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1日 16:08 来源:人民日报
到2020年,我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建立30个中医药中心
中医造福越来越多的民众(聚焦·中医药走向一带一路(上))
“神奇”中医被口口相传
中医药以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助力各国共同应对健康挑战
在布拉格的捷克中医中心,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中国医生李海峰正在为米洛斯拉夫·博赫诊脉。米洛斯拉夫气色红润,语调轻快,而就在几个月前,他还饱受哮喘折磨,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67岁的米洛斯拉夫从小就不敢像其他孩子那样大笑、跑跳,因为稍不留意便会诱发哮喘。每次犯病,气管就像被掐住一样,憋得几乎背过气去。60多年来,哮喘如影随形,为了摆脱这个“噩梦”般的疾病,米洛斯拉夫踏上漫长的求医路。
听说布拉格新开了一家中国中医诊所,米洛斯拉夫对中医早有耳闻,决定试一试。李海峰接诊时,发现他的脸因憋气而涨得通红,说话断断续续。李海峰判断他正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症状十分严重。经过诊断,李海峰当即决定采用针灸治疗,米洛斯拉夫的喉部被扎了9针,沿着气管刺激穴位。让米洛斯拉夫称奇的是,扎完针后,不再有喘不上气的感觉,原本苍白的脸色慢慢转为红润。
“这段时间要注意保暖,不要太劳累。”李海峰细心地嘱咐。经过20天的治疗,米洛斯拉夫的哮喘已转好。李海峰给他开了药方,根据他身体状况随时进行调整。
“我这哮喘终于控制住了!就连腰酸腿疼的老毛病也一并给我治好了。”米洛斯拉夫不停地说着感谢话。不只是对米洛斯拉夫,捷克中医中心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治疗、贴心照顾。
55岁的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是阿曼苏丹国人,每天清晨发病,右侧眼眶痛得难以忍受。这种状况持续将近20年。他曾去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国就诊,但痛苦依旧。
当他听说来了中国医疗队,就试着找到医疗队所在的阿曼皇家医院就诊。这是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首批赴阿曼苏丹国医疗队。队长王彧博士接诊他。“我判断他是类似丛集性头痛,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王彧运用针灸疗法为阿卜杜拉做了一次治疗。
第二天早上,阿卜杜拉兴冲冲地跑来说,疼痛减轻了许多,一个月后,他的症状几乎消失。自此,这批中国医生的“神奇”被口口相传。类似的成功病例比比皆是,一个又一个患者对中国医生竖起大拇指,阿曼百姓深深感受到中医学的魅力。
不少西医治不了的顽疾,中医却能治好,中医疗效得到广泛承认。中医药以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助力各国共同应对慢病、传染病等健康挑战。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目前,我国政府已与40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签订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到2020年,我国政府将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建立30个中医药中心。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新加坡、越南、阿联酋和俄罗斯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
中医药在全球有“铁粉”
文化先行,搭建一条国相交、民相亲、心相通的渠道,让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我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背部僵硬,晨起时特别严重,完全弯不下腰,右手也无法弯曲。”柬埔寨国家电视台记者卡内卡说,她第一次尝试针灸。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赵百孝为她针刺后溪穴、艾灸大椎穴后,她惊奇地说:“感觉沿脊柱往下有一种温热感,背部和颈椎的僵硬感有所缓解。”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来自阿富汗、毛里求斯等39个国家的媒体记者,零距离体验了中医药文化,加深了对中医概念及内涵的认知,他们纷纷表示将把中医药调理的保健方法介绍给本国人,让中医药文化在当地开花结果。
到海外办诊所、开药店,不如直接教授外国人学习正宗的中医,为更多的国外患者服务。22岁的阿廖沙来自俄罗斯,目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针推专业的学生。阿廖沙说:“在我的国家,中医特别受欢迎,我就想来中国留学,特别是学习中医,希望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医术好的中医。”
北中医2016级针灸推拿班比利时留学生陈雅媛说:“3年前奶奶膝盖疼,中医用一根小针刺激膝盖,很管用。学针灸很好,我想把中国的中医文化传到比利时。”
作为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和对外合作的探索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不断探索海外办学新模式。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办学,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中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的项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3+2“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是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设的第一个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中医人才的增加,不仅促进中西医不断融合,也给这些国家传统医学的发展带来生机。
教育人文交流让中医药文化有了全球“铁粉”。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说,从建校之初在中医药院校中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德国建立第一所中医院魁茨汀中医院,再到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海外中医中心,该校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将中医药文化深深烙进海外民众心田。
据教育部统计,在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有1.3万多人,来华学中医者数量居自然科学留学生的首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来华学医的外国留学生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同仁堂文化法国巴黎东方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多米尼克20多年一直传播中国气功。一位55岁的女患者颈椎严重退化,由此引起极度眩晕和颈部疼痛。她无法上班,也不能开车。在最初的两个疗程,症状并没有缓解。从第三疗程开始,多米尼克给她增加了内养功的颈部练习。经过8个疗程的治疗,她完全康复。“内养功练习对于我和患者是弥足珍贵的,”多米尼克说,中医不只是一种医术,更是一种文化。
文化先行,搭建了一条国相交、民相亲、心相通的渠道,让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国外民众爱上中医药。中国外文局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中医药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医药在海外已经走出华人圈,走进当地人生活。
中医合法执业有保障
为中医药对外合作提供法律保障,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
王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针灸科大夫。2015年,他被派到中捷中医中心门诊部工作。中心由曙光医院和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市大学医院合作建立,是中东欧地区首家由政府支持的中医中心,也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医疗项目。
当时,王波能来捷行医是特批的。按当地的法律规定,中医没有行医资质,也没有处方权。中捷中医中心的建立,破解了中医执业尴尬。王波在捷行医与国内差不多,对病人望、闻、问、切,根据病人需要开处方、扎针灸或者进行其他治疗。
中捷中医中心成立以来,捷克人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可度和需求量不断增加,不同规模的中医诊所遍布捷克各州。例如,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同捷克中捷克州马拉达博拉斯拉夫市克劳迪安医院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捷克帕拉茨基大学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北京同仁堂中医门店在布拉格开业。
今年3月,曙光医院医生关鑫第二次赴捷克工作。他曾医治当地患者达7000多人次,在排队系统里,等候人数是5000人左右,预约等候时间是半年左右。与他第一次赴捷不同的是,中医药2017年6月在捷克正式立法,为中医医生在捷克行医提供法律保障。
中医药在捷立法过程中,中捷中医中心起到了关键的举证作用。曙光医院结合捷克的常见病种,积极探索“捷克需要、捷克适用、捷克满意”的适宜中医技术,逐步将骨伤、推拿、保健等项目在捷推广,并开展诸多临床科研项目,以满足当地人需求。中捷中医中心用大量事实向国会展现了捷克人民对于中医药的需求以及中医药的疗效,使捷克中医药立法程序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从卫生委员会递交议案到总统签发再到立法正式生效,仅用了6个月时间。
专家指出,应积极争取中医药在海外的合法地位,为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走出去”搭建平台,为中医药对外合作提供法律保障,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 |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 | 中国致公党 |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
国家移民管理局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侨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