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21世纪以来国际华侨华人研究动态

2005年8月15日

文/王望波 范宏伟

    进入21世纪以来,华侨华人依然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政界、商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海外华侨华人研究除继续对有关研究机构和研究项目增加投入、国际性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不断召开、多学科学者参与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外,还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各国学者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一、对热点问题的及时跟踪研究
    
    近年来,有关新移民及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南亚华人资本的走势等热点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华侨华人研究的重点。
    
    2002年以来,纽约市立大学梁在副教授在纽约华人社区进行关于福州籍新移民的调查,访谈对象包括社团领导人、合法移民和非正式居留者,现已整理出《纽约福州籍华人调查资料》等初步成果。在1980年代以前,美国的华人新移民以广东人为主,1980年代中期以后,则以福州人增长为最快。最近十多年来,移入美国的福州人数量超过广东人,成为美国最大的华人新移民群体。福州人移民美国的先驱是跳船者,他们在纽约建立福州人社区,其亲友互助网络在纽约也最为有效,因此,后来者也多前往纽约,纽约成为在美福州人的大本营。一个改变美国华人社会结构的福州籍群体正悄然崛起,他们不但逐渐成为美国华人餐饮业的龙头,而且在其他各经济行业中也开始崭露头角。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福州籍华人将凸显其政治潜力,成为美国华人社区的中流砥柱。
    
    对日本新移民的研究,也有多位华人学者出版了学术著作。如段跃中博士在2003年出版的著作《现代中国人的日本留学》中,系统探讨了中国人赴日留学史,尤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赴日留学高潮的形成,在日中国留学生的教育、生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留学生新移民与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中国留学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做了较详尽地论述,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研究以及中、日两国留学政策的制定都有参考价值。另外,日本淑德大学社会学系田岛淳子教授通过田野调查资料进行的“东京的新来中国人”的研究,从考察“东京新来中国人”的移居过程,来研究从“新来中国人”到新华侨的发展过程。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有关华人资本的变动情况也得到海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包括日本华人学者朱炎主编的《亚洲华人企业集团实力——彻底验证》(2000年)、澳大利亚学者叶大维、Tracy夫妇合编的《华商与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等,对亚洲金融危机后华人经济的恢复以及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泰国问题专家饶伟讯(Kevin Hewison)也专门撰写《泰国的复兴之路》(2004年)一文,来分析华人银行家、大资本家对泰国经济复兴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新理论新方法及多学科研究华人的现状
    
    由于华侨华人正在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经济、政治力量以及与中国日益密切的合作,已成为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华人地位也日益得到各界的重视。
    
    国外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学者也由以历史学家和汉学家为主,包括部分人类学家,转变为以经济和国际关系学者居多,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也加入华人研究的行列,而且非华人学者的数量与日俱增,呈现出多学科研究华人的趋向,使得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方法不断多样化,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深入,许多海外研究者也在努力探讨适应华侨华人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比如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令狐萍博士,长期从事华侨华人、美国亚裔与华裔社会以及美国亚裔、华裔妇女的研究。著有《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萍飘美国》、《美国华裔妇女生存奋斗史》和《圣路易的华人》等学术专著及近百篇学术论文。《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采用“新种族”的研究探讨方法,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美国华裔妇女在美国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历史,为美国华裔妇女史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再如日本大阪国立博物馆陈天玺博士著《华人裔群——华商的网络和认同》(2001年)一书,从多维角度分析论证华商的网络和认同的多重性,提出了华人社会及其人际关系的“彩虹理论”,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香港城市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黄丽嫣副教授运用区域主义理论来分析东南亚华人资本在区间内的流动,颇有新意。
    
    三、中青年学者、华人学者的崛起与活跃
    
    随着华侨华人问题不断得到重视,华侨华人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心从事于华侨华人研究。除了著作等身的资深学者,颇具影响的中年一辈,更有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尤其是华人青年学者群的崛起,是近年来华侨华人研究队伍中引人注目的现象。
    
    以美国为例,除前述梁在副教授、令狐萍副教授等学者外,还有诸如以《唐人街:城市社区的社会经济潜力》一书成名的周敏教授、王爱华教授、蔡爱眉教授等,她们在国际学术界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东南亚本土中青年学者也高度重视对华侨华人问题的深入研究,马来亚大学E.T.Gomez副教授,从1999年以来,每年都编著出版一至二本有关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著作,代表性的著作如《东亚的政商关系》(2002年)、《东南亚的华商》(2004年)、《华人企业家精神、跨国经营与认同》(2004年)等,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国立新加坡大学的杨伟聪(Henry Wai-chung Yeung)副教授近年对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著述颇丰,对有关华人跨国经营、华商网络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对华人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四、中外学者的合作交流加强
    
    国际华侨华人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外国学者对华人文化、情感及与中国的关系的理解仍比较肤浅,掌握的资料也比较片面,其研究成果仍有隔靴搔痒之感。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外国学者开始注重加强与华人学者的合作研究,海外学者也注重加强与中国学者的合作研究,以实现优势互补。
    
    前述澳大利亚学者Tracy夫妇和华人学者叶大维的合作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他们共同承担了澳大利亚政府外交外贸部进行的“亚洲华人的商贸网络”研究计划,除出版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作《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澳大利亚的亚洲企业家》等著作外,2000年又合作编著了《华商与亚洲金融危机》一书,他们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外,马来亚大学的E.T.Gomez副教授,他的许多研究成果也是通过与台湾“中研院”萧新煌教授等合作而取得的。
    
    2004年3月与9月,香港城市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分别在香港与厦门合作举办了两次以“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东南亚华人资本在中国与东南亚的流动”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了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华人资本的最新动态等前沿课题,有30多名海内外学者参加了这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