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夯实华文教育基础明确华文教育发展方向

2005年2月18日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2004年12月13-15日在广州举行。国务院侨办陈玉杰主任在讲话中介绍了未来在推动华文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思路。
    
    一、 关于华文教育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华文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提上日程。有关华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华文教育与侨务工作的关系,华文教育学科的建设,华文教育的文化教学等问题,需要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做阐述。国务院侨办准备从明年起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
    
    二、关于教材问题
    
    国务院侨办今后将对本系统编写的教材采取措施:一是本着提高质量,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原则,尽快对供欧美国家周末制华文学校使用的《中文》和供东南亚国家全日制华文学校使用的《汉语》教材进行整理修订,以便使之更适合华裔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根据一些华文学校的要求,将现有《中文》、《汉语》两套教材向上延伸至初中;三是以修订后的《中文》、《汉语》为范本,配合不同国家的华教组织和华文学校,编写相应的辅助教材;四是现有的《幼儿汉语》教材基础上,编写适合幼儿使用的识字卡;五是进一步完善网络中文教育,重点做好针对教师的网上教学和答疑工作。
    
    国务院侨办将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大“华星书屋”的赠送数量。同时,还将与有关单位合作,制作一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介绍中华文化的电视卡通片。国务院侨办将继续对本系统编写制作的教材实行免费赠送。
    
    三、关于师资问题
    
    国务院侨办将继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经费投入,扩大教师培训规模,重点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计划从明年起,每年邀请1000位华校教师回国接受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以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兼顾欧美。安排专家赴国外培训教师,使接受培训的华文教师数量达到6000-8000人次。招收华裔青少年和华校现职教师到中国接受系统培训和学历教育。自明年起,将选择一些华文教育基地院校,尝试合作开展对东南亚地区华文教师的函授培训工作。
    
    四、关于华裔青少年工作
    
    国务院侨办今后将联合地方侨办继续举办以“中国寻根之旅”为主题的各类夏令营活动,活动的总规模维持在每年5000人。
    
    针对华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新华校与老华校的分歧问题、简体字与繁体字的问题、普通话与方言教学的差异问题以及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的争论等等。对此,我们的一贯主张是,只要不违反一个中国和国家统一原则,不同政治背景的学校和教学团体,可以在教学、课程、师资培训、学术研究等领域进行有效的合作,以便相互学习、促进,求同存异,共谋华文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我们愿意在尊重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相关法律、政策和习惯的前提下,为华侨华人朋友创办的合法的华文教育形式提供适当的帮助。
    
    国侨办副主任刘泽彭在闭幕式上指出:
    
    一、把握华文教育的特点和本质,明确工作使命
    
    刘泽彭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语的应用价值大大提升,全世界已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但在华侨华人中开展的华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育,它还负有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使命。华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借助中华民族语言的推广,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开展华文教育,不能只限于语言功能的传授,要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文化的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充分认识华文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工作
    
    他指出,近2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的数量迅速增长,分布地域也更加广泛。因此,开展海外华文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华人社会情况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点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加强两岸华文教育界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他说,海峡两岸同源、同种、同文,都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台湾地区的华文教育工作者,为华文教育做出了很大努力。他们长期为海外华校编印和赠送教材及图书资料,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还招收优秀华裔学生到台湾地区学习、深造,为海外华校培养了大量师资。虽然海峡两岸在许多方面有分歧,但在帮助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发展,推动和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问题上,海峡两岸还是有较多的共识和较强的互补性。
    
    他指出,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既然可以在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也完全可以在发展华文教育这个问题上加强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合作编写教材,合作培训师资,交流在华文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心得,在语言、文字等学术领域内共同研讨,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推动华文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