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广东中山后山社区:侨梦筑马山 岐水长流芳

2024年09月20日 13:29    来源:南方日报

  后山社区:侨梦筑马山 岐水长流芳

  “万顶中间螺髻青,人家环绕住升平。鹤汀凫渚虽烟雨,长有渔歌牧笛声。”元代香山知县黄棠笔下的香山八景之“长洲烟雨”,也属于中山市西区街道后山社区的浪漫。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东临岐江、西靠马山,后山社区自长洲社区分化而来,两者同根同源。钟灵毓秀,这片有着近700年历史的土地,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华侨华人与港澳乡亲,其中以近代知名报业家、小说家黄冷观之子——香港著名教育家黄祖芬和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为代表。超过千名的华侨与港澳乡亲,在后山社区深厚的文脉长河和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山静默数百年,岐江河蜿蜒穿行,诉说着后山社区沧海桑田的变化。作为中山市最大的旧城连片改造项目,随着马山旧城改造项目的推进,后山片区将崛起为中山新地标,再现岐江商贸繁华。

  青山一道同云雨

  后山社区于宋末开基立村,自古隶属于长洲社区。

  南宋时期,后山片区地处香山县仁厚乡辖下的海岛,这个海岛也是长洲村所在地。史料记载,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新会县杜阮村进士黄宪奉命到安南(今越南),归途遇飓风,漂至香山,回京复命后辞官迁居于长洲村,成为长洲、后山社区黄氏始祖。在后山社区户籍姓氏最多的黄、梁、李、刘、何五大姓中,以黄姓居多。

  清道光年间,长洲村设东堡、西堡、北堡、松柏堡、石台堡、后山堡。其中,东堡、后山堡与后来的后山社区同宗同源。1951年,长洲村划分出东村、后山村,连同上闸、下闸、新沙街共5个自然村组成后山乡。后经几次合并、分化,至2002年,后山、长洲两村改称社区。

  地处岐江边,兼容并包的后山社区自古人才辈出,是中山知名侨乡。后山经联社社长黄鉴培介绍,清末民初,为谋生计,大量后山人离开家乡、远渡重洋。据统计,截至2024年,仅在港澳地区的后山乡亲,就有上千人。

  一衣带水难相忘,游子情深深似海。故土住在了游子心里,华侨和乡亲的寄托,回到了故土。漫步在后山社区,尽管现代都市形态随处可见,但历史洪流中的侨史、侨迹,依然镌刻在时光里。

  华侨华人与港澳乡亲的力量,描绘着后山社区现代基础设施的雏形。黄鉴培介绍,20世纪80—90年代,在港澳乡亲、华侨的捐资和村委自筹资金下,后山村先后建成后山小学、后山颐老院和后山幼儿园。其中,后山小学和后山颐老院更成为广东省侨捐项目。在海外侨胞和港澳乡亲的推动下,后山社区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乐”。

  在后山华侨华人和港澳乡亲留下的历史印记中,尤以黄家祖屋最为典型。

  黄家祖屋,即中山市西区街道后山大街61号民居,建于1928年。这是一座典型的具有中西风格的侨房:两进带后斗,为经典的砖木结构。走进细看,仍可见门廊檐板木雕人物、瑞兽、花鸟图案栩栩如生,一个世纪前建造房屋的一砖一瓦,街上的人情风俗,仿若就在眼前。2012年,黄家祖屋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山河常在,人尤情深。经历漫长岁月,一段段侨史,在后山社区的侨迹中、在后山人的口耳相传中,娓娓道来。

  弦歌不辍‌桃李艳

  教育千秋业,树人万世功。积淀于后山社区深厚的人文底蕴,从中走出的华侨和港澳乡亲中,尤以教育家最为出名——香港著名教育家黄祖芬、澳门濠江中学原校长黄健,祖籍皆在后山社区。

