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郑文尧先生情系家乡教育事业

2004年9月21日

    
    郑文尧先生的夫人吴秀群女士(左三)在郑老铜像前留影
    
    福建永春县城东郊,有个卧龙村。1917年仲秋,郑文尧先生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苦农家。9岁那年夏天,他祖父病重无钱延医,父亲郑信顺也不幸暴毙。一个穷苦家庭,三天两丧,凄惨情景难以言状。郑文尧不得已辍学持家,与寡母幼弟相依为命。越年就随叔父出洋谋生。历尽奔波经营,在事业稍有所成之后,他就时常寄款回来周济乡亲。家乡解放后,郑文尧先后为卧龙村置拖拉机,建医疗站,修村道,立凉亭,装电灯,造桥梁,改善乡亲生活,得到乡亲们的赞扬。
    
    办公益:报养育之恩
    
    50年代初,文尧先生把寡母接到侨居地。没想到母亲仅生活了三年就病逝客地,在万分悲痛之际,他立志许愿:有生之日,定要办公益事业来永远纪念去世的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后来,他在侨居地捐6万马元,以父亲郑信顺名义建马六甲立交桥,便利交通往来,保护行人安全;还兴办华人学校,亲自参加学校管理事务,深得当地人民的赞许。
    
    1981年,文尧先生偶然看到《永春一中校友》的校刊,知道永春一中校舍破旧,严重影响这所家乡最高学府的发展。于是他心里一亮,询问永春一中校友郑继石:“我不是校友,可否向一中捐献?”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他慨然以60万马币兑换人民币48万元,捐资在永春一中兴建具有集会、活动等功能,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郑信顺纪念堂”。
    
    郑先生为永春一中献巨款建校舍的义举,得到省政府的表彰,并授予“乐育英才”的奖匾和银质奖章,在永春全县产生强烈的反响。永春一中海内外校友及永春乡亲踊跃捐献,竞相在永春一中捐建校舍,在短短几年中,古老的校舍全部焕然一新,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1992年,永春一中被省教委评定为福建省中学二级达标学校,后又晋级为一级达标学校。
    
    郑文尧先生按照他贡献家乡的计划,在纪念堂建成后的第二年——1984年,以纪念堂四楼为会址,捐资100万元新加坡币作基金,创立永春第一个全县性的教育基金会——“郑信顺夫人基金会”,以此永远纪念先慈。这一兴学义举,又得到省政府的表彰,再次荣获“乐育英才”的奖匾和金质奖章。
    
    郑信顺夫人基金会,在那时的泉州地区是一个创办较早,基金数额较大,奖面较广、奖金较多、组织管理较健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影响较好的教育基金会。在郑文尧先生创建教育基金会的影响下,现在永春全县中小学已有上百个基金会,基金总额逾千万元,每年奖教奖学金额达五六十万元。
    
    1997年是郑信顺夫人奖学金第十三届颁奖,累计已有9968学子获奖,其中有永春籍留学生、研究生300人、大学生650人,共得奖学金200万元。原籍永春达埔两次荣获郑信顺夫人奖学金的同济大学博士生颜明忠在得奖之后给郑先生写信说:“郑先生对家乡青年的深情厚意,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情义无价,我唯有以我的进取,用成绩来报答。”原籍永春桃东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后郑其煌,也两次荣获郑信顺夫人奖学金,在他的学业与科研取得重大成就之后,写信回来,要他的家人向郑文尧先生的家属表示感谢,并希望学成归来服务祖国。
    
    捐资兴教代代相承
    
    郑文尧先生完成对家乡上述两项贡献之后,为了造就家乡较高级人才,有为永春办一所财经学院的意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1993年3月,他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与县领导商谈,意在再作较大贡献。后来得知永春师范亟待迁建,他毅然承诺捐献1000万元,择址卧龙山麓,新建永春师范学校。
    
    为筹此款,郑文尧先生回乡仅两星期即匆匆返回。不料此志未竟,他不幸于6月10日去世。在临终前一刻,郑先生还在电话中与陈金榜县长商谈建永春师范的有关事宜。其夫人吴女士继承遗志,于1994年5月,将1000万港元献交永春县。
    
    郑先生的传统家风,如今还在惠泽家乡。他的次子郑怡中于1996年永春一中90周年校庆时,征得海外亲属同意,赠送学校一辆价值30万元小型旅行车,每位教职工一条高级毛毯;1997年又捐60万元在永春一中建一座中学一级达标所急需的梯形教室楼;新近,还捐资50万元,在卧龙修建一条水泥村路。
    
    从80年代起,郑文尧先生已在家乡累计捐献人民币2342万元。郑先生奉献家乡,誉满海内外。1989年,国务院商业部胡平部长访马时,特地往马六甲造访;1990年,国务院李鹏总理在马进行国事访问时,予以亲切接见。郑先生逝世后,中国驻马大使馆特致唁电,并协助其空运灵枢回永春安葬。中央有关部门发来唁电,省、市、县领导,各界人士送来花圈,并举行隆重葬礼。为纪念郑文尧先生为家乡的杰出贡献,弘扬他乐育英才造福桑梓的崇高精神,省、市、县三级政府在他的陵园树立了纪念碑。
    
    (据《侨乡丰碑》薛成材同名文章修改)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