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做好“侨”文章 开平积极构筑全球华侨华人共同家园

2020年10月27日 14:50    来源:南方日报





  开平碉楼,被称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更是海外侨胞艰苦奋斗、保卫家园以及与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做好“侨”文章 讲好新故事 开平积极构筑全球华侨华人的共同家园

  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伊斯兰的铁雕、巴洛克建筑的山花……穿行于一座座碉楼之中细细品味,你才能发现它的独特魅力。

  在侨乡开平,1833座碉楼星罗棋布,散落在乡间田野,不仅承载着开平侨胞对家乡的向往和期待,也镌刻着他们海外漂泊艰苦创业的经历。近年来,开平以保护“开平碉楼与村落”为核心,守护好海内外华人华侨共同的精神家园,走出了碉楼活化与乡村振兴为一体的发展新路子。

  中共开平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开平要打造大湾区文旅产业龙头,加快建设开平市文旅产业创业创新基地,培育文旅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同时,还积极争取承办世界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并争取将设立大会永久会址落户开平,构筑全球华侨华人的共同家园。

  新元素焕发新活力,新面貌聚来好资源,新机遇开拓新格局。围绕做好“侨”文章,一个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的新故事,正在侨乡开平这一大地上生动呈现。

  ●南方日报记者 郑琦

  新元素焕发新活力 开平碉楼剑指国家5A级景区

  开平碉楼,被称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更是海外侨胞艰苦奋斗、保卫家园以及与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这也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申遗成功后,开平市逐步建立健全遗产点安全防范系统,建成了广东省第一个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平台——开平碉楼与村落监测预警平台,遗产管理和保护逐渐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与此同时,“旅游+文化遗产”模式逐渐应用到开平碉楼活化利用工作当中。

  在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效应的带动下,近年来,开平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据统计,2019年,开平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865.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88%;实现旅游总收入111.45亿元,同比增长21.11%。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发展,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开平市委、市政府将世遗景点自力村、马降龙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立园进行整合,组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并以此为核心,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景区软硬件建设,推动开平旅游提质发展。先后通过在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注入场景互动体验、碉楼建筑艺术馆、旗袍拍摄馆、裸眼3D弧形环幕体验厅等“新元素”,令传统华侨建筑迸发出新活力。

  立园展厅中,“碉楼背后的故事”展以“侨”为主线,以出国寻梦、梦碎他乡、异域奋斗、圆梦故土为展览四大主题,全面挖掘与展示了碉楼背后所蕴含的华侨文化;在自力村景区的官生居庐,开平碉楼与民居对联展,则充分彰显华侨们的家国情怀与家风传承。

  展望未来,侨文化将继续成为开平碉楼最耀眼的底色。接下来,该市将从旅游区文化挖掘与展示、旅游区交通串联与优化、旅游区形象打造与宣传、旅游区产品开发与游览、旅游区综合管理与服务、周边产业构建与带动等六大方面,深入开展文化挖掘、非遗植入、业态打造等工作。

  新元素焕发新活力,5A级旅游景区的蓝图将让世界文化遗产焕发新光彩。

  新面貌引来好资源 侨文化成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荣获2020年度世界景观建筑奖的塘口镇祖宅村旅游厕所,是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晚上,祖宅村上演着流光溢彩的灯光秀,专门从城区跑来拍摄VLOG的市民陈强感叹:“虽然停车很困难,但也说明这里有网红的潜质。”

  两年前,祖宅村并不是如此模样,村前村后杂草丛生,鸡舍猪栏恶臭难闻。看着隔壁的自力村越来越美,“碉楼经济”也发展得有声有色,村民们有些坐不住了。

  2018年7月,《开平市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掀起一浪接一浪的高潮。这次,祖宅村抓住了机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凭借着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地理优势,祖宅村如吸铁石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的脚步慢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塘口镇强亚村党支部书记方焯健说。

  在不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招牌的同时,开平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该市提出,要全力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侨乡特色的乡村振兴“开平样本”。

  为此,开平将全市乡村划分为世界文化遗产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农业种植养殖区、城乡接合部以及特色小镇“五种类型”,并选定5个示范点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其中,塘口镇以“最美世遗廊道”打造“一线串四珠”发展布局,推动旧墟镇改造和古村落片区综合开发;百合镇则深入推进“一线三园一古村”文化旅游线路建设,打造“碉楼+红色”文化品牌……

  打好基础,红利渐现。如今,开平泉林稻香小镇、荣桂坊高端度假村项目、祖宅“如也”民宿度假片区项目等一批高端文旅项目纷纷进驻,吸引更多青年人、乡贤、侨胞回乡创业就业,投身乡村振兴。

  新面貌引来好资源,多元、包容的华侨文化正在成为开平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新机遇开拓新格局 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轮廓初现

  作为“华侨之乡”,开平现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5万余人,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素有“海内海外两开平”之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开平也迎来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侨”是开平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开平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特殊纽带。立足于此,该市提出要充分发挥广东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大湾区唯一古镇类文旅龙头项目赤坎古镇项目的作用,依托自身深厚的侨乡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华侨资源优势,举全市之力主动参与、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

  以开埠于清朝顺治年间的赤坎镇为例,该镇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与家乡开平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更是工商繁茂的著名商埠。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开平将赤坎古镇项目定位为该市“一核多翼”全域旅游战略的核心和展示华侨文化的重要窗口。

  而与赤坎镇相邻的塘口镇,同样拥有丰富的华侨文化资源。依托当地传统文化、华侨文化与世遗文化的深厚底蕴,该镇利用现有“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及“塘口空间”等交流平台,面向粤港澳青少年,经常举办文旅创意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如今,塘口青年文创小镇正加快建设,将打造成集文化交流、文化演艺、非遗与艺术培训、文创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华侨华人文化创新创业基地;总投资66亿元的赤坎古镇项目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

  新机遇开拓新格局,一个充满活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正阔步前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