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先进事迹

    
    巴彦淖尔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属于偏远的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该市有侨务工作对象5,000多人,大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初被“劳改”下放到这个地区的广东籍归侨、侨眷。该盟侨务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前些年各级领导对侨务工作的认识又不够到位,因此,工作难度大。
    
    近年来,巴盟的侨务工作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上级侨务部门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侨务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为侨服务和为全市中心工作服务为重点,为巴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切实加大侨法和侨务政策的宣传力度,努力保障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巴盟侨办坚持经常向侨务对象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侨法和侨务政策。他们采取了广泛宣传,突出重点,逐步深入的方法。在宣传中,印发侨法手册2,000册,并在侨法颁布纪念日走上街头宣传等,促进了侨务对象和有关部门知法、懂法,自觉守法和用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广泛开展学习宣传的同时,始终把贯彻落实侨法作为工作的重点,比如对“三侨生”升学照顾,归侨职工提高退休待遇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几年来,巴盟各级侨务部门在贯彻落实“侨法”的过程中,解决涉侨案件20多件,其中经济纠纷案件11件。依法护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9年全区侨法贯彻落实检查中被评为先进单位,盟侨办主任被评为先进个人。
    
    二、为侨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1、狠抓了扶贫工作。落实侨务政策以后,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择业观念的变化,大多数侨务对象安居乐业,生活稳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侨务对象仍然没有摆脱贫困。面对这种情况,几年来,巴盟侨办采取了凡够低保条件的侨户通过民政优先纳入低保范围的做法,共有38户侨户入了低保;减免税费,全市贫困侨户经营的小摊点减免税费约数十万元;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先后从上级侨务部门争取十几万元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单户扶持和建立扶贫生产基地,全盟扶持了几十户贫困侨户,其中13户已经脱贫,帮扶贫侨户脱贫致富,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2、启动了下岗就业培训。关心帮助下岗归侨、侨眷及其子女再就业是为侨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解决了两批53名侨务对象的再就业问题;对新出现的待业人员采取了培训上岗的办法。2003年巴盟和临河市两级侨办联合在临河市建立了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到目前为止已培训了192人,其中85人已经就业。
    
    3、积极为侨排忧解难办实事。为侨排忧解难,为侨办实事是巴盟侨办持之以恒的工作。凡是侨务对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盟侨办都竭尽全力,想办法帮助解决。凡归侨、侨眷要求解决住房产权,老人养老、小孩上学等都能做到有求必应。比如:东土城农场泰国归侨翁潮清是一个鳏居老人,生活没有依靠。侨办就主动与民政部门联系,照顾他入住了乌前旗益寿敬老院;2003年,前旗侨办又帮助翁潮清寻找到了在泰国的亲人,老人准备前往泰国探亲时激动地说:“还是共产党好,侨务部门亲”。又如临河市侨眷江长源在广东高州市的房产问题,盟侨办主动登门调查,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并专门给国务院侨办写了报告,请国务院侨办、广东省侨办协助解决。
    
    4、主动为侨资、侨属企业服务。近几年,侨办对侨资企业作了普查,对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地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协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以优惠照顾。2003年,巴盟最大的侨资企业维信公司被国务院侨办确认为2000-2002年度全国百强明星侨资企业,名列百强第30名;世界华人华侨、国内侨资企业百家爱国爱乡捐助大户,也是自治区唯一捐助大户。
    
    5、在防非典战斗中和衷共济。巴盟是2003年“非典”的重灾区,盟侨办、侨联向全盟归侨侨眷发出倡议,号召各级侨办为抗击非典作出应有的贡献。在“非典”期间,侨务对象无一人感染,而且还为巴盟防治“非典”积极捐物捐款,仅维信集团就捐赠价值110万元的物品,临河市归侨、侨眷捐赠现金4,000多元,受到党委、政府和民众的好评。
    
    三、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开展对外联络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是积极兴办善事。
    
    1998年前后,中央“五侨”部门开展的“三送”活动,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北京市侨办联手,三次到巴盟“送科技”,两次“送温暖”,两次“送希望”。盟侨办主动联络,积极协商,活动收到预期效果。“送科技”活动,为巴盟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送温暖”活动,共为巴盟五原县、临河市两地义诊病人1,500人次,义务做手术7例,送药品价值6万多元,培训医务人员1,000多人次,对两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送希望”活动共为巴盟两所学校捐赠人民币40万元。
    
    几年来,盟侨办积极主动地开展联络工作,截止2003年底,联络接受捐资多批,计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赠助学资金257.6万元,建“侨心小学”18所;北京市侨资企业家协会给五原县捐赠服装6,000余件,价值人民币50万元;香港应善良基金会捐赠的棉衣2,000件,价值10万元港币;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捐赠图书54箱,价值新台币160多万元。
    
    通过这几年的积极努力,巴盟的侨务工作已经得到上级的认可。近年来,全国人大华侨委、国务院侨办的主要领导和中国侨联有关部门的领导先后来巴盟考察侨务工作。在近几年扩大对外联络和接受捐赠的过程中,与美国的“世华基金会”、“中华基金会”、“新兴教育基金会”、香港的“镇泰基金会”、“应善良基金会”、“基督教香港区会小学校长会”,台湾的“慈心慈善事业基金会”、南京的“爱德基金会”等海内外慈善、教育、福利基金会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
    
    二是积极为当地经济建设铺路搭桥联络项目。
    
    近年来,盟侨办先后接待了泰国侨领林如豪先生,瑞典企业界的王茂先生,葡萄牙的周士平先生等十几名海外侨领和企业界人士来巴盟考察,并开展经济贸易洽谈活动,宣传了巴盟,接洽了项目。
    
    2003年,蒙古国南戈壁省要开发临近巴盟乌拉特中旗边境的塔温陶勒盖煤矿和奥云陶勒盖铜矿,办主要领导积极为乌拉特中旗旗委、政府建言献策,并通过境内外亲属关系帮助联络、牵线搭桥,促成了蒙方与巴盟联合开采两矿的合作意向。目前这个项目已发展为全市的一个大项目,市委行署主要领导与合作方已进行几轮会谈,进展情况良好。侨办为巴盟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切实做了一件有益的事。
    
    巴盟侨办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以工作实绩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2002年全盟机构改革,不仅临河、五原两个市县侨办保留,其他5个旗县也全部挂牌成立了侨务办公室,挂靠在民政局,明确了负责人和办事员,侨务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