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陈伟南先生:崇文重教兴乡邦

2004年9月21日

    
    林英仪
    
    香港潮州商会副会长、潮汕三市政协港澳委员联谊会会长陈伟南先生,创业有成,眷怀乡梓,热心支持祖国建设事业。他多次说过:“我在香港并非巨富,本事不大,但每年都要为家乡的发展尽点力,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和家乡做点有益的事。”近十多年来,他年年有捐赠,总计捐资达6000多万元,其中教育项目占60%左右。
    
    陈伟南先生祖籍广东省潮安县沙溪乡,1919年2月出生,1936年毕业于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37年赴港谋生,艰苦奋斗几十载,以德为本,勤劳经营,创办与发展实业,成为知名的爱国实业家。
    
    兴学立教造福桑梓
    
    陈伟南心系祖国,崇文重教,他在国内捐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为家乡赠建一所小学。
    
    1984年深秋时节,陈伟南回到阔别40载的沙溪故里。当他看到学校的校舍还是旧祠堂时,便主动提出捐建沙二小学新校舍。1985年12月,在沙二小学落成庆典上,陈伟南深情地说:“我年青时远离乡井,奋斗香江几十载。月是故乡明,山是故乡青……常思立人立国,教育乃万年根基,根深才能叶茂,而普及农村教育,尤为整个教育之基础。振兴教育,才能振兴中华。”这字字珠玑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他的远见卓识和爱国爱乡之心声。
    
    1987年以后,陈伟南先后捐资新建、扩建了沙二幼儿园,使其成为潮安农村屈指可数的一流幼儿园。1992年初,陈伟南又决定赠建一所完全中学,为潮州市升格和建设新安作贡献。此后5年间,陈伟南先后亲临沙溪20多次,躬身参加建校与办学的实践。
    
    十多年来,陈伟南在沙溪故里捐建了沙二幼儿园、小学和宝山中学,还为沙一小学捐建了教学楼,捐资支持新建镇中,实现了襄助家乡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一条龙办学的夙愿,为发展农村教育竭诚尽力,立德建功。
    
    陈伟南不仅心系沙溪故里,也情系韩师母校。1984年11月,陈伟南首次回潮汕,即专程探望阔别48载的母校。年底,他第二次到母校,即捐赠购书专款。此后,陈伟南每抵潮汕,总要到母校,主动为母校办了一宗又一宗的好事。韩师升格后,陈伟南又主动赞助经费,支持在母校举行饶宗颐学术研讨会,随后还两次赠款共150万元,作为学院教育基金和资助建设东区新校门,继续为建设母校尽心尽力。
    
    陈伟南对各地发展教育也有诸多襄赞。他大力赞助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的建设和活动,促进该中心被评为“全国校外教育先进单位”。1992年1月12日,广州市举行“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陈伟南捐了40万元。1995年12月广州市举行第三次“百万行”活动时,陈伟南再捐20万元,表示他支持教育的殷切情意。
    
    陈伟南对省教育基金会、华南农大、华南师大、广东侨中、广州农业中专、北京农大等单位,也都捐赠教育基金、奖学金或专项建设经费。对潮汕星河奖,汕头、潮州、潮安等市县的教育基金会,陈伟南也分别捐赠巨款,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宗宗赞助项目,体现他兴学育才、振兴中华的远见卓识,倾注他爱国爱乡、至德至诚的一片丹心。
    
    崇尚文明发扬传统
    
    陈伟南青少年时在家乡学习和生活,植根于海滨邹鲁的活土,韩文公的惠风和潮州的人文传统,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不是文化人,但崇尚文明,对弘扬潮汕文化格外热情,大力相助。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一朵奇葩,潮州古城是潮剧的发祥地。为扶持家乡潮剧团的发展,时任香港潮安同乡会第一副会长的陈伟南,与几位同仁商量,邀请潮州市潮剧团于1987年香港潮安同乡会成立14周年时赴港演出,同乡会专门成立了筹委会,陈伟南负责筹集资金。1987年10月,剧团赴港,在新光戏院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从此,陈伟南与潮州市潮剧团结下不解之缘,为剧团的兴旺发达操劳。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开展潮汕文化研究,将有益于弘扬潮汕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991年11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时任汕头市政协常委的陈伟南被聘为顾问,他热情给予支持,即捐资2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1993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传播基金会成立,陈伟南又捐资100万元,并应聘为该会永远荣誉会长。
    
    对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陈伟南更是敬佩他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卓越成就,热心支持他的学术文化活动。潮州市政府为表彰饶宗颐教授的卓越成就,拨专款在教授的故居建设“饶宗颐学术馆”。陈伟南为该馆内装修捐助50万元,并在建馆过程中多方给予关注、帮助。1996年8月,由陈伟南提议和资助的饶宗颐学术研讨会在潮州韩山师院举行。为了开好这次研讨会,他赞助活动费30万元,并同饶教授一起,悉心指导与积极参加会议的具体筹备工作。
    
    陈伟南还关心潮州的宣传文化工作,先后捐资给潮州日报社和广播电视中心增添设备,向潮州文化部门捐助文艺创作基金,对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繁荣文艺创作尽点心意,为潮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爱港爱国心系中华
    
    陈伟南在潮汕文化氛围中成长,在香港感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辛酸滋味,又饱尝过日本帝国主义者统治的艰难生活,其爱国爱乡、渴望祖国富强的思想感情,尤为强烈鲜明。50年代初期,当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之时,陈伟南在香港的星洲公司和澳门的星华公司,千方百计冲破禁运的铁网,向大陆运去急需的橡胶等货物,运出大陆急待出口的土产。
    
    1983年,当一些外商对中国乍暖还寒的改革尚存戒心之际,陈伟南已一马当先,积极寻找报国之路。他自己赴穗参加1984年春交会,洽谈生意。同年11月,陈伟南与广州市畜牧总公司洽商合作事宜,他开诚布公地说:“本人想来广州投资办饲料厂,不是为了赚钱壮大家财,而是在有生之年,用自己长期办饲料工业的经验,为促进祖国畜牧现代化尽绵薄之力。”
    
    为了办好内地的合资企业,陈伟南召回了在加拿大砚壳石油公司任研究员的儿子陈幼南。1985年秋天,风度翩翩的陈幼南毅然舍弃了国外的好职位和优裕生活,举家返港,参与穗屏饲料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由于双方真诚合作,“穗屏”效益显著,获得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的多项奖励。
    
    陈伟南爱国爱乡的业绩,博得了人们的赞扬,他还曾受到江泽民、李瑞环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荣获广东省“热爱儿童”奖章,并分别获得“广州市荣誉市民”、“汕头市荣誉市民”、“潮州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原载北京潮讯)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