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江门创新首推“侨批中的党史”研究及传播

2021年07月28日 15:29    来源:南方日报

  全新视角展现百年征程,江门创新首推“侨批中的党史”研究及传播

  赤子丹心映荣光 侨批党史见初心

  近日,“家国情怀寄尺素——江门五邑侨批(银信)专题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侨批中的党史”学术研讨会同步在广州召开,受到广泛关注。

  此次专题展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侨办、省文旅厅指导,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侨务局、江门市文广旅体局、广东省博物馆主办,是江门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举措,被列入“2021年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名单。

  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江门市委宣传部致力从自身地域实际出发,以侨批为载体、以五邑华侨华人为对象,在全国率先推出“侨批中的党史”系列研究及融媒体产品,讲述好百年党史中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家国情怀寄尺素

  纸短情长诉丹心

  侨批,是“跨越山海的家书”,是华侨历史文化瑰宝,是世界华侨华人的集体记忆。研究活化侨批文化,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对推动弘扬华侨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江门举办此次展览,是继今年4月江门五邑侨批(银信)成功走进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后,又一次高规格的专题展,充分讲述五邑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与家乡的动人故事,弘扬五邑华侨华人忠贞爱国、赤子丹心、情系乡梓的家国情怀。

  “专题展的举办,旨在唤起海外侨胞炽热的中国心,推动海内外侨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将坚定传承弘扬侨乡独特的文化精神,充分用好五邑侨批(银信)等独特的文化名片,讲好江门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此次展览,江门在全国率先首推“侨批中的党史”,在大量侨批史料中,精心拾取侨批中的党史印记,将其置身于百年坐标中进行观察和解读,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潮流形式来呈现,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向。

  “丰富的侨批资源为研究侨批中的党史提供了大量素材,为侨批的活化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让党史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角,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方向。”在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看来,解读侨批中的党史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此次展览深度挖掘侨批的历史价值,以全新的视角展现百年征程中国内的沧桑巨变。透过侨史看党史,掀起“侨批中的党史”研究热潮,让侨批文化焕发时代光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华侨精神,凝聚起共同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开辟侨批研究新空间

  提供党史研究新视角

  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五邑人文荟萃、风华绝代。江门文化丰富多彩、流光溢彩,拥有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是全国少有、广东唯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的城市,具有深厚的侨乡文化底蕴。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广大华侨华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长、研究员任贵祥说,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都有众多华侨华人的参与。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近代以来,五邑华侨华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奔走四海、奋力鼓呼、英勇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如何在完成规定动作基础上做好自选动作,从而更具特色、更接地气?从自身地域实际出发,以五邑华侨华人为对象,讲述好百年党史中广大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江门重要的思考方向。侨批成为讲述这一故事的最佳载体。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需要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以此为引领,去年以来,江门持续开展一系列侨批保护活化工作:在全省率先高规格举办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发起成立侨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依托五邑大学华侨文化研究院专业力量,打造侨批保护活化研究重要阵地,为侨都在新时期做好侨批保护活化提供学术支撑和创新平台。

  在此基础上,年初,江门市委宣传部牵头统筹正式启动“侨批中的党史”理论研究与大众传播,运用特色的侨乡文化资源侨批,创新解读、观察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故事。

  研究侨批中的党史,让侨批的活化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为党史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角。陈冀指出,当前的侨批研究更多集中在华侨精神、中国文化以及近代华侨史、家族史、经济史、社会史、金融史等方面,侨批中的党史发掘研究涉及较少。开展侨批中的党史研究将弥补侨批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从华侨书信的角度去解读、观察中国共产党党史,为侨批的活化利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丰厚的沃土。

  见证百年壮阔征程

  彰显独特历史价值

  当前,在相关部门、五邑大学、民间藏家以及媒体的通力合作下,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全媒体产品为形式,“侨批中的党史”已推出多期。随着挖掘、研究、解读的不断深入,“侨批中的党史”的独特价值更加显现。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是国内知名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专家。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伟大实践,让海外爱国侨胞看到真正能够带领中国复兴的领导力量及希望所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侨心”最本质最根本的表达。“侨批中的党史”创新地向普通公众展现了这些故事。

