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视频 > 正文

桂林归侨谈华侨农场60年变迁:幸福生活节节高

2021年02月07日 16: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春纪事】桂林归侨谈华侨农场60年变迁:幸福生活节节高

  【解说】春节临近,记者走进广西桂林市七星区华侨农场,在“侨居工程”印尼归侨张停娘家里。张停娘和女儿及70岁的印尼归侨朋友吕金龙在春节前忙着制作印尼传统小吃菊花饼。张停娘娴熟地取出面团放入菊花饼模具,在刷了一层薄油的烤盘上挤出一个个匀称的菊花饼,80余岁的丈夫陈敬恒则在一旁用烤箱做最后一道工序——烤饼干,一家人其乐融融,年味儿十足。

  【解说】1960年,18岁的张停娘和24岁的丈夫在印尼结婚后回国来到桂林华侨农场。据她描述,当时他们住在瓦房里,条件很是艰苦,白天她在农场种菜,丈夫则在马家坊开荒种地,每天中午她都给丈夫送饭,丈夫之后进入桂林华侨农场从事会计工作,直到退休。

  【解说】2012年,张停娘夫妇搬进了一套86平方米的“侨居工程”新居,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如今四代同堂共享天伦。这些年她和家人数次前往印尼探望亲人,弟弟也曾来到桂林探望她们一家。如今不方便走动,他们就通过网络视频联络,共迎新春佳节。

  【解说】在另一户“侨居工程”印尼归侨陈兆钿家里,陈兆钿拿出印尼风味清爽椰香的九层糕、印尼千层蛋糕、黄油香味的菊花饼和咸香酥脆印尼小麻花和茶招待来客。受父辈影响,陈兆钿和家人保留了印尼的饮食习惯。糕点制作的调料她特意从印尼邮寄买回。

  【同期】印尼归侨 陈兆钿

  我是1960年从印尼回来到祖国,可以说呢我是跟着这个建厂60周年一起成长。以前回来住的房子都是平房,现在房子住的也是比较宽敞,我感受最深的我觉得我是最幸运的,最幸运就是回到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比较稳定跟幸福。

  【解说】60年前,刚成立的桂林华侨农场丘陵荒地,渺无人烟,条件极其艰苦。如今桂林华侨农场投入70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侨居工程”,彻底解决了农场职工住房危、旧、难的问题,创造了广西华侨农场“侨居工程”新模式。

  【解说】如今的桂林华侨农场道路宽敞,各项生活设施完善。每逢华侨农场举行各项文艺活动,多年的印尼、越南等归侨侨眷朋友都会相约排练节目,为大家演出。

  【同期】桂林市七星区华侨旅游经济区工委书记 陈鹏

  六十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爱护下,通过打造侨居工程,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的创建,桂林华侨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侨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加。

  【解说】2020年年末,桂林华侨农场迎来建场60周年。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将依托桂林“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依托“农业+旅游”模式,大力发展花海经济和乡村旅游,让侨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杨宗盛 欧惠兰 蒋丰慧 广西桂林报道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