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15: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5日电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马,开启此次拉美之行。
应秘鲁共和国总统博鲁阿尔特、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邀请,习近平先后赴秘鲁和巴西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G20峰会,并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习近平赴拉美大陆出席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备受各方期待。此行中,三个节点值得关注。
中拉命运共同体十周年
中国和拉美国家,虽远隔重洋,但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息息相通的中国梦和拉美梦。
今年是习近平首次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10周年。当前,中国是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拉美多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5国签署自贸协定,与22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拉何以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元首外交推动中拉关系行稳致远。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先后访问拉美地区11个国家,从北美洲的墨西哥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再到南美的巴西、秘鲁等,中拉政治互信持续增强。
平等相待合作原则引广泛共鸣。2015年1月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的一句“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曾激起现场热烈掌声。对于发展合作,中拉有着共同愿景。
人文交流日益丰富。习近平曾将对拉美的访问形容为“走亲访友”。如今,中国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结成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民心相通基础不断夯实。
“朋友要老,好酒要陈。”
近年来,在与拉美国家领导人的双边会谈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中拉整体合作”“拓展金融、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合作”等,既有合作的延续,也有新的增长极。
观察人士认为,中拉经贸合作迸发蓬勃活力,打造了南南合作的示范样板,习近平此行将为中拉务实合作继续带来新机遇。
习近平主席第六次到访拉美
此次拉美之行,是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第六次到访拉美,时隔八年再次访问秘鲁,时隔五年再次访问巴西。
从秘鲁和巴西,可以看到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缩影。
今年6月,习近平在同来华访问的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会谈时提到,“使‘钱凯到上海’真正成为一条促进中秘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
钱凯港项目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拉美地区新的枢纽港,可大幅缩短秘鲁到亚洲的直航时间。“从钱凯到上海”,成为当地流行语。
今天,太平洋早已不是将中国和拉美分开的屏障,而是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近日,钱凯港将举行运营揭幕仪式。
10年前,习近平访问巴西时曾提到一位老人,卡洛斯·塔瓦雷斯。他是一名记者,几十年孜孜不倦地关注和研究中国,撰写关于中国的书籍和文章。许多巴西人因为他的文字认识中国、走近中国。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他说“我只想介绍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别无他图”。
正是在众多像塔瓦雷斯这样的有识之士推动下,中巴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今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8月,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就中巴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时指出,“持续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赋予中巴关系新的时代内涵”。
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元首外交从战略高度引领双边关系发展,意义深远。
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再次聚首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发展面临挑战。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听到中国声音。
习近平曾引用马来西亚谚语“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强调这正是亚太大家庭精神的精髓。过去30年,亚太地区平均关税水平从17%下降至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七成。亚太地区经济展现韧性和活力,成为世界经济放缓背景下的一大亮点。
亚太合作下一个30年将走向何方?习近平强调,亚太繁荣发展的历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搞“脱钩断链”对谁都没好处。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到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到反对技术封锁、抵制脱钩断链……中国始终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2022年的G20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了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主张,为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贡献中国智慧。
此次G20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契合时代潮流。
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再次面对面交流,各方将就全球发展形成哪些共识?中方将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哪些中国方案?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司方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 |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 | 中国致公党 |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
国家移民管理局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侨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