  “侨批中的党史”见证了五邑华侨华人为了中国革命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收藏室内,一封寄往英国的银信让人窥见昔日香港地区工人运动一角:“自此次罢工风波之后,在英人方面其态度略见和平,至于在港奸商以卖国之徒,亦见下气。”“倘能从此做去再进一步,则我中国未可限量也。”信里表达华侨对罢工事件的支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世纪二十年代香港地区工人运动的认可,从而激发其自身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

  “侨批中的党史”见证了五邑华侨华人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满腔热忱。1959年底,回国参观后深受触动的江门华侨梁葆常,把在加拿大的资产全部转回国内,支持新中国建设。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兴奋地说:“结束了可悲的海外生涯,回来光明康壮(庄)的祖国了!”。尽管回归之路不顺,“许多人未同意我的见解,但我用行动来参加了革命队伍。”

  “侨批中的党史”见证了百年历程中人民和民族命运的根本改变。美国华侨谢汝健曾带回一批家族侨批,在这些侨批中,可以体会到华侨对新中国的自豪之情:“现我国国际地位,已居强国之一,比以前政府不同。今日的政府,真正系为大众谋利益。”

  “侨批中的党史”更是见证了五邑华侨华人代代相传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满怀赤诚爱国心的旅美华侨许满大在贫病交加落魄异邦时,仍牵挂着祖国,并写信寄语儿女“同心合一,加倍努力,为国为家为人民公众后世子孙之乐园而斗争”。

  领悟弘扬华侨精神

  凝聚共同奋进力量

  透过“侨批中的党史”,华侨华人开拓进取、爱国爱乡、开放包容、敬业奉献的华侨精神,跃然纸上,光芒闪耀。侨批民间收藏家、江门市人大代表罗达全说,我们要在侨批里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中,更加领悟拼搏进取、爱国爱乡、开放包容的华侨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奋力走好新征程。

  透过“侨批中的党史”,人们不仅回顾昨天,更观照现实,指引未来。一百多年前,五邑侨胞无日不盼望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及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热烈憧憬“祖国今日之局势将定必向荣”“强大的、自由的、独立的、幸福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之上。”

  如今,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侨乡江门也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程中,开启新的奋斗之路。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压力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江门工业结构、质量效益、先行指标实现持续向好,五大新兴产业占比稳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增长。

  透过“侨批中的党史”,江门凝聚侨心侨力,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有了更强的推动力量。江门将以“侨批中的党史”故事团结广大华侨华人,推动华侨华人双创载体建设,整合全球华侨华人资源和全国侨乡遗产资源、粤港澳侨务资源,构建支撑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项目体系,推动侨乡新发展。

  研究与传播“侨批中的党史”就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侨批中的党史,进一步展示五邑华侨华人为了中国革命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满腔热忱以及代代相传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从而更加坚定走向伟大复兴的自强自信,更加领悟拼搏进取、爱国爱乡、开放包容的华侨精神。陈冀表示,江门将携手五邑大学、民间藏家、媒体等,共同掀起新一轮侨批中的党史研究热潮,让侨批文化焕发时代光彩,让党史更加立体、丰满。

  相关

  国内侨批侨史研究专家齐聚纵论侨批活化保护

  研究“侨批中的党史”

  具有重要开拓意义

  7月23日,在“侨批中的党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京、福建以及广东省内一批国内侨批、侨史研究专家,围绕“侨批中的党史”开展论述和研讨。这是江门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挖“侨批中的党史”独特价值的具体举措之一。

  与会专家认为,“侨批中的党史”这一研究课题对华侨史、党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如今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可拓展研究范围与内涵挖掘,以此讲好侨乡故事、中国故事。

  为侨批活化再添生动实践

  “侨批中的党史”创新地向普通公众展现了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江门侨批活化的生动实践。

