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新时代·新侨乡:以“侨”为桥,助力“侨乡共富”

2023年06月28日 10: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以“侨”为桥,助力“侨乡共富”(新时代·新侨乡)

  “来杯咖啡吗?”这是记者在“华侨之乡”——浙江省青田县街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说起来,青田在海外的知名度可比在国内大不少。地处浙江东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青田耕种不易,却催生出向外生长、耕耘海外的传统。在代代侨胞接续奋斗的300年岁月里,最早因石雕闻名海外的青田,成为拥有满溢街巷咖啡香、高楼林立如“小香港”、能淘全球好物的中外联结纽带。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青田,看到了当地如何发挥华侨资源优势、出台亲侨惠侨政策、营造优良涉侨服务营商环境,也看到了侨智侨力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不竭力量。

  一条“致富鱼”,折射共富心愿

  初夏,青田县仁庄镇愚公农场,细雨落入秧田,远山腾起薄雾。池塘里,不时传来“啪嗒、啪嗒”的声响,那是几尾田鱼悠闲地甩起尾巴,“曳尾涂中”。

  在农场主徐冠洪看来,小小田鱼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主角——这一传承1300余年的种养方式堪称绝妙:水稻为田鱼提供庇荫及食物,田鱼为水稻耕田除草、吞食害虫。

  徐冠洪管这叫“多赢”。常年劳作田间,这位“归侨农民”晒得黝黑,很难看出他当中学物理老师、在法国煎牛排经商的过往。

  2011年,徐冠洪返乡开办农场。“起初只想弄50亩抛荒田打造世外桃源,结果越做越大,稻子熟了,田鱼肥了,我还成网红了。”徐冠洪说。

  十几年间,徐冠洪探索出“免耕、免除草、免施肥、免洒农药”的新型稻鱼共生有机循环模式。他爱观察,也爱尝试:担心田鱼被日头晒热了,就挖出一条水沟让鱼“溜达”;稻田里福寿螺入侵,索性再套养甲鱼;这几年,他又开始试验“冬鱼”和免二次插秧的再生稻。一番“折腾”下来,每亩稻田年均能收1000斤有机稻谷、300多斤生态田鱼,稻鱼亩产值可达1.7万元。

  眼看一尾尾肥美的鱼儿游得正欢,徐冠洪萌生出“让田鱼游到千家万户”的想法。在青田县有关部门帮助下,愚公农场正式挂牌“共富工坊”,5位华侨投资300余万元,流转侨属侨眷闲置农田200余亩,带动300余户村民参与生产,增收总值超500万元。

  村民一开始摸不着头脑,没关系,有徐冠洪现场教学或远程直播教学;谁家鱼病了,就免费到老徐的鱼病检测室瞧瞧,鱼苗损失率大大减少。现在,稻鱼共生系统成了农人眼里的香饽饽,青田小令村、罗溪村“一亩田万元钱”的名声打响后,全国先后有数百批农民、农业专家前来取经。青田田鱼还“远嫁”到四川省古蔺县等地,“共富工坊”的辐射力跨越山海。

  “希望全国消费者都能吃上我们青田的‘致富鱼’!” 获颁2022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牛奖”时,徐冠洪发下这样的心愿。经由“致富鱼”,青田“华侨+企业+合作社+低收入户”的共富模式也正不断“出圈”。

  一杯葡萄酒,蕴含共富梦想

  “蒙特普尔恰诺,介于阿布鲁佐山的色彩和地中海灌木的香气之间,人称‘红葡萄酒中的国王’……”青田油竹街道石锦路上的葡萄酒体验中心内,一名意大利“教师”正手捧酒杯,跟学生们聊起家乡美酒。

  “他讲的可不是啥“之乎者也”,而是香气、酸度、单宁和酒体。”教室一侧,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商会会长周勇打趣道。2017年,他邀请这位意大利酒庄庄主来到中国,用一杯葡萄酒,将相隔万里的中意两国联系在一起。

