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先进事迹

    
    黄浦区有归侨245名、侨眷3万余人、侨资企业300余家。区域内归侨、侨眷层次较高,侨资企业实力较强。近年来,上海市黄浦区侨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统领侨务工作,在国务院侨办、市侨办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创优出新,以“争创一流”的黄浦精神,努力做好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的侨务工作。区侨办领导班子和侨务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昂扬的进取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廉洁奉公、勤政亲侨,深入了解广大侨界人士和侨资企业的所思、所需、所急,乐做小事、不畏难事,凸现了服务型政府侨办的形象。三年来,黄浦区共获得国务院侨办、市侨办表彰24项,南京东路街道被列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全区9个街道中有7个被评为“上海市社区侨务工作先进集体”。国务院侨办、市侨办多次在黄浦区召开现场工作交流会。共接待了二十余个省、市的侨务工作考察团。黄浦区的侨务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侨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一、完善机制,履行职能,努力做好“两个服务”工作
    
    1、关注全局和中心,争取领导支持。区侨办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注重关注区委、区政府、市侨办乃至国务院侨办的中心工作,联系本区实际,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区领导联系侨商和侨界代表性人士、与侨界政协委员和侨商联谊已形成制度。区委、区政府每年都专题研究侨务工作,并将侨务工作列入区政府年度公共目标。区领导每人都结交了一批侨界朋友。
    
    2、完善工作体制,发挥“大侨务”的合力。区侨办建立与政府各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联系制度。每年举行“五侨”联席会议,联手开展侨务工作。建立了侨资企业登记注册一站式服务窗口;在区中心医院设立了“港澳侨台同胞就医绿色通道”;落实解决了留学生子女的就读问题;制定了街道社区与侨资企业协调沟通网络和分级服务制度。把履行政府主管部门职责和开展侨务特色工作、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与为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3、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为科教兴市和经济建设服务。区侨办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几年来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引进外资企业250多家。积极参与“相聚上海,共谋发展”系列大型经贸活动。办理华侨捐赠 16项,协调香港著名演员冯琳将祖传珍贵文物《幽穽雪鸿》书画卷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协助美籍华人冯佳琳女士在美国设立《苏州河畔青青草》绿化环保捐赠网页;引导日本侨眷王国龙捐赠19台电脑给上海每个区县侨办,并捐资200万元设立光明教育基金;引导意中交流中心主席朱裕华捐资200万元在母校设立教育基金。
    
    4、认真履行职能,依法帮侨维权。区侨办运用黑板报、报告会、广场咨询等形式经常举行涉侨法规的宣传活动,每月15日为侨咨询服务已坚持了10年。在网上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加大为侨公共服务力度,开展网上咨询、网上信访等政务信息化网上服务。区侨办把做好动拆迁时的帮侨维权工作作为重点,做好动、迁两方的工作,并适时派员介入协调,切实维护侨胞合法权益,防止矛盾激化,形成了基本工作模式,确保了侨界的稳定。区侨办每年从“黄浦发展侨务基金”拨出专款扶贫帮困,3年来拨款16万余元,受惠的达1,822人(户)。还会同侨联成立侨友沙龙,拨出经费让老归侨按不同侨居国分组活动,做到了对归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经济上帮困、精神上安慰。
    
    二、发挥优势、争创特色,进一步拓展社区侨务工作
    
    1、注重品牌效应,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侨务工作。区侨办把“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南京东路街道和各社区的工作经验汇编成册,发挥示范作用。倡导并形成了各街道各具特色的局面。如豫园街道的涉外小区侨务工作;半淞园街道的“七大系列”和“金、银、绿”三卡为侨服务;董家渡街道的“侨胞法律咨询站”和“以侨引外”工作;人民广场街道的“周二下午茶”、“周三时装秀”、“周四志愿服务”等等。
    
