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华教资讯 > 正文

大马乡区华小面临华裔生源危机 迁校难合并更难

2018年04月02日 16:01    来源:中国侨网





面对班里都是没有华文基础的友族学生,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马拉西亚《光华日报》)

  中国侨网4月2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马来西亚一些乡区微型华小面临华裔生越来越少的处境,合并或者迁校或许是它们可以做出的选择。然而,在谈论合并之前得先安排好迁校,倘若连学校都不懂要迁往哪里好,如何谈合并?

  在触及迁校或合并的问题时,很多董事倾向于做好迁校,因为一旦合并就意味着华小数量越来越少。很多董事宁可咬紧牙根,继续辛苦把学校办下去,都不希望华小数量减少。

各族学生在同一屋檐下共进早餐,关系融洽。(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各族学生在同一屋檐下共进早餐,关系融洽。(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陈国辉:担忧华小间数量减少

  董总常委陈国辉在受访时说,华小的间数不能减少是华社和董总共同的立场,乡区华小面对华裔新生来源困扰,城市华小则面对学校拥挤,需要增建学校来安顿学生。

  他认为两校或多校合并都有个先决条件,就是确保另一所学校顺利完成迁校后才能按部就班进行合并,否则他担心这会被官员的行政偏差导致华小的间数减少。

  华小合并可以完成资源整合

  根据本报获取的资料显示,全吉打州98间华小当中,学生人数少过100名的学校多达44间,其中有一半的学校是学生人数少过50人。所以,有人建议把距离接近的华小合并,至于被合并的那一所学校则另作安排,以达到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好的建议,可以集合学生,整顿教职员的人力。然而,当今的迁校手续因为行政偏差和人为因素而显得非常复杂,合并难,如何确保华小的间数不会减少更难。除非政府可以放宽苛刻的条件,拨款拨地全面资助迁校工程。

  华小合并需由政府全权资助

  陈国辉提到,城市区内的土地很贵,建筑费也不少,现在华社出钱出力,还是很支持迁校建校。可是,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要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通过政治把这偏差给矫正过来,由政府全权资助,这样就可以很针对性的,根据各地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华小整顿和搬迁。

  他说,除了乡区华小已经完全没有华裔生,只有友族生,而且,董事会也认为未来已经不会再有华裔生,那就必须考虑和着手处理迁校。迁校前也必须考虑如何处理原有学生,是否有邻近的华小可以收纳他们,这些都需要处理妥当才能启动迁校。

  2校董事长反对迁校合并 有学生就须原地续办校

  从居林双溪谷到麻坑21公里内有3所华小,3所华小都需要靠友族学生支撑。麻坑新中小学有23名学生,友族占21位;加拉岸开明小学有54位学生,其中31位为友族生;双溪谷公民学校27位学生,友族占22位。

双溪谷公民学校全校有27位学生,友族生占了22位。(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双溪谷公民学校全校有27位学生,友族生占了22位。(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若是谈合并,3所华小加起来的学生人数是104,确实资源整合,可把多出来的师资调到其他更需要的华小。可是,若是合并,其余两间小学的学生是否愿意每天舟车劳顿?而且,更重要的是,3所华裔生加起来也只有区区30位。

  对于迁校或合并,新中小学董事长陈振淼和开明董事长杨绪宝就不表认同。他们觉得,只要是有学生的一天,学校就应该必须在原地继续办下去,直到完全没有学生,才来另作打算。

  开明小学董事长杨绪宝:尽管友族生占半数仍尽心办学

  杨绪宝说,虽然开明的学生有一半是友族生,董事会和家教协会还是致力于提升校内软硬体设备。去年,他们共花费逾6万令吉在全校8班装置电脑教学设施,确保位于乡区的开明也能像其他城市学校拥有精明课室。今年,有盖篮球场也在政府、村民和热心教育人士协助下完成。

开明学校虽然有一半友族生,董事会还是关注和提升校内设备。(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开明学校虽然有一半友族生,董事会还是关注和提升校内设备。(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迁校对我来说太远了,未来二三十年会是什么情况,没有人知道。当今董事会的责任就是确保全校设备可追得上新时代教学,我不希望开明落后人家太多,只要是能力做得到的,就要全力去进行。”

  新中小学董事长陈振淼:坚持让学校留在本地

  陈振淼在接受采访时,很坚定地告诉记者,董事会坚持让新中小学留在麻坑。

陈振淼(右)坚持让新中留在麻坑,左为陈永和校长。(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陈振淼(右)坚持让新中留在麻坑,左为陈永和校长。(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他不认为迁校,或安排同样面对新生来源问题或学生鲜少的学校合并就能解决问题,甚至担心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他始终认为,为应付地方上教育需求,只要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进来华小接受教育,华小还是有必要留在原地。

  举例关闭A校,把A校的学生都送到B校就读,学生家长是否愿意接受这方案?是否愿意舍近求远,把子女送到更远的学校接受教育?可能到最后愿意到B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更少,更重要的是,在还没有妥善安排好或落实迁校之前,现有学校不可随随便便就关闭,这事关华文教育发展,马虎不得。

  “镇上一些屋子,有的只留下屋子,人已外迁他州发展。镇上华裔人口约百名,有者是退休后回乡过着简朴的退休生活。华裔人口越来越少,新中肯定会继续面对学生来源问题。所以,董事之间每年都会留意谁的孙子已到了适学年龄,希望有华裔生入读该校。”

  新中华小校长陈永和:为孩子塑造学习环境 巫裔家长积极学中文

  为提升友族学生的中文掌握能力,麻坑新中小学为友族学生和家长打造华文学习环境,鼓励友族家长到来学校和孩子一起学中文。

麻坑新中小学位于小山坡上,环境幽美,可惜过去4年都没有华裔新生。(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麻坑新中小学位于小山坡上,环境幽美,可惜过去4年都没有华裔新生。(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新中华小目前只有2人是就读五年级的华裔生,其余21名皆巫裔。在先天条件不佳,后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在友族占多数的小学营造华文的学习环境,成为教师们的最大挑战。

  校长陈永和(49岁)说,校方从去年开始有教巫裔生父母讲华语,约70%学生父母每次都会参与,学校老师每逢周日则会轮流亲自教学,希望能以此塑造学生与父母之间,有讲华语的环境。

  “今年,我们还是会继续教,欣慰的是,巫裔生父母的配合度都相当高,每次出席约18人,有时甚至还会携带其他家人参与,如此一来,也能拉近家长与校方的关系。”

  公民学校校长谭群雁:不放弃教好每一个学生 勉友族生在校多讲中文

  公民学校校长谭群雁说,虽然全校只有5位华裔生,其余22位是友族生,校方还是不放弃教好每一位学生,这包括鼓励友族生在校内多讲中文,推动讲中文运动。

  她说,友族生一离开学校回到家,可能就没有讲中文的机会,所以,学校希望每一位学生只要一踏入校园范围内,尽量利用中文来沟通,这样无形中可以通过多应用来掌握中文。

  谭校长刚在今年3月才到公民掌校,该校一年级和三年级都没有华裔生,她除了鼓励双溪谷的华裔家长把子女送进来公民接受教育,也透露家教协会将设法为学校寻找更多华裔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