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苏晃南先生:以耕耘之果报效桑梓

2004年9月21日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苏晃南先生来说,却充满神奇。这位大鹏镇商会会长,于1980年响应祖国号召,投身深圳特区,在大鹏镇投资办厂。经过20年的发展,他的事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为深圳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他以火热的心肠关注社会公益,积极参与各项慈善活动,表达了他爱国爱乡一片赤诚之心。
    
    梅花溢香苦寒中
    
    苏晃南先生40年代出生于深圳大鹏镇鹏城村,7岁那年,其父因病无钱治疗而去世,全家6口人的生计全靠母亲一个人操劳。60年代,19岁的苏晃南为了生存,在一个晚上含泪阔别家乡,毅然游过了大海独闯香港。
    
    “逆境往往是促使人发奋图强、知难而进、成就大业的一剂良药。”几经周折,苏晃南找到了一份海员的工作,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四季漂泊在海上。在长达10年的海员生涯中,苏晃南省吃俭用,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为将来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70年代初,苏晃南在进行市场考察时,看准了洋娃娃玩具在国外好销,便想方设法凑了3万5000元港币创立了友发玩具公司。他边做边摸索,很快成为玩具界内行,生意一年比一年好。苏晃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全家的心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当人们追寻苏晃南的成功轨迹时,都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古人所说的:梅花香自苦寒来。
    
    让大鹏展翅凌空
    
    苏晃南在香港事业有成了。他想到了故土,想到了祖国,他要用自己辛勤的耕耘之果来报效桑梓。
    
    1979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风劲吹,苏晃南看好这一千载难逢的良好时机,他当机立断,到大陆投资办厂,为振兴祖国经济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首先他赴江苏南通考察,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江苏境内投资的港商。继而,他又把眼光瞄向了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市大鹏镇。这里是他的故乡,他格外钟情这块神奇的土地。
    
    1985年,经过缜密考虑,他选择了鹏城作为大本营,相继成立了友发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同富制衣(深圳)有限公司,先期投资200万港元,招收员工50余人。虽然前期规模不大,但是他看准了这块宝地,他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为家乡解决更多的人就业。在之后的几年,他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建厂房、添设备,发展生产,事业如日中天。而今公司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员工2600余人的大型企业。
    
    如果说兴办工厂仅仅是让个人事业的发展来促进家乡的建设和改变的话,那么苏晃南夫妇一直坚持不懈地为家乡捐资建校,修筑公路,每年都拿出不少资金捐给福利院,则是他们对家乡、对乡亲们最为直接的贡献。
    
    今日的大鹏与昔日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鹏腾飞起来了!大鹏人富裕起来能和自己少年时的梦想更加接近,希望大陆繁荣富强的日子更加真切一些,如今苏晃南以自己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圆了自己的故乡梦。
    
    情真意切奉献爱心
    
    2002年4月,苏晃南响应国家对西部实行大开发的决策,同侨商一行20人组织的考察团,牵手西部进行商务考察。2002年8月“侨资企业西部行——甘肃团”定点扶贫投资、捐赠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捐赠项目总价值1000万人民币,总投资额9000万人民币。这是侨资企业家们的义举,充分反映了港商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及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做的贡献。
    
    苏晃南不但自己为家乡建设出力,还常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带动更多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来家乡投资。截止目前为止,他已介绍了十多位香港友人来大鹏投资置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鹏经济的发展。
    
    苏晃南常常回忆少年的贫寒,回首那个贫穷无知的年代,他深深感到一个人、一个家庭,整个社会要摆脱贫穷,就必须有文化,必须重视教育。80年代,为了重建鹏城学校,他捐资9万多元,尔后每年都捐资教育。据不完全统计,苏晃南自80年代初回祖国以来,各项捐款累计达600多万元。
    
    苏晃南表示:“人的一生要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在祖国的强大与社会大爱中体会生命与人生的快乐。为祖国为社会无私奉献,是我人生的根本目标。”他发自肺腑的话,道出了这位炎黄子孙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挚爱与深情。(原载《中国新闻》)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