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先进事迹
近5年来,重庆市侨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务院侨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庆市大发展的战略,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侨务“五项品牌工程”,整合侨务资源,充分发挥侨务团队协作机制,开拓进取,在侨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引进海外华侨华人重大项目投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进了重庆市侨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五年来重庆侨务工作取得的成绩 5年来重庆侨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专项工作在全国侨务系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得到了国务院侨办、市政府的肯定和表扬,侨务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具体表现在: 对外交往务实、活跃,有效地配合了重庆“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实施。到目前为止,重庆市侨办已建立起北美、欧洲、东南亚3条考察交流互访热线,先后组织侨务经贸考察团10多个,出访上述3线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密切联络重点社团50个、重点侨领100名,向市政府推荐一批经济科技文化交流顾问人选,海外华侨华人来渝访问考察人数逐年增多。5年来,仅市侨办直接邀请接待的重点侨胞及港澳同胞就达3,000多人次,使重庆市成为西部对外开放、海外联谊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积极探索国外侨务工作的新路子,2003年10月,市长王鸿举率政府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参加“2003年亚太地区市长峰会”,市侨办安排当地侨团领袖组织华侨华人300多人举行盛大欢迎宴会,请当地主要华人媒体进行集中报道,有效地配合了重庆代表团为申办2005年“峰会”承办权开展的相关活动,受到市领导的赞扬。 “三引进”工作成效明显,创业园区运作良好。几年来,引进海外知名大公司、大财团近100家,促成一批签约项目。其中,直接引进华商林文镜先生投资30亿元人民币整体开发南岸区铜元局(重庆长江电工厂址)半岛。引进澳大利亚ADG集团李辉先生投资5亿元人民币兴建重庆兴澳海底世界主题公园。引进菲律宾侨商张曦兴建重庆奥林匹克花园(前期投资10.5个亿)。引进菲律宾陈永栽集团所属新联商业银行在重庆设立分行。引进侨资企业英利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亿元人民币打造江北区景观大道商业中心(该项目也是侨资企业在重庆的二次投资)。协助引进菲律宾侨商黄如能先生在江北区投资30亿元人民币兴建5星级酒店及商业中心改造等。与有关部门合作创建重庆“华侨高科技园”和“华侨工业园”,使其成为华商在渝兴办实业的重要基地。建立1,200多名海外华侨华人专家、社团人才库,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一批专业人士来渝交流讲学,使重庆成为西部地区侨务系统“三引进”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为侨企服务深入细致,树典型工程扎实有效。建立了一批重点侨资侨属企业联系点,开展依法维权、排忧解难等服务和评选优秀侨资企业活动,5年来办理涉侨经济案例50件,挽回、减少经济损失3,000万元,树立6家成功侨资企业典型。 侨务扶贫良性循环,捐资助学进展显著。5年来建成市级侨务助优扶贫基地3个、农业生态型侨务扶贫试点2个。在全市30多个区县贫困地区,海外侨资捐建“侨心小学” 近70 所,捐款金额达1,000万元人民币,全市贫困归侨侨眷整体脱贫致富。扶贫助学工作,结合重庆行政区域布局特点,形成了以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渝西走廊三大板块为主要布点的模式。 侨务宣传打开局面,华文教育基地运作良好。成功组织了海外17家华文媒体“重庆采访周”活动,在海外主要华文媒体开辟了“今日重庆”专栏。在市内主要媒体已建立起经常性“重庆侨务”的专题或专刊宣传。每年邀请一批海外主要华文媒体主笔、主编来渝采访。建立起《重庆侨务》网站,创办《重庆侨界》,形成了重庆侨务上网宣传的平台。华文教育基地运作良好。 二、五年来重庆侨务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实现重庆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市侨办以邓小平侨务思想为指导,在认真总结重庆市侨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认真研讨,反复提炼,确定了新世纪侨务工作的发展思路——发挥三大优势,即直辖政治优势、陪都历史文化优势、三峡库区的商机优势。用5年时间,分三步走。第一步,建立完善的各项基础工作,确立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第二步,以抓“五项品牌工程”为主体,以“引资引智”工作为突破口,带动侨务工作的全面发展;第三步,在“五项品牌工程”全面启动,各有亮点的基础上,整合全市侨务资源,树立大侨务观念以适应侨务工作日趋社会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侨务团队协作机制,推动重庆侨务不断工作上新台阶,实现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使重庆侨务工作走上健康、活跃的发展轨道。 (二)抓好“五项品牌工程”,不断提高重庆市侨务工作水平 重庆侨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实施侨务海外交友、引资引智、为侨资企业树形象、扶贫助教、侨务宣传“五项品牌工程”。“五项品牌工程”互为基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品牌”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凝聚侨心,扩大影响,不断提高市侨务工作的水平。这是重庆市侨务工作从定性到定量、从弹性到刚性发展所形成的一条经验,也是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后使侨务工作逐步具体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三)以侨务“引资引智”为突破口,带动侨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侨务“引资引智”工作是新时期“五项品牌工程”的重点,对促进侨务工作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年来,重庆侨务工作坚持以“引资引智”工作为突破口,总结出“前期项目推介、二期协调手续、三期解决矛盾、后期跟踪服务”和“了解华商背景,熟悉引资政策,协调工作力量”等一整套侨务引资引智工作经验,主动广泛地与海外侨商联系,对接项目,推进引资引智工作的有效开展。比较成功的引资案例有: 1、林文镜先生投资的铜元局半岛3,000多亩土地(重庆长江电工厂址)整体开发项目,是全国利用外资整体改造军工企业的第一例,也是当时重庆市最大的地产综合开发项目。重庆市侨办党组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组成引进工作小组全程跟踪。谈判中发现合作方长江电工厂土地中有1,000多亩已出售或抵押,成为“死地”。合同面临夭折的危险,谈判双方均一筹莫展。市侨办及时向市主要领导反映,市委、市政府3位秘书长、召集十几个市级部门及相关银行一起协商。市侨办首先提出先将土地证调出使双方签署合同并生效,再以外方首付款迅速购置相等价值的土地重新抵押银行,几经协调终于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达到了林先生和电工厂双方均满意的效果。 2、引进澳大利亚ADG集团在重庆投资“兴澳海底世界”主题公园项目中,因南岸区政府选址与征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划要求导致项目不能进展。市侨办及时开展工作,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南岸区政府调整原方案,并说服李辉先生因原址不合防洪要求而重新调整馆址,并为其选定项目用地,解决了该项目推进的关键问题,最终使这一项目顺利落户南岸区滨江路黄金地段。 3、引进菲律宾著名侨商陈永栽集团所属新联商业银行分行落户重庆的过程中,因该项目涉及中央、地方两级金融主管部门,历时2年多。市侨办及时跟踪信息,多次向市政府专题汇报,协助新联银行与人民银行重庆分行进行协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其项目落户重庆,于2003年10月24日正式挂牌营业。 这几例引资工作的经验被重庆市政府在全市转发,并在国务院侨办主任会议上作了交流。 (四)建立团队协作机制,推动全市侨务系统整体运作 1、牵头“五侨”,使全市侨务工作的领导形成合力。积极与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政协海外联谊委员会、市侨联、致公党联系,牵头协调“五侨”建立了重庆“五侨”联席会议制度、“五侨”工作信息交流互动原则等,从而使得重庆市5家涉侨单位更团结、协调,资源共享,工作声势和力度更大。 2、加强对全市40个区县侨务工作的指导,采取分类指导和专项指导相结合。分类指导:对主城区以全面指导为主;对渝西经济走廊区域以对接项目、招商引资为主;对三峡库区及渝东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以扶贫助教为主。专项指导:以举办专题培训会、专题调研会,分片专项调研,转发地方先进工作经验等形式进行。通过分类指导与专项指导相结合,把区县侨办紧密联系、团结起来,形成上下一致的侨务工作网络。 3、加强与国务院侨办、京津沪及沿海兄弟省市侨办的联系 一是争取国务院侨办与重庆市政府联合举办“渝洽会”;二是争取国务院侨办安排重要侨团、慈善家代表团等来重庆,争取安排海外华文媒体、侨务扶贫等专项资金支持。发扬“团队”精神,加强与兄弟省(区)市侨办特别是京津沪及东部沿海省市侨办的合作交流, “借船出海”,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使重庆与京津沪及沿海兄弟省市侨务工作“快车道”有效接轨。 三、加强侨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侨务队伍建设是做好工作的保障。抓好队伍建设,关键要在干部中弘扬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工作精神。首先是加强侨办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抓模范带头作用,形成领导核心,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要通过学习教育和工作实践,不断提高侨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多出工作成绩,激励自信心,以有为去争取有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工作实践中,侨务工作的各级领导,主动关心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同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发侨务干部的聪明才智,使侨务队伍成为互相理解、团结协作、充满真情和亲情的工作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