镒说。

这块质地坚硬的木质“金声”牌匾,默默见证着狮鼓行业的前世今生。
这块质地坚硬的木质“金声”牌匾,默默见证着狮鼓行业的前世今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狮鼓生意迎来了最旺的时候,狮鼓一直供不应求,订单多得做不完,一年能卖两三千个狮头,而卖一个狮头的钱,相当于一个工人三个月工资,胡家也因此成为开平当时的纳税大户。

  磨砺

  沉淀近20年掌握狮鼓制作技艺

  金声狮鼓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学习每一个程序需要1至2年的时间,掌握了一个工序才能开始学习另一个工序。“我们这一行当易学难精,一个合格的狮鼓制作师傅起码要用20年的时间来沉淀。”胡沃镒说,他也是花了10年才学完所有工艺,说到精通,花了近20年。

  胡沃镒家共有十二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十,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狮鼓制作。那时胡沃镒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帮忙制作狮鼓,天黑了就点煤油灯,没有休息时间。

  每天,父亲会在一旁看着他们,如果发现做得不好,就会要求拆了重做。“那个时候做篾萝,尺寸基本靠口述,很多都记不过来。”胡沃镒说,那时总是容易做错,只能拆了重新织回去,手受伤是常有的事。

  但是胡沃镒一直没有放弃,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帮父亲制作狮鼓,并积累相关经验,最终成为兄弟姐妹中唯一学完了全部工艺的人,也成功靠着狮鼓制作来营生。

  “狮鼓制作主要是狮头、鼓的制作。”胡沃镒介绍,狮头的制作工序有扎架、裱纸、绘色、抹光油、安装等,最难的要数扎架这个工序,稍有偏差就难以成型或影响质量。“竹囊扎得好不好,对狮头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金声狮鼓店制作的狮头能承受100公斤的重量。”胡沃镒说。

  说完狮头,再说制鼓,胡沃镒也是一肚子的“门道”:“拉鼓皮最为关键,需要先用鼓机固定周边的洞,边敲松边扯皮,逐步用力。同时,还要用铁块磨皮,要从不同方位磨,磨一次收紧一次,手工大约要磨一个小时。如此反复,直到绷紧整张皮,试音满意为止,这样制出来的鼓才会声音洪亮。”

  时代变化,“金声”却一直坚守。历史上,开平曾出现过几十家狮鼓店,大浪淘沙,如今就剩下“金声”一家,为何能传承百年不倒?胡沃镒想了想说,除了一份坚守,坚持手工和质量过硬是关键。

  胡沃镒介绍,鼓皮的选料很有讲究,但是现在一些卖家,为了减少成本,选牛仔皮,质量差。“我们现在做鼓,都是根据客人需要,诚实经营。比如,有的顾客只需要买一口便宜好看的鼓,那么我们也可以做,但会明确告诉对方,所用的是什么材质。”胡沃镒说,如果需要特别制作,讲好价钱,就会真材实料做好。

  此外,牛皮的年份和制作时长也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最便宜的鼓用的是新牛皮,拉一张皮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如果想要鼓的音色好,就要用隔年皮,而且按古法拉满七天。”胡沃镒说,古法做的鼓质量最好,但人工开支大,价格昂贵。

  “广东的醒狮世界闻名,卖狮鼓的人很多,但是手工做狮鼓的人越来越少,省内只剩下我们一家。也正是因为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我们制作的狮鼓使用寿命可达一二十年。”胡沃镒表示,虽然有工厂在生产狮鼓,但流水线制作的鼓和用机器开的皮,简单省事成本低,耐用程度、音色等方面却都没有手工做得好。

  传承

  决心把狮鼓制作技艺传下去

  金声狮鼓这门手技艺展至今,离不开胡沃镒的创新,从狮鼓店使用的鼓皮机就可见一二。店里最早的鼓皮机是狮鼓店根据洋行的鼓机摸索着自制的,隔了两年,店里又花了18两黄金定做了第二代鼓机,一直用了近百年。后来,由于机器拉鼓皮不够力,拉出来的鼓皮张力不够,胡沃镒接手父亲的工作后,根据经验改进了鼓机,将拉皮的墩子由八个改进成十二个。其中,磨鼓皮的手法也都进行了改进。1992年,胡沃镒琢磨出了磨鼓皮的机器,利用铁块的重量代替人的力度,同时在铁块底部安装滑轮进行磨皮。

  通过改进拉鼓皮方式,狮鼓的制作效率提升了两倍。“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还吸引了不少同行来这里看我们制作狮鼓。”胡沃镒说,曾有一个广西人想找一口合心意的鼓,走过广东很多地方,但是没有一家能调出他们想要的音色。后来找到了胡沃镒,才达到了目的。

  2009年,金声狮鼓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沃镒也被评为金声狮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起起落落多年,金声狮鼓的名声借着这次“入遗”再次传了开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现在,他正全心全意把狮鼓制作技艺传授给儿子以及侄儿、侄媳。胡沃镒表示决心把狮鼓制作手艺做下去,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子孙后代有人,就一定要把这个东西传下去。

 

  (文/图 王建华 梁暖根)

  策划/叶桃

  统筹/王平强 王建华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