    2、整合资源优势,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侨务工作。区侨办帮助街道整合资源,发动社区单位,创造新的社区侨务工作特色。指导南京东路街道率先开发了侨情信息库软件,建立了有数万条侨情信息组成的侨情信息库。会同警署、物业、医院为归侨、侨眷发放安装了“专业服务网络卡”、“阳光呼叫器”。共建单位为归侨、侨眷每年进行体检,设立健康挡案。中百一店、华联商厦等大店和名店大多聘请侨界人士担任商店的 “商品服务督导员”。社区单位的优势已初步辐射到了社区侨务工作中。
    
    3、加强双向服务,凸现文明社区建设中侨务工作的作用。区侨办支持、帮助各街道将社区侨务工作与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相结合。如协调社区为“侨友之家”配备办公室和活动室,小区侨界人士积极为小区管理建言献策,并成立了拳操、舞蹈、护绿防病、治安巡逻等志愿者服务队。美籍华人孙天申老太在临去美国前仍坚持为小区捐款1万元。广大侨界人士普遍确立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踊跃参与文明社区的建设,形成了双向服务的态势。
    
    4、探索分类工作模式,建立社区侨务工作网络化体系。区侨办在街道积极推行老居民区、新建居民区、涉外居民区和涉外商务楼宇以及对不同层次侨界人士进行分类工作的模式,促进社区侨务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区侨办支持、协助街道在社区形成机构内外网络化服务体系,不留社区侨务工作空白。
    
    三、与时俱进、创建平台,探索侨务工作新举措
    
    1、适应形势发展,探索涉外商务楼宇的侨务工作。区侨办把为侨资企业和留学生服务作为“送上门的国外侨务工作”,率先进行了涉外商务楼宇侨务工作的探索。在侨资企业和留学生密集的涉外商务楼宇进行试点。运用两级侨务工作网络,建立侨企数据库,通过大楼网站发布各项服务指南,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动交流载体,设立服务点。举办大型政策咨询活动;协助无主管部门的企业组建工会;申报技术职称评定;邀请侨企参加社区代表大会;评选“优秀员工之友”;提供家政服务;建立图书室;与物业公司联办圣诞派对和春节联欢,赢得了侨资企业及其员工的一致好评和积极呼应。
    
    2、落实服务措施,切实为侨资企业排忧解难。区侨办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中介机构为侨服务联谊会”,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提供便捷、优质、免费的金融、法律、会计、公证咨询等服务。定期听取侨资企业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每年为侨资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达30余起,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
    
    3、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双向互动效应。区侨办重点做好海外“三高”代表人士工作。每年举行“黄浦海外专家学者”系列讲座,为区处以上干部等传授现代社会和科学知识。在南京路步行街举行“中国心-旅德心血管专家义诊”。主办由旅荷华侨牵线的飞利浦管弦乐队的访问演出。区侨办还注重做好对海外留学生的服务工作,如与参加美国火星探索的唯一大陆旅美学者李荣兴教授建立了联系,并主动及时帮助解决其家属的困难。
    
    4、开展华文教育,做好海外华裔二、三代工作。区侨办连续3年举行了5次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相聚黄浦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每次都有20多位来自海外的华裔青少年参加。通过活动,帮助他们从小了解祖(籍)国的历史,热爱家乡、成为上海和黄浦区的“友谊使者”。还把活动的录象制成光碟寄给家长,通过生动的画面,让海外华侨华人了解他们的子女参加夏令营的情景和祖(籍)国的发展变化。
    
    5、注重国外侨务工作。区侨办近年来与全美华人协会、阿根廷华侨商会、意大利上海总会、加拿大华人专业人士联谊会等数十个海外华人社团和100多位华侨华人代表性人士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接待了30余批近500名海外华侨华人的参访。初步形成了海外联系网络。
    
    6、运用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侨务外宣工作。区侨办定期举办“涉侨涉外媒体看黄浦”活动,邀请10多家涉侨涉外媒体编辑记者参加,加大侨务外宣的力度。以上海“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为契机,开设侨眷班,使区内数百名侨眷掌握电脑知识,通过电子邮件与海外的亲友沟通,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成为编外的侨务外宣员和华文教员。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