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江门大力推进“侨都赋能”工程 立法建规护侨益

2022年05月10日 11:14    来源:江门日报

  我市大力推进“侨都赋能”工程

  凝心聚力建平台 立法建规护侨益

  文 江门日报记者 林立竣 傅雅蓉

  江门新会法院涉外离婚纠纷在线调解案例入选最高院“总对总”在线多元调解案例,涉侨服务站解调跨国涉侨合同纠纷工作,全省首个“检侨联络站”帮助侨资企业等群体解决燃眉之急……近一年来,侨都江门共解决华侨华人法律咨询、诉讼代理、涉外公证、纠纷化解约30万件。这其中,有许多“侨”味十足的有益尝试,推进了“侨都赋能”工程。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

  推进华侨权益保护地方立法先行先试,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国际仲裁合作平台……心怀“国之大者”的江门已经迈出了跨越性发展步伐,在构建面向海内外6000多万华侨华人“一站式”法律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方面,以主动谋好一域助力全局的姿态,感恩自强奋进,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完善地方涉侨法规保障体系

  “旧楼翻新后,比好多新楼好看。”去年,经过施工队员的“妙手回春”,蓬江区白沙街江边里路口的旧大楼焕发新生机。融入文化创意和街区历史文化元素后,旧楼变身成为“艺术作品”,与侨都百年老街区——启明里两两相望,相映成趣。“江门越来越‘多彩’了!‘彩虹村’、江海云道,还有这座大楼,经过外立面改造,显得特别有活力、有朝气。”市民林郁周赞叹道。

  江边里是市区13个百年华侨古村之一。自出台《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来,我市积极回应侨胞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保护诉求,着力加强侨都特色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对包括江边里在内的众多侨都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近年来,我市结合各历史文化街区自身特色,在不破坏街区风貌的基础上对各街区进行改造、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立法是做好保障华侨权益各项工作的基石。2020年7月,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此后,我市充分发挥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先行先试,不断完善地方涉侨法规保障体系。围绕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建设目标,推进涉侨立法和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国涉侨法规建设提供“江门经验”,先后出台《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法规,对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等给予立法保护。

  在立法过程中,我市广泛听取广大华侨华人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每年“两会”期间,主动邀请华侨华人代表、港澳同胞代表列席,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侨胞、港澳同胞对涉侨立法的意见建议,为完善侨务法规政策建言献策。

  在立法方面不断创新,体现的正是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升为侨服务质量的决心。目前,我市已建立了由市委统战部部长为组长的涉侨工作跟踪落实专责小组,完善统战、人大、政协、侨联、致公党“五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政领导、统战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参与的涉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格局。

  从去年开始,我市已将维护侨益纳入基层治理、“信访超市”、统一战线“同心圆”工作室服务范围,以新会区为试点搭建华侨权益“同心圆”服务平台并挂牌成立广东省首个“检侨联络站”,形成成功经验向全市推广。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多米尼加共和国华侨梁先生回国与关女士办理登记结婚,却被告知要提供华侨与结婚对象无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因梁先生及关女士家人全在国内。驻多米尼加共和国大使馆无法出具相关证明。梁先生来到开平公证处咨询,受理案件后,公证人员仔细走访询问、细致审查和核实了和梁先生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家属亲友,并按照梁先生提供的中国驻多米尼加使(领)馆的声明书格式为他出具了相关公证书。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和女朋友去领证了。”拿到公证书的那刻,梁先生和关女士非常高兴。

  从梁先生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涉侨事项往往存在程序多、距离远、认证难等问题,如何化解服务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各地提升涉侨服务质量的“必答题”。

  为此,我市为华侨华人办侨事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近年来,我市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402个,基层“侨胞之家”246个,搭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城乡的基层涉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此外,所有涉侨部门均开辟涉侨事项“绿色通道”,开设专区、专窗、专岗,实现“最多跑—次”目标。

  走进新会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抬头就可以看到“检侨联络站”的牌子,这里设有涉侨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协助办理”。开平翠山湖高新区也设立了检察院侨资企业服务站,检察官主动走进涉侨企业,进一步畅通检侨联系,并为企业送上汇集了涉侨法律政策指南等资料的“法治大礼包”。我市还在鹤山中欧合作区设置了中欧合作区涉外律师团常驻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站,为涉侨涉外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江海区也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法庭和江门国际仲裁中心的涉侨法律服务综合体建设。

  线下全覆盖,线上不“打烊”。我市还大力推行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掌上办”。已经进入内部测试阶段的“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设有“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服务专区,华侨华人可通过该服务专区在任意时间向值班律师咨询法律问题;公证指引服务正式上线进驻“江门—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加快建设线上“涉外法律服务地图”,目前已着手项目招标采购。未来“涉外法律服务地图”还将增加中国驻外使(领)馆等法律服务站点的信息,为华侨华人提供更强大的法律服务指引。此外,五邑公证处已经成功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单位,将与65个我国驻外使(领)馆共同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服务范围涵盖全球5大洲。

  “云服务”维护侨益

  今年4月,台山法院成功为两名旅居巴西的华侨完成了跨境立案,并为当事人进行了视频代理见证,把诉讼服务送到华侨“家门口”。这也是江门完成的首例跨境网上立案。从发起申请到立案成功,整个跨境网上立案过程仅用时约15分钟。该案代理律师点赞说:“当事人原本一直在为这件事发愁,没想到这么快就搞定了。”

  我市聚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海外侨胞的司法需求,利用“e诉讼”远程诉调平台开展远程立案、送达、委托见证、调解、电子阅卷、司法确认等“云服务”,解决涉侨诉讼处理到场难、取证难等问题,维护侨益。

  目前,我市已将“e诉讼”远程诉调平台连线到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设立45个海外涉侨纠纷化解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特邀侨领、港澳人士、律师等组成解调员,让身处海外的侨胞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保障。

  华侨是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哥伦比亚的侨领黄先生曾在恩平法院法官主持下参与过在线调解。在黄先生看来,通过侨领的参与,能让法官释法说理更有说服力,“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使涉侨纠纷和平、和睦、和气处理,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检察机关同样在创新涉侨跨境司法服务平台建设。4月初,新会检察院举办了一场涉侨文物公益诉讼跨国“云听证会”,担任听证员的新会籍爱国侨领蒋康荣在美国三藩市通过检侨联络平台远程连线,听取了与会行政机关的陈述,他感慨地表示:“我们虽然身在异地,却心系故里,期望涉侨文物能继续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通过不断完善检察服务线上平台,检察机关正推进远程听证、法律咨询等服务事项“网上通办、跨境通享”,着力开展远程跨境视频普法“云宣讲”“云咨询”,提升侨胞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