  “这是黄健故居修整后,我们第一次来。”2024年5月的一个午后,黄健侄女黄创红姐妹四人,来到后山大街74号的一栋建筑,伫立许久,难掩激动。

  这是修葺一新的黄健故居。近年来,黄创红姐妹开启了一份新的工作:把叔父黄健的事迹整理出来,自费印刷,用这样的方式把这位教育家的故事传出去。

  桑梓情深,润泽后山。

  黄健生于1906年,其父黄佩秋是烟洲小学早期校长。受爱国思潮影响,黄健很早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在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兴办教育事业。1935年2月,黄健正式接办濠江中学暨附属小学。1947年,濠江中学由黄健夫人杜岚主管。

  无独有偶,同一时期在香港教育界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另外一名教育家——同从后山社区走出去的黄祖芬。

  黄祖芬,长洲后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1日出生,为报业家和小说家黄冷观的长子。少年时期,黄祖芬到香港入读英文书院,随后考入师范学院进修。1933年起,黄祖芬到其父所创办的香港中华中学任教。1938年1月黄冷观去世后,黄祖芬接任校长,终身致力教育事业。

  除了黄祖芬,其弟黄苗子,也是从后山走出去的知名漫画家、书法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他广泛吸收各种书法传统,将古篆字、画像砖、石刻瓦当等传统文化艺术精华与绘画构成的形式感巧妙结合,独成“苗子体”书法,以篆隶最为精彩。

  1992年,黄苗子定居澳大利亚。但故乡的发展,依然牵动着游子的心。2006年重修村志之时,黄苗子不辞盛情,题字《长洲村志》四个大字。翻开内页,澳门濠江中学原校长杜岚为村志所作题词,依然在激励着后山、长洲人:继承优良传统,培育一代新人。

  后山的一草一木,是华侨华人和港澳乡亲的牵挂;而身在海外和港澳的乡亲,同样是后山人的牵挂。

  重阳将至,澳门中山西区联谊会会长黄敏涛又将收到一封来自家乡的邀请函。原来,为感念华侨华人和港澳乡亲所作贡献,后山社区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逢清明节、后山四月八、老人节、重阳节前后,一定提早寄出家乡邀请函,邀请港澳同胞和华侨回家看看、共叙乡情。

  这是一份厚重的邀请。每每接到邀请函,黄敏涛定然极其重视,组织大批后山籍的澳门乡亲返回家乡团聚。“我们每次发请帖给他,他都会积极组织澳门乡亲回家乡,一般是安排60人。”谈到黄敏涛,黄鉴培赞不绝口。

  多年来,黄敏涛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先后为后山捐赠约百万元,用于家乡发展。虽然身在澳门,但黄敏涛时刻牵挂着家乡、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大力支持家乡的老人福利和教育事业。除了每年参与并支持家乡西区长洲、后山举行的四月八敬老活动、敬老大会等活动外,黄敏涛还发动乡亲参与敬老慈善事业。

  在岁月长河中,后山人依旧保留着与港澳乡亲和海外华侨唇齿相依的乡情。

  岐水流芳新潮涌

  万顶中间螺髻青,人家环绕住升平。改革开放以来,后山人敢为人先,经济建设一度腾飞。其间,得益于优良的地理环境、交通区位和侨胞及港澳乡亲的支持,后山社区的商业业态发展迅速,西苑广场电脑城、利高广场和富元彩虹装饰城等大型商业体,一度领风气之先。

  作为先发侨乡,近年来,后山社区迈入城市更新步伐。西区街道城市建设和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后山社区旧改计划,属于中山市最大的旧城连片改造项目——西区马山旧改项目范畴。

  作为中山市唯一纳入省棚户区改造的项目,2015年,马山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西区街道城市建设和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总投资达150亿元用于二级开发,将以“山水共生,城市客厅”为理念,着力打造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发展空间,再现岐江河岸繁华。

  但马山旧改项目不是“一拆了之”,而是力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西区街道已把马山片区内的历史遗存纳入到马山项目的建设计划中,黄健故居、后山大街61号民居、玻璃厂烟囱等将尽可能活化利用,在征拆过程中,全力做好历史文物的围蔽保护,拨出专项资金安排日常管养。

