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谭兆先生:他乡枝叶最关情

2004年9月21日

    
    1510万元,在香港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穷县,对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对于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孩子们来说,那可是雨露和甘泉,而这送水人,正是香港德士活集团董事长谭兆先生。
    
    谭兆先生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岛人,出身清贫。1949年,16岁的他便随乡人去香港谋生,50年代,在香港创办了“德士活有限公司”,经营积牌、苹果牌牛子裤系列产品及房地产行业,卓然有成,为香港有名的实业家。
    
    谭兆先生爱国爱乡,德孝敦诚,乐善好施,不遗余力,他总想为祖国做些有益的事情,为贫困地区做善事,使更多人受益。从1994年开始,谭兆先生先后在清远的阳山、连山、连南等地,捐资1510万元,他热心助学,把人间的爱心送给了山区的贫困孩子,其爱心盛德,广受赞扬。
    
    捐资阳山旧貌换新颜
    
    谭兆先生对清远市阳山县教育事业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阳山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又是广东省16个特困县之一,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到1993年底,46万人口的阳山县还有15万人年纯收入低于500元。由于贫穷,县里无法拿出巨额资金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县里的教学设施落后,学校的校舍不仅阴暗潮湿,有些还是危房,桌椅破旧,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山里人穷怕了,尽管环境艰苦,但山里人也不想下一代跟自己一样没文化,拼命也要送孩子上学。
    
    1994年,当谭兆先生得知阳山的情况后,先后派出了儿子及顾问到阳山作调查,决定捐资阳山,改变阳山的教育落后面貌,并首期捐资400万元,在凤埠镇兴建了一所高标准中心小学,在高峰镇及秤架乡改建一所小学、兴建一幢教学综合楼和一幢学生宿舍。之后,他又捐资550万元,使7个乡镇的9所小学旧貌换新颜。在谭兆先生的热心帮助下,全县共有10多间中小学校的5000多名学生纷纷告别了阴暗潮湿的旧瓦房,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校舍。
    
    关心少数民族教育
    
    谭兆先生还了解到清远的连南、连山这两个少数民族县同样是广东省的特困县,教育设施落后,贫困孩子失学,教室破旧,县教育经费严重缺乏。于是他又在连山少数民族县捐资319万元,兴建10幢教学楼、2幢教师宿舍;在连南少数民族县捐资241万元,兴建4幢教学楼、1幢学生宿舍。一笔笔善款的捐助,一幢幢校舍的兴建,使少数民族学生搬进明亮宽敞的教室,师生们住进舒适的宿舍,使少数民族县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谭兆先生的义举,感动了贫困地区的人民,促进了社会办教育的热潮,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阳山、连南、连山县全民参与“普九”工作,经过艰苦努力,阳山县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到了国家的验收标准,1996年通过了国家教委的检查验收,并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连南、连山这两个少数民族县也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教委的“普九”达标验收。对谭兆先生的热心助学,当地的一些人曾不解地问他,为什么到非亲非故的山区来捐资助学。他说:我只是想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改善学习环境,使山区的孩子早日成才,帮助山区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这是多么朴实的语言啊!
    
    谭兆先生的辛勤汗水,在山区浇灌出丰硕的教育成果。看到在他的捐助下,一幢幢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看着贫困山区孩子们欢欣的笑脸,看着枝头露出了新绿,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山区希望的明天,他的愿望实现了。2001年8月,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清远人民永远忘怀念他,他设立的谭兆慈善基金如清澈的山泉,源源不断的滋润着山区大地……(广东省清远市外事侨务局供稿)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