  20多年前,周勇到意大利,从餐饮、牛仔裤代工干起,一路做到国际贸易。最苦时,周勇想起心里埋藏的种子:“现在累一点,将来就能更好地回家。”2015年,周勇等来了良机——“当时县里提出‘加快华侨要素回流’,为侨胞打造了侨乡进口商品城。我一听,立马决定回国创业。”两年后,青田筹划创建“世界红酒中心”,周勇再次抓住机会,和意大利罗萨露拉酒业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

  品红酒已是青田人的日常,但怎么让进口葡萄酒成为侨乡的“拳头产品”?周勇想了很久。2018年起,青田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连续举办5届“侨博会”。周勇也开始“老家青田我代言”,花了几个月,遍访意大利酒庄,前后吸引近千家酒庄来华,创下意大利组团赴华参展纪录。

  不光如此,为助力华侨特色商贸发展,青田启动了“西餐大师”人才培育工程——在他们的愿景里,只要有年轻人想做西餐这一行,就可以到青田来参加培训,从而源源不断地为餐饮业提供人才。仅周勇的葡萄酒体验中心,就先后有3000多人在这里学习红酒、西餐相关技能。职高学生接受完培训,工资起点比原来高不少;一些学员“出师”后开店,自个儿当老板;大伙儿学得好,拿到专业资质认证,政府还会帮忙“报销”部分学费!

  对于未来,周勇充满期待:“别看青田是山区小县,将来一定会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进口红酒集散中心!”听闻此言,“老外教师”点点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青田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一支冰淇淋,内藏共富密码

  瓯江穿城而过的青田,临江路上有一家“网红”冰淇淋店。

  走进店内,装修主打少女粉彩风,精致公仔玩具错落其间;冰柜里,青田特色杨梅冰淇淋、红酒冰淇淋、稻鱼共生吉祥物“鱼多多”冰淇淋等琳琅满目;时不时地,还有国际友人现场展示冰淇淋制作工艺。来青田旅行的游客,不少都到这儿来打卡。

  店主徐旭阳是一名80后华侨,曾在意大利、德国、葡萄牙等多国创业。2015年回乡盖房期间,一家人在饭桌上聊起县里的惠侨新政,徐旭阳当即决定:回乡创业!

  “我姑丈是一名意大利人,他们家族1958年就开始做冰淇淋,已经传了三代。他们想在中国办厂,让中国人爱上意式冰淇淋,我就把这活儿揽了下来,搞起了公司。”谈起跟冰淇淋的缘分,徐旭阳打开了话匣子。

  让他倍感惊喜的是,后续青田县的支持政策立马跟上:“县里给土地,给政策扶持,给资源支持,为我们归国做实业的华侨提供了很多便利。”徐旭阳告诉记者,现在,在青田油竹街道田步垟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占地40余亩、总投资1.2亿元的冰淇淋制作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即便目前的出租厂房只有一条流水线,他的冰淇淋厂一天也能满负荷生产1.5万杯冰淇淋,年销售额已达数千万元。

  在徐旭阳带动下,一些青田老乡也加入了冰淇淋车生意。“每人投入1万多元,就能在市区或旅游景点搞一辆冰淇淋车,最快一天回本。”徐旭阳说,在建工厂还将设有意大利冰淇淋文化体验中心、研发中心和冰淇淋博物馆,未来将开展“冰淇淋研学”,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这杯欧洲冷饮的故事。

  像徐冠洪、周勇、徐旭阳这样的归国华侨创业故事,在青田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回国投资兴业的青田华侨已近15万人,侨资企业500余家;其中,近5年回国发展的侨资企业达270余家,当地实际利用侨资130余亿元。华侨带来的“共富基因”,正厚植于侨乡的“共富土壤”,为青田共同富裕县域样板建设注入活力。

  这种基因和动力从何而来?徐旭阳的话非常有代表性:“‘青田豆腐县,不是亲就是眷。’大家在海外打拼,不帮自己人、不‘亲帮亲、邻帮邻’,那怎么一起发展?所以呀,青田人在海外老早就有了‘共同富裕’的经验。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就是我们青田的‘共富密码’!”(记者 宋 爽 申孟哲)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