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持绿卡美国永久居民需留意 “公共负担”政策将生效

2019年09月27日 19:42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9月27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自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发布的“公共负担”新规最终版,严限向领取福利的移民发放绿卡。小区的服务机构及移民组织,提醒目前还在海外持有绿卡的美国永久居民,如果有下述问题的,必须尽早的回到美国,不然绿卡有可能被取消。

  联邦政府公布的“公共负担”(Public Charge)的定义扩大范围,不仅包括了领社会的各项补助,粮食券、房屋津贴、医疗健保等福利计划。新规则将影响移民生活的大多数方面,规定领取这些福利的移民在申请永久居民身份是将受到限制。

  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的“公共负担”预计在今年10月15日实施。但据移民律师指出,新规不包括21岁以下的福利申请者,但21岁以上的绿卡持有者,即使一年内只使用过公共福利一到两次。此外,从海外再次进入美国时,被认定有可能造成公共负担,绿卡有被取消的风险,因此呼吁这类民众若仍在海外,最好在新规10月15日实施前回返美国。

  但是公共负担新规也只是针对正在申请绿卡的移民,一般不会影响已取得绿卡或准备申请公民者。但若持有绿卡的民众在36个月内,领取超过一项公共福利逾12个月,离境后再次入关。移民局也有可能会重新审核已获批的绿卡。换句话说, 绿卡持有者如果一直留在美国,使用公共福利没问题,但若离境后再入关,绿卡就有重新审核的风险。纵然持有绿卡的民众一年中只使用公共福利一到两次。

  但目前多数州府选择不予联邦政府合作,即移民的数据将不会再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部门中显示。不少移民组织也发动诉讼程序,公共负担新规是否会在今年的10月15日正式实施,至今还没有确实的答案。

  “公共负担”主要是指:社会安全补助金(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SSI)、家庭急救金(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的多数福利补助,以及粮食券(SNAP)等。而大学助学金(Financial Aid)的申请并不包括在公共负担中,因此有需要的民众依然可以提出申请。

  新规将“公共负担”定义为,在36个月内收到一项或多项指定福利超过12个月的人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福利是累积计算的。

  将可能影响绿卡申请的福利包括:

  1.任何维持收入的现金形式福利,例如补充保障收入(SSI) 。SSI是向收入有限的残障人士(包括成人和儿童)发放的福利,成年申请者须为美国公民。65岁及以上人士如果没有残障,但收入低于一定水平,也可以申请SSI。

  2.贫困家庭临时援助(TANF)TANF顾名思义,是向贫困家庭提供的资金和其他方式支持,比如儿童护理协助、工作协助等。申请者可以是公民、永久居民,也可以是具有合法身份的外国人。申请人必须怀有身孕,或有19岁以下的子女需要照顾,收入须低于一定水平,状态须为失业、即将失业,或工作薪水极低。

  3.营养补充援助(SNAP)这就是所谓的粮食券,是最大的联邦食品补助计划。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个人或家庭会得到一张卡,这张卡可以当作借记卡来用,在获得许可的零售店里买食物。如果申请粮食券,家庭银行存款需要低于一定水平,假如家中有60岁以上的老人或是残障人士,最低标准可能会更高一些。

  4.大部分的医疗补助(Medicaid),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卡,如果你的收入低于一定水平,或是有怀孕、年长、残障等情况,就可能有资格申请白卡,在医疗费用上得到补助。

  5.一些房屋援助计划,包括自选房屋补助券计划(Housing Choice Voucher)、特定项目租房援助(Project-Based Rental Assistance),以及部分住房补贴(subsidized housing),也即是Section 8房租津贴。

  此外,下述医疗保险计划不计算在公共负责范围内。包括了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Part D相关福利,包括低收入补贴(low-income subsidy)、Medicare(红蓝卡),是给65岁及以上老人的医疗保险。而Part D是针对处方药的保险,低收入人士在这部分可以得到保费和共付额等补贴。

  还有儿童医疗保险计划(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CHIP)这个计划为那些家庭收入高过白卡要求、又低于一定标准的儿童提供低成本的医疗保险,有些州的CHIP计划还包括为孕妇提供这项福利。如果想申请CHIP,你必须不满19岁,或是家中有不满19岁,且没有医保的儿童需要照护。申请者必须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