  “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也有一些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对部分居民的签约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西区街道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

  2024年,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在“大桥经济”机遇下,马山旧改项目将吸引更高层次的优质企业前来投资兴业。马山旧改项目,不仅改善了包括后山社区等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还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中山其他旧改以及城中村项目提供了可参考的宝贵经验。

  当前,西区街道正全力推进马山片区规划调整、配套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争推动马山项目逐步落地。马山项目改造完成后,将依托马山、岐江营造主题景区,发展丰富多样的旅游路线。根据计划,未来这一片区将结合黄健故居、黄氏大宗祠等历史文化元素,创建文化产业展示的全新平台。

  再现香山新八景,侨乡后山,正奔赴一个全新的未来。

  特写

  后山家国情:

  在港澳升起首面五星红旗

  2024年9月3日,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下称“横琴学校”)开学。早上,这里就升起了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此刻,距离濠江中学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已经过去了近75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天,时任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毅然在澳门濠江中学升起了她亲手缝制的五星红旗,也是澳门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一天,香港中华中学校长黄祖芬,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两所学校、一片丹心。这两面为新中国所铭记的五星红旗,与远在中山西区街道的后山社区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杜岚与黄祖芬,一个是后山人、澳门濠江中学原校长黄健的妻子,一个是后山文人世家走出来的教育家。

  “黄健老校长作为筹办濠江中学的人之一,对濠江中学贡献很大,也为澳门教育界爱国爱澳奠定了基础,‘爱国爱澳,有教无类’的教学宗旨,在澳门教育界发挥着重要作用。”澳门濠江中学校长、黄健夫妇女婿尤端阳说,“杜岚老校长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顶住了很大压力。当时澳葡政府的警察问她为什么要升旗,她说‘我们新中国成立了,升这面五星红旗是理所当然的’。”

  75年来,每逢国庆和校庆,濠江中学都会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兴荣万事人为首,俊杰熙熙教育来。爱国思想同样贯穿了黄祖芬一生。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黄祖芬在香港中华中学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弦歌不辍‌桃李艳。在香港办学多年,黄祖芬培养了大批爱国进步人士及社会栋梁。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等知名人士,皆为香港中华中学学生。

  黄祖芬一直关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他曾捐资扩建家乡的烟洲小学,又将自己的5000多册私人藏书赠送给中山市图书馆。在中山市图书馆内,还特设黄祖芬藏书室收藏纪念。

  爱国教育的种子,仍留在后山、留在港澳乡亲心里。

  2000年,尤端阳从岳母杜岚手中接下濠江中学校长的重任,把一直坚持举行的升国旗仪式持续下去。

  “后山人在港澳的爱国之举,教育意义很大。他们那个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在香港、澳门升起五星红旗,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尤端阳说,“他们深知只有祖国强大了,海内外的中国人才能把腰杆挺起来。”

  声音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

  把握“大桥时代”吸引更多年轻华侨创新创业

  马山片区旧城更新过程中,港澳乡亲为项目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认为,侨乡后山社区的未来建设方向,主要是做好两篇文章:

  一方面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优良的华侨文化,用好黄家祖屋、黄健故居等历史文化元素,把后山片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人文资源充分保护、挖掘和发扬出去;另一方面要利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等历史性机遇,加强海内外联系的纽带,为更多海外侨胞加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现代化建设牵线搭桥,吸引更多海外年轻一代华侨华人来后山创业发展。

  “目前,深中通道已经通车,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也进一步拓展了中山对外交流渠道,其中华侨华人、港澳乡亲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张应龙表示,“当前,后山社区正在加速焕新,我们对后山与未来新一代海外侨胞与侨商的联系持续加深,充满期待。”

  足迹

  后山社区共有港澳乡亲1200多人,海外侨胞约300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苑世敏 罗丽娟 通讯员 董菁菁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来源:南方日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