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先进事迹
福建省是全国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华人有1,000多万,归侨侨眷600万,港澳同胞120多万。“侨”是福建省的一大特点、一大优势、一大贡献、一大促进。几年来,福建省侨办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国务院侨办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侨务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三大任务服务和为侨服务这一主题,充分发挥“侨”的独特优势,以国外侨务工作为主导,国内侨务工作为基础,围绕发展大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依法维护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办实事,办好事;加大侨务引资引智力度,为福建省“科教兴省”战略服务,促进为侨服务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统一;加强与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的联系,积极开展华文教育和侨务外宣工作,不断开拓侨务工作新领域,在为侨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立品牌,树立形象,提高为侨资企业服务的水平。 福建省有3万多家外资企业,侨资企业占全省外资企业的70%以上。近年来福建省侨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为侨资企业服务工作的力度,一手抓维权,一手抓服务,把为侨资企业服务,促进福建省投资软环境改善作为为侨服务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精心策划组织,树立侨资企业品牌,开展了“百家侨资企业树形象工程活动” ,确定了全省138家侨资企业作为省侨办跟踪服务企业,同时联合省外经贸厅开展了福建省明星侨资企业评选活动,首批评选出35家明星侨资企业,2003年又评选了95家福建省明星侨资企业,其中22家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称号。这些企业规模大、效益好、贡献突出,对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省侨办还举办了福建省侨资企业文化节,邀请海外著名侨领、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金融界代表,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代表近500名海内外嘉宾参加,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侨资企业的了解,促进了侨资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侨资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了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大力开展引资引智工作,充分利用厦门“9.8投洽会”等大型投资贸易活动,积极牵线搭桥,参与招商引资,做好对引进侨资重点项目的跟踪和服务工作,仅去年全省各级侨办参与引进项目203项,投资总额18.74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92亿美元。同时加大侨务引智力度,先后邀请了美国华盛顿大专院校校友会考察团、海外百名博士团、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林幼堃教授等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闽举办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和商务活动。创立了福建侨务经济科技网站,把220家重点侨资企业纳入网站服务平台。与全省15家国有大型企业和明星侨资企业以及10个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签订了侨务对外协作协议,培育了一批孵化基地。 福建省侨办积极为侨资企业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了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工作责任制,省侨办党组成员分别挂钩35家明星侨资企业,并根据《福建省保护华侨投资权益的若干规定》中赋予侨办的检查监督职能,对重点案件进行查办。5年来,全省各级侨办走访侨资企业1,000多人次,帮助侨资企业解决问题337件,有力地推动了为侨资企业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不断拓宽国外侨务工作的渠道。 近年来,福建省侨办加强与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的联络交流,积极组织和参与具有重大影响的社团活动,扩大海外联系面,相继举办了“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 “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第三届世界福清同乡大会”、“第三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第四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会”、“第四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第四届世界永春社团联谊大会”、 “世界舜裔联谊会第十四届国际大会”等华侨华人世界性联谊活动,促进了海外世界性福建社团的大联合、大发展,增进了海外华侨华人与福建省的合作和交流,一些有影响的世界性社团活动如“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已经成为凝聚海内外福建乡亲的一个知名品牌。 同时,福建省侨办打破传统地域的局限,开拓国外侨务工作新区域,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和新华侨华人工作,加强海外非闽籍社团的工作,成功地开辟了一些新的海外侨务工作基地。并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做好重点团组和重点人物的联络接待工作,近年来,每年接待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和知名人士300多批、上万人次。 三、依法护侨,多办实事,切实维护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福建省加强侨务法制建设,先后出台了7部地方性侨务法规,并根据这些法规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农转非”、归侨退休职工增发生活补贴、华侨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表彰办法、华侨回国定居、农村归侨特困户基本生活保障、归侨及其子女下岗再就业、侨务信访等等。这些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涉及华侨、归侨、侨眷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侨法体系。同时加大侨务执法力度,大力宣传侨法,配合省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做好侨务信访工作,查处侵侨案件,解决侨胞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省侨办出台了《福建省侨务信访工作责任制》,侨务信访办结率达到90%。福建省侨办侨政处被国务院侨办评为“全国侨务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福建省侨办认真贯彻对归侨侨眷适当照顾的原则,积极为困难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做好贫困归侨扶贫济困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归侨特困户的基本生活,扶持归难侨发展生产。在全省侨办系统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送希望活动,积极为贫困归侨办实事,办好事,做好救灾救急工作。为福建省老少边山区捐建了38所侨心学校或侨心教学楼,为贫困归侨侨眷残疾人赠送轮椅,为遭受特大爆炸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归侨侨眷筹措资金重建家园。为解决漳州市诏安建设农场、漳浦大南坂农场、万安农场归难侨的住房问题,福建省侨办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与当地政府共商解决办法,多方筹措资金100万元,并争取地方配套资金75万元,帮助这三个农场归侨建设侨居新村,进行危房改造。 四、热情服务,规范管理,促进华侨捐赠公益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福建省侨办充分发挥侨的优势,引导海外侨胞积极参与福建社会各项事业,先后出台了《福建省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条例》、《福建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表彰办法》,做好华侨捐赠服务工作,依法规范,积极促成,热情服务,保护华侨捐赠权益,协助华侨选好捐赠项目,管好捐赠钱物,进一步激发了侨胞捐赠家乡公益事业的热情,使捐赠项目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了侨乡两个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福建省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累计达96亿元人民币,华侨捐赠的项目涉及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扶贫济困等,福建省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得到侨胞的赞助,侨乡的许多重大建设项目都得到了华侨捐赠。近年来,福建省表彰了1,200多名捐赠金额超过30万元的华侨,为20多名捐赠金额超过一千万元的侨胞立碑树传,充分调动了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五、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推动华侨农场上新的台阶。 福建省有17个华侨农场,现有总人口76,616人,其中归难侨3万多人。近年来,省侨办下大力气深化华侨农场改革,改革华侨农场领导体制,把华侨农场下放到地方政府领导,使华侨农场融入当地社会,并增挂华侨经济开发区牌子,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同时妥善解决华侨农场历史呆帐和债务问题,逐步将原隶属于华侨农场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安派出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交由所在地政府,实现归口管理,减轻了华侨农场历史负担和政策性、社会性支出的负担。为稳妥解决华侨农场职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福建省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实施方案》,把华侨农场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省侨办在全省华侨农场实施“侨居造福工程”。到2003年底,全省华侨农场共完成“侨居造福工程”建设面积21万多平方米,解决了2,584户9,048人的居住困难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华侨农场面貌,在海内外形成良好影响。省侨办还积极帮助指导华侨农场转换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奔小康步伐,提出了华侨农场建设小康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维护华侨农场及其归难侨的合法权益,帮助宁德东湖塘、莆田赤港等华侨农场解决土地权益受侵害问题,促进了华侨农场的稳定。为推进全省华侨农场先进文化建设,省侨办组织全省华侨农场举办福建省华侨农场文化节。全省8个设区市侨办和17个华侨农场近2,000人参加了文化节活动,丰富了归难侨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华侨农场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省侨办加强对各华侨经济开发区的指导、协调、服务,引导华侨经济开发区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在宁德市和泉州市举办了两届全省华侨经济开发区招商会,引进147个项目,合同利用内外资5.68亿美元。同时提出了“一厂一策”的工作思路,引导华侨经济开发区根据自身区位、资源特点及基础设施状况,制定总体规划,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积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华侨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展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