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热心公益泽被神州的田家炳先生

2004年9月21日

    
    李淑芬
    
    田家炳先生在落成典礼上讲话
    
    海南省副省长李礼辉向田家炳先生赠书
    
    梅州市素有华侨之乡的美誉,其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共有300万人,遍布世界63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海外乡亲回乡探亲旅游、捐资办公益的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改革开放至2000年底止,全市接受海外乡亲捐资兴办各项公益事业金额达19亿元,他们热爱桑梓,造福乡民,只讲奉献,不图回报,默默地为家乡公益多做贡献。其中,梅州市荣誉市民、香港人造革大王田家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田家炳先生热心公益,不分畛域,兴学育才,多年来,他为全国各地捐资兴办公益500多宗。由于田家炳先生对社会,对祖国贡献卓著,1992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田家炳先生首批“梅州市荣誉市民”称号;1993年9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决定,将他们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886号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以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的名字来命名,以表彰他对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1994年3月26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在梅州市百花洲影剧院隆重举行“田家炳星”命名大会。从此,“田家炳星”将永载史册,与日月同辉,这是中国当代杰出人士中获此殊荣的第5人。
    
    知足常乐重实轻华
    
    “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这是田家炳先生长期以来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一贯淡泊名利,重实轻华,朴实谦逊。
    
    田家炳先生出生于1919年,书香世家的田玉湖公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他认为比做生意更为重要的莫过于教育后代。家炳先生至今还时常提起其先父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严父的言行和修养情操,对他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位闻名中外的实业家,早在1982年,田家炳先生就开始将价值10亿港元以上产业的全部收益捐出,成立专门办公益的田家炳基金会。对社会公益,他慷慨解囊,毫不吝啬,一斥千万元、上亿元,可谓泽被神州,德昭后人;然而对自己、对子女他却要求严格,从不奢侈。他常常教育子女要知足常乐,知足才有乐。
    
    田老先生在生活上知足,但在事业上却永不满足,他常说:“知足常乐,并非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在生活上知足,在事业上却要永不满足。人生活在世上的时间,对于历史长河仅是一瞬间。而历史的一瞬能量可以有多大?机会可能有多少?我看是大无边,多无限。能否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摄取,关键在驾驭,在创新,在奋发,在永不知足中进取。”
    
    田老先生从少年时期走进社会创业至今,在数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他就是怀着一股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闯荡商海,苦心经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执着追求,开创了田氏事业新局面,终于成为闻名中外的“人造草大王”。
    
    助人为乐热心公益
    
    1989年初冬,田家炳先生伉俪首次回到家乡大埔县,亲眼目睹了阔别48年后的家乡情景,他表示愿尽绵力支持家乡的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公益福利事业。在田翁的倡议下,次年春由大埔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大埔县家炳建设工程筹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工程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等10人,负责家炳工程的定项、选点、设计、预算、施工监督及工程竣工等具体工作。至1999年底止,田家炳先生在大埔县捐建学校44间、医院23间、桥梁111座、道路7条,捐建体育中心、青少年文化宫、广播电视中心等其它建筑26宗,总捐资1.2亿元。
    
    2001年4月,为尽快实现资助内地一批师范大学和重点中学的承诺,他毅然卖掉位于香港九龙的花园洋房,自己去租了一套公寓。田家炳卖屋助学的义举深深感动了买主,结果房子以5600万元成交,超出市价三四百万元。
    
    迄今为止,由田家炳先生兴办的公益事业已经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计捐资1.88亿元人民币,此外,他在香港、台北,英国剑桥大学等地办公益贡献也很多,还捐助大专院校15所,中专8所,设立了多种助学奖教基金和发展基金。1997年6月,田家炳基金会向教育部捐款300万元,资助“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同时,从1994年开始,田家炳基金会已向全国贫困地区的660所农村中小学(计划以后每年增加100所),捐赠“田家炳图书室”,每个图书室要购置几千元至1万元的图书。这些书籍,使久居山区乡村的学生如同久旱逢甘露。正如田老先生所说:“不管怎样,钱投到教育上总是不会白费的,多几个孩子升学,就多几个家庭脱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田老先生深深感到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正因如此,由于田翁的热心资助,不少山区的孩子、归侨侨眷的子女才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天伦之乐儒者风范
    
    田家炳先生在事业上成绩斐然,可谓是著名实业家、企业家,但他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妻贤儿女孝是田老先生最大的资产,这确实是富贵人家最需要却最难求得的精神上的财富。
    
    田老先生经常说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充满着天伦之乐,那我们营造的一定是欢乐和谐的社会。”“留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与后代”。因此,田老先生的子女从小受其父的熏陶,修身养性,勤俭兼优,从不贪图享受,积极支持并参与父亲在各地捐办的各项公益事业。现在的田老先生儿孙满堂,家庭幸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