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文化宣传 > 正文

逾百件中国手工艺作品亮相伦敦手工艺周

2018年05月22日 15:40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逾百件中国手工艺作品亮相伦敦手工艺周 “中国,神奇!”

  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艺者、设计师、品牌团队集聚伦敦,展示优秀的创意、作品以及手工技艺——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伦敦手工艺周让参观者大饱眼福。

在伦敦手工艺周“技艺中国”展上,一位参观者在体验中国拓印工艺。本报记者 强 薇摄
在伦敦手工艺周“技艺中国”展上,一位参观者在体验中国拓印工艺。本报记者 强薇 摄  

  由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主办的“技艺中国”展是今年伦敦手工艺周的一大亮点。“技艺中国”展集合来自中国各地的近40位匠人和逾百件手工艺作品,展示了刺绣、陶瓷、木工、金工、篆刻、拓印以及古画修复等领域的传统手工艺。主办方将“技艺中国”展的英文名称定为“Amazing China”(神奇中国),这两个单词也充分概括了英国观众看展之后的感受,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China,Amazing!”

  秉承“工匠精神”,精妙工艺令人叹服

  伦敦手工艺周是每年初夏启动的伦敦文化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为全球的手工艺者搭建平台,让国际与本地、历史与当代、商业与文化交流碰撞,让超绝的手工艺突破品牌知名度的限制,获得广阔的展示机会。

 在伦敦手工艺周“技艺中国”展上展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 本报记者 强 薇摄
在伦敦手工艺周“技艺中国”展上展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 本报记者 强 薇摄  

  “如今人们多少有些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东西,会去寻找一些特别的物品。它不一定要多贵、制作多耗时,但一定要有人情味儿。”伦敦手工艺周组委会主席盖伊·萨尔特对记者表示,手工艺周正是要给这样的作品提供展示平台。

  本届手工艺周的参展者,既有世界知名的钟表、皮包品牌,也有较为小众的制砖、雕刻工作室等,但无一不是秉承着专业严谨的态度,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遵循。记者参观了英国一些本土品牌的展示活动。最近非常流行的“剑桥包”,在一家门店里开辟了一小块工作台展示皮包的制作过程。设计师说,如今“剑桥包”已引入了机器生产,不再是纯手工制作,但他们在质量把控、款式创新上,仍严格把关、力求突破。

  在“技艺中国”上展出的作品亦是如此。中式旗袍裁剪细致、绣工卓绝,体现出中式服装独有的婉约;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制成的竹盘、竹筐融合了鉴赏性与实用性;一件名为《小方牡丹缂丝》的作品,用“退晕”的缂织技法,将牡丹花瓣上由红至白的渐变细腻地表现出来,体现了中国丝绸艺术的精妙。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项晓炜表示:“中国一贯注重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技艺,致力于打造中国工匠知名品牌。”伦敦手工艺周不论是秉承的这种“工匠精神”,还是其把艺术创作融入寻常生活的追求,都与中国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

  融会中西方文化,“用盖碗喝咖啡”

  从古至今,拓印多被用来印刷碑文。而在今年的“技艺中国”展上,霍金、莎士比亚、伦敦塔桥、伦敦眼等颇具“英伦范”的拓印作品吸引了不少当地观众。用英国人熟知的形象代替传统中国汉字拓片,一下子拉近了人们和这项古老中国技艺的距离。

在伦敦手工艺周“技艺中国”展上展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   本报记者 强 薇摄
在伦敦手工艺周“技艺中国”展上展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  本报记者 强 薇摄  

  在展示了如何拓印一件白金汉宫的作品后,中国的年轻手工艺者向观众询问:“有没有人想来体验一下?”意大利姑娘爱莉安娜自告奋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件蝴蝶的拓印图画。“我太喜欢中国文化了,喜欢它的方方面面。”爱莉安娜一边端详着拓印用的鬃刷一边对记者说道。一位艺术行业的英国观众当即向这位手工艺者要了名片,希望合作完成一些印刷作品。文化交流、商业合作就在这不经意的短短十几分钟之内达成。

  “用盖碗喝咖啡”听上去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但在上海淳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金诗淳心中,这是传统中国制瓷技艺走向世界的一句话。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对非常精美的珐琅彩瓷盖碗,手感温润、色彩亮丽,盖碗上图案的线条如发丝般纤细。金诗淳说,英国人对中国烧瓷工艺的痴迷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她希望通过传承这项技艺,让瓷器进一步享誉海外。

  “我们一直希望中国元素能够参与到伦敦手工艺周之中,此前的几届曾有中国艺术家以个人名义参展,而今年我们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展览。”萨尔特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英国和中国的手工艺者可以找到更多的共通之处。同时,也正因有了‘技艺中国’这样的展览,才更加凸显了伦敦手工艺周的国际性。”

  加强互联互通,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当我们谈到严肃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合作,这不一定会令人心跳加速,但是艺术可以。”萨尔特表示,“英国一贯将自己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此次伦敦手工艺周融入了中国元素,我认为可以将其看做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方面的合作,有助于两国关系更加紧密。”萨尔特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济方面的广泛合作,也需要文化的互联互通。创意文化方面的交流就是“一带一路”建设“柔软”的一面。

  在英国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深了解的过程中,日益紧密的人文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中国文化活动在英国遍地开花,并且得到了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技艺中国”展便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技艺中国”主办方表示,以“中国展区”的形式参加本届伦敦手工艺周,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及促进文化贸易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希望通过未来持续的参展,将一些独具魅力的手工艺作品推向高端的国际展示和交易平台。项晓炜说,“参加伦敦手工艺周,是促进中英传统工艺传承人、品牌和机构交流与互鉴、增强中英创意产业务实合作的有益尝试,希望借此向世界展示中国手工艺的最新成果,促进中英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

  (本报伦敦电)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