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吉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先进事迹

    
    多年来,吉林省侨办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加强领导,开拓创新,依法维护侨益,服务经济建设,工作富有成效。
    
    一、启动三个工程,加大扶侨力度
    
    1、捐资助学工程。吉林省贫困归侨侨眷人数较多,部分家庭出现子女失学、辍学现象。1995年以来,省侨办积极回应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扶残助教、回报祖国的拳拳之心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归侨侨眷的关注,启动了捐资助学工程。热情支持并协助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等数十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团在吉林省捐款、设立基金会,资助贫困大学生、乡村中小学生,医治贫困残疾大学生,修建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校舍、购置文体设备等善举,共接收捐款人民币370.7万元,资助残疾和贫困大中小学生995人,修建农村中小学校39所。此外,还在侨务系统中开展侨心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归侨、侨眷子女完成学业。1997年以来共筹措经费24.56万元,资助归侨侨眷中、小学生850人次。
    
    10年来,省侨办联系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亚洲教育促进会、中国东北同乡会、加州东北同乡会等多个海外团体,旅美华侨王绮女士等数十名海外华侨华人资助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生活困难学生,治疗部分失明、失聪学生,修缮特教学院图书馆,安排学生到美国进行残疾大学生美术作品义卖等,改善了残疾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保障他们权利工作的重视,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产生了积极反响。
    
    2、危房改造工程。吉林省归侨主要是农村归侨和早期回国的老归侨,他们的住房有相当一部分年久失修严重破损,有倒塌危险。为此,省侨办于2000年启动了归侨危房改造工程,采取省侨办拿大头,危房户拿小头,当地政府在用地、用材、用工及配套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的办法,每年对不少于10户的归侨危房进行改造。至今,已对62户完成了危房改建。
    
    3、上岗培训工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归侨侨眷失去了工作岗位,一些人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再就业非常困难。为提高归侨侨眷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两门实用技能,省侨办于2003年启动了归侨侨眷培训工程。利用社会培训力量,本着“扶贫扶智,学以致用”的原则,由侨办统一提供资助,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归侨侨眷下岗失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2003年实际培训110人。
    
    二、制定法规制度,依法维权护侨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侨办完成了《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designtimesp=29037>办法》(草案)的草拟工作,并在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根据实施办法及有关政策,省侨办妥善处理了多起涉侨案件。仅2003年就受理各种上访、咨询230多人次,协调处理了5起重点难点信访案件,一些多年陈案得到解决。如省建筑物资公司归侨陈同义长达10年之久的冤假错案,法国北方华人协会主席、华利公司董事长叶则金先生与长春路达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经济纠纷案等,有效地保护了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
    
    为落实《保护法》有关规定,1998年,省侨办与省人事厅、劳动厅、财政厅、省社会保险公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发放归国华侨退休生活补贴的通知》,2003年又下发补充通知,将发放补贴对象调整为1949年10月1日以后来吉林省定居并参加工作的归侨退休职工。
    
    针对吉林省贫困归侨、侨眷比重大,城镇归侨、侨眷下岗职工数量多的实际,1998年以来,先后与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归侨侨眷贫困户工作的通知》,与省劳动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扶持归侨侨眷特困职工工作的通知》。两个通知针对性强,规定明确,帮扶力度大,社会效果很好。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办领导都到部分县、市,以及华侨农场慰问贫困归侨侨眷,累计下拨慰问款100万多元。
    
    三、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侨企发展
    
    2002年5月和2003年8月,省侨办承办了两届由省政府、国务院侨办主办的“吉林省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恳谈及项目对接会”,来自美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华侨华人参会,与吉林省500余家企业就电子、汽车、机电、医药、环保、化工、农产品加工和高科技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对接和洽谈,共签约161项,其中合同8项,协议81项,意向72项,总投资41.4亿元人民币,其中外方投资8.8亿元人民币。目前,7个合同项目已经启动,86个项目有实质性进展。2004年7月还将举办第三届对接会。对接会已成为省级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
    
    为扶持吉林省西部贫困地区侨务工作,省侨办争取经费60 万元,帮助白城市侨办引进并启动了与香港合资的南德温肉牛繁育项目。该项目属国家政策支持的生态农业项目,既有利于白城市畜牧业发展,也有利于归侨侨眷解决就业问题。2003年争取了280万元解决华侨农场基本建设、养老补贴经费,并在华侨农场进行生态高效农业和侨务扶贫试点,推动华侨农场开展1,200亩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其产品已打入北京市40多家超市。2004年,绿色、有机食品开发面积又增加500亩。
    
    四、利用侨务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近年来,省侨办每年组织出访团10余个,包括部分省级领导团,接待数十批海外华侨华人,与近百个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数百名侨领建立了密切联系,为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省侨办利用澳大利亚“东华节”承办了“吉林省绿色食品、消费精品及旅游促销展”。就吉林乌拉街小米、四平绿禾牌大米、延边冻干食品等与当地客商达成协议,并开展合作。松原市两家公司与澳方企业签订了农药、农产品加工项目,成交额10,550万元。近年来,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关系组织本省企业到国外考察,在老挝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在缅甸建木材加工厂、造纸厂、水泥厂、塑料厂、服装加工厂、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等,在马达加斯加开采铬矿等。
    
    为做好入世准备,省侨办通过旅居瑞士华侨邀请原关贸总协定副总干事、WTO总顾问亚克·林登先生等来吉林省进行专题讲座。安排香港中银国际总裁李山来长春就发展资本市场等作专场报告。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关系,组织22名企业律师赴美国培训。通过国务院侨办引进专家项目23个,在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宋维杰帮助下,长春光机学院“纳米级高效研磨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美国Emory大学心血病理研究室主任孟晓萍博士,指导白求恩医科大学建立了目前国内唯一的、国际上亦属前沿的金属蛋白酶检测中心。
    
    为加强对海外重点人物工作,利用夏令营的形式对海外第二、三代华侨华人开展工作,连续13年公费邀请300多名来自朝鲜清津中国人学校的夏令营团来访。
    
    五、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发展问题
    
    为更好地落实新的“保护法”,了解侨情,2003年吉林省统一开展了侨情调查,系统掌握了侨情最新资料。配合改善投资环境,进行了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情况调查,就本省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目的、特点以及出国留学人员回省创业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作建议,新华社内参转发了调查报告。对一些援蒙人员及其子女要求确认归国华侨身份的申请,省侨办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了处理意见,国务院侨办于2003年 4月批复同意,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由于朝鲜经济困难,几年来,有几百名朝鲜华侨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滞留吉林省,其中一些人护照过期,无法返回。2001年,在国务院侨办的支持下,省侨办与省公安厅共同制定了《关于解决朝鲜华侨回国探亲滞留不归问题的意见》,决定采取措施逐步解决滞留华侨的定居问题,到2003年已办理了51名朝鲜滞留华侨定居审批手续。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