  “今年初,在江门市委宣传部的策划下,我们启动了‘侨批中的党史’研究,并联合民间收藏家、博物馆等单位,创新开展调研、宣传,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在,‘侨批中的党史’已进行了多期宣传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旅美华侨许满大写给儿女的侨批。他担心自己“时有不策(测)”,于是写信向儿女道出自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抱有的无限期望和信心,寄语青年人和自己的儿女“为国为家为人民公众后世子孙之乐园而斗争”。“‘侨批中的党史’把华侨的赤诚爱国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刘进说。

  “侨批中的党史”为民间力量参与侨批活化保护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侨批中的党史”研究过程中,民间收藏家、江门市人大代表罗达全所收藏的侨批得到充分挖掘。一个偶然的机会,罗达全购得一封1950年谢永宽写给“厚父”的信件。查阅资料后得知,谢永宽是新中国成立后台山县第一任县长,“厚父”是五邑华侨陈厚父。为支持新中国的建设,陈厚父积极发动侨胞投资捐款。“‘侨批中的党史’折射出华侨华人爱国爱家爱乡的情操,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罗达全说。

  研究传播成果获专家点赞

  “侨批中的党史”坚持透过侨批,挖掘五邑华侨华人为中国革命英勇斗争的生动史实,挖掘五邑华侨华人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故事,深挖五邑华侨华人代代相传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深挖百年历程中人民和民族命运的根本改变。

  “侨批中的党史”对党史、华侨史、侨批领域的研究具有开拓意义。在张国雄看来,在党史研究中,“侨批中的党史”从侨批中看党史,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与华侨之间的联系;在华侨史上,“侨批中的党史”展示了党和华侨如何建立基础情感联系以及华侨认可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在侨批研究上,“侨批中的党史”的故事深刻诠释了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

  “‘侨批中的党史’的推出意义深刻,目前取得不少成果。我们在侨批中看到近代史的变迁。”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认为,进一步挖掘“侨批中的党史”,相关研究人员还可以在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侨批中的党史”也对江门侨批保护利用提出了新课题和方向。江门市博物馆副馆长高东辉指出,“侨批中的党史”系列报道挖掘和整理的侨批有不少收藏于江门市博物馆,有的则收藏于收藏家、研究机构和民间。这些侨批的现状以及收藏保存的环境、日常的保护研究等各不相同。江门要重视侨批的收藏和保护,建立良好的保存环境,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侨批保护和研究,加快侨批档案资料的出版。

  拓展研究范围与内涵挖掘

  刘进深度参与了“侨批中的党史”系列挖掘与研究,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他建议可在单纯寻找直接提及党史、国史的书信基础上,继续着眼于从侨批记载日常生活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中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必然性,理解华侨华人支持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应将民间侨批中的书信与政府官方侨汇以及侨务政策档案相互比照,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刘进建议。

  “‘侨批中的党史’研究应深化拓展其范围和深度。”张春旺认为,“侨批中的党史”有两个研究方向值得关注。第一个方向是普通海外侨胞或侨界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如何认识、认可、选择、拥护中国共产党,这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另一个是近代以来许多华侨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他们在与家人、同志交往过程中的书信,更有利于我们解读党史,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深化“侨批中的党史”,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支持。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石坚平认为,扩大“侨批中的党史”征集范围,应深入发动民间收藏家、民间人士;对具有关键性信息的侨批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围绕具有华侨家族背景的中共党员开展深入的资料挖掘和研究;加强对改革开放之后“侨批中的党史”的发掘。

  不同时期侨汇和侨汇政策也可成为研究方向。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指出,侨汇对侨属和侨乡一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同时期侨汇对侨属和侨乡的作用形式稍有不同。“侨批中的党史”研究不能忽视对侨汇的研究。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袁丁,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小欣等也有着相似的观点。“‘侨批中的党史’研究,不仅要研究信,还要研究侨批业。‘侨批中的党史’可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侨汇业管理政策纳入研究范畴。”张小欣说。

  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陈海忠认为,侨批局在当年侨批邮递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身就有不少与党的历史有关的经历和故事,这部分内容的研究也可以拓展深化。

  撰文:戴惠甜 叶芷晴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