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希望工程的“超级富豪”赵安中先生

2004年9月21日

    
    赵安中先生
    
    赵安中先生捐助兴建河北省滦平县张百湾镇中学,图为中学大楼外景。
    
    赵安中,宁波镇海人,现任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作为一个商人,在香港他可能算不得巨富,然而在中国“希望工程”这个特殊舞台上,他却堪称“超级富豪”。自1986年以来,他慷慨捐赠浙江以及内陆贫困地区的教育项目已有130余个,总金额达6500多万,而这些数字至今还在继续增长着……
    
    故土岁月
    
    1918年农历九月初六,赵安中先生出生在宁波镇海骆驼镇杜塘畈。“9·18”事变爆发后,时局动荡,赵安中不得不和那时许多人一样,出门学生意,过早地走上了谋生之路。
    
    1935年夏秋之交,一场空前的金融风暴使赵安中失业了。比失业更大的灾难又接踵而至,1939年农历三月初九,赵安中的母亲林杏琴因病去世,年仅40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苦闷和彷徨之后,赵安中毅然决定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地走上自强自立的经商之路。
    
    他乡创业
    
    投身商界后,赵安中几经周折最后落脚在香港,不久,他在一家“宏兴金号”谋得栖身之地。1953年底,赵安中东渡日本,去发展香港和日本的小宗贸易。经过两年的摸索,他的对日贸易已小有成就,收入相对丰厚。
    
    可好景不长,1956年,日商大举入港,堵死了赵安中的小本生意。万般无奈之下,赵安中只好进了日本“江商”洋行香港分行当了一名小职员。随着他在商界影响的日增,洋行对他也越来越器重。
    
    然而,作为一个亲身遭受过日寇侵略的中国人,潜在的民族情结使得他不愿意吃日本人的饭。更何况在赵安中的内心深处,还一直向往着开创自己的事业。1965年2月,48岁的赵安中彻底脱离了他工作了将近10年的日本“江商”洋行,创办起荣华纺织有限公司,又一次踏上艰难的创业之路。
    
    荣华公司生不逢时。1965、1966两年香港的纱布业市场日趋低迷,荣华一路亏损,前途渺茫。赵安中执著拼搏,以勤俭为本,到1968年,荣华公司终于扭亏转盈了。1971年,赵安中捷足先走,把工厂迁往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因为那里正像当年的香港,工价、地价都很便宜,而且纺织业方兴未艾。几年后香港纺织业的大萧条,抓住先机的荣华厂从此蒸蒸日上。
    
    从白手起家,到事业有成,在上下求索中,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安中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桑梓深情
    
    1986年,在香港的当年叶氏中兴学校的校友们决定共同出资在镇海庄市办一所完全中学,以“中兴中学”之名来纪念母校,赵安中以小儿子赵亨文的名义捐资100万。这l00万从此拉开了他在故乡捐资办学的序幕。
    
    1989年,正值母亲林杏琴去世50周年,赵安中再访故里。看到母校团桥小学年久失修,他立即决定出资20万元,新建一幢教学楼。大楼落成后,命名为“林杏琴教学楼”,以缅怀和纪念他的母亲。从此以后,“林杏琴”这个普通母亲的名字以赵安中的桑梓故地为中心,辐射到宁波各县市区和省内温州、丽水、台州、金华、衢州等市的贫困乡镇,甚至在塞外河北的国家级贫困县滦平,西南边陲的贵州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有赵安中捐建的“林杏琴教学楼”。
    
    赵安中捐资办学,特别注重偏僻山区、贫困海岛,因为那里最需要教育,也最缺少教育,在他看来,锦上添花莫如雪中送炭。四明山区是全国19个革命根据地之一,有不少学校的校舍破败低矮,年久失修。赵安中得知后,一口气捐了11幢“林杏琴教育楼”,并且不顾年迈,亲自上山考察访问。
    
    宁波市与贵州黔西南、黔东南两个民族自治州结对帮扶后,赵安中又把视线投向了贵州的贫困学子。在宁波市政府的协助下,2000年他在黔西南州册亨县捐资20万元助建民族中学综合楼,2001年5月,已84岁高龄的赵安中又专程从香港飞赴贵州,分别在黔西南州的普安、贞丰、安龙县和黔东南州的黄平、雷山、丹寨县助建8座希望小学、中学的教学楼及实验楼。
    
    和有些捐资者不同,赵安中一直坚持到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后再确定捐赠项目。每次回乡,考察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仆仆风尘,奔波劳顿,日晒雨淋,乃至于颤巍巍地踩着积水中的砖头察看破漏的校舍,对已届耄耋之年的赵安中来说,都是等闲之事。但是看到只要孩子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里安心读书,老先生心里就感到由衷地欣慰。
    
    与这些有形的东西比起来,有着更深远意义的是赵安中的义举所带来的无形的精神力量。社会集资办学在宁波蔚然成风,赵安中捐资的意义远远已超越了金钱和物质的范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各界尊师重教的风气。
    
    赵安中造福桑样、无私奉献的美德,从他对宁波大学的支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1985年,世界船王包玉刚倡议并率先捐资创办了宁波大学。在落成典礼上,包玉刚曾表示希望赵安中在宁大做个项目,赵安中则认为,以他的实力,还是在农村、贫困山区做小项目为妥。
    
    正当赵安中加紧为希望工程添砖加瓦时,1991年9月,包玉刚去世了。这使得正处于起步发展中的宁波大学遇到了困难。对宁大所面临的困难,赵安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慨然出手相援,带头在宁大捐建了林杏琴会堂、林杏琴体育台。此举在海外宁波帮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们纷纷解囊捐助宁大。
    
    不久,赵安中又卖掉他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房产,筹集1000万资金在宁大设立“杏琴园教育基金”,用于创办国有民办的科技学院。他还将其捐设的“杏琴园教育基金”每年之回报主要用于设立“宁波大学荣华学者奖励计划”,对宁大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院士、教授、研究员进行奖励。2000年10月10日,是赵安中先生83岁的华诞,宁波大学隆重举行“荣华学者奖励计划”发布暨首届颁奖典礼。2002年10月,赵安中又将儿子给他换新房的1500万元捐给宁波大学,用于建造现代化的行政会展中心——安中大楼。
    
    赵安中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处心积虑地培养第二代、第三代对家乡的感情。他多次以后代的名义捐资,并用心良苦地率领祖孙三代回乡参与“希望工程”活动,以期引起后代的归属感,增强对家乡的感情。
    
    赵安中的拳拳爱乡爱国之心,得到了人们的衷心感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1994年7月29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赵安中“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1995年4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向赵安中颁发“浙江省爱乡楷模”的荣誉证书;199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北京举行仪式,表彰赵安中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原载宁波侨务信息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