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区侨眷谈今年“两会”三不同
2004年9月21日
华声报讯:今年召开的“两会”由于紧紧抓住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引起了上海市静安区广大侨眷群众极大的关心。纷纷自觉地收看、收听,做笔记,关心“两会”已成了居民的街谈巷议。大家一致反映今年的“两会”与过去有三个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亲民的程度比过去大大加强。侨眷毕东杰平时很关心时事政治,从“两会”召开的那天起,就十分注意会议的动态。他认为,今年的“两会”与过去的长篇大论、空洞理论相比亲民的程度大大加强。无论是总理报告,还是代表发言,空谈高调的现象基本没有。每个人都是抓住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参政、议政。最受关注的是关于五年内减免农业税的决定,这对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毕东杰与几个侨眷算了一本帐:仅今年政府减免的农业税就达111个亿,这个数字十分惊人,充分显示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会议的形式比过去更丰富,更实在。侨眷崔光远谈到,“两会”期间基本上每天都要召开记者招待会、座谈会,大会、小会相结合。而且每次记者招待会的主题很具体,很切合实际。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记者招待会,把东三省的三个省长都请到现场,解答记者提出的问题。这不仅是党中央会风的改变,而且是狠抓落实的一条过硬措施,老百姓看了很过瘾。 许多侨眷都认为这次“两会”对老百姓的问题考虑得很全面。老百姓想到的“两会”想到了,老百姓没有想到的“两会”也想到了。比如:这次“两会”代表使用的是北京市中、小学生捐送的再生纸。孩子们的一个创举竟得到中央领导的支持。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用报告纸致信给孩子们,信中对他们的举动十分支持。国家环保总局立即行动,举行座谈会,贯彻落实曾培炎副总理的意见。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让老百姓很高兴。 大家还发现,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的节目中领导的画面很少,更多的是代表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收看率。 从总理到与会者均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揭短”。民建党党员杨存义认为,与过去大会报喜不报忧不同,今年的“两会”从总理到与会者均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揭短”。过去开会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祖国形势一片大好,很容易引起群众的浮躁心理。这次无论是温家宝总理的报告还是王兆国的报告以及代表的发言都是摆问题、摆困难,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老人们纷纷回忆说,50年代的作风又回来了。(上海静安区侨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