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25日

侨枝嫁接出硕果

    
    在扬子江下游南岸,矗立着一座沸腾的钢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这家新近荣获“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称号的企业,是侨枝嫁接出的硕果。
    
    1993年,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情系无锡改革开放事业,慧眼相中江阴钢厂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企业,投入1.5亿美元巨资,打造出中国特钢行业中第一家合资企业。
    
    常言道“十年树木”,然而,“兴澄人”仅仅8年,便利用“侨枝嫁接”,优化出连年硕果:2001年,产钢122万吨,产钢材123万吨,其中优特钢材109万吨,成为全国第一家年产突破一百万吨的特钢企业:2002年,产钢142万吨,产钢材144万吨,其中“特钢之王”——轴承钢的产量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兴澄特钢销售收入39.68亿元,名列第341位;资产利润率8.25%,名列第70位;人均利润达8.79万元,名列第70位。
    
    公司总经理俞亚鹏,这位刚刚荣膺“中国十大科技前沿人物”殊荣的“特钢少帅”,如此解说兴澄特钢的历程:计划经济年代的“游击队”,改革开放时期的“突击队”,21世纪角逐世界特钢市场的“奥运队”。
    

回首往事 艰辛创业

    
    江阴钢厂的前身是1959年创办的江阴要塞农具厂,当时总资产33000元,小集体性质,以生产铁木农具为主。1970年,该厂仿制德国样机,造出1.5吨工频感应电炉,结束了江阴“手无寸铁”的历史,遂改名为江阴钢厂。
    
    计划经济年代,钢铁是至为重要的物资,国家统一调控其生产和分配。江阴钢厂这个国家计划榜上无名的地方小厂,无沦是原材料供应,冶炼辅料采购,设备购置,还是钢铁成品销售,无一不是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见缝插针”。终于,江阴钢厂和江苏众多的乡镇企业一样,硬是靠“艰苦奋斗,勤俭办厂”的创业精神,创出了“苏南模式”经济发展之路,闯上了钢铁产业的发展征途,到1993年,形成年产21万多吨普钢、17万多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成为年创税金2800万元的企业。
    

引进侨资 科技兴厂

    
    1993年,面对香港荣智健先生的投资,“兴澄人”敏捷地抓住这天赐良机,与其一举签定协议,成立合资企业——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由香港出资方三号人物李松兴先生任公司董事长,原总工程程师俞亚鹏仟总经理。自此,“兴澄特钢”真正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快车道,高歌猛进。
    
    回望合资近10年的历程,俞亚鹏认为,首先是企业依托与侨资的合作,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其次是作出了由普钢发展特钢,靠科技兴厂的战略决策。
    
    合资后,董事会即明确要引进国际一流装备,确保技术水平20年不落后。于是从德国全线引进了“四位一体”的短流程优特钢生产线,采用计算机三级管理,实现全线自动化生产,采用国际上10多项先进工艺技术,被国家冶金工业局称之为“特钢生产第一线”。在这条生产线上,从废钢入炉到轧制出成品仅需6个小时,吨钢冶炼电耗为330度,比同行平均低200度,吨钢电极消耗为1.0Kg,比同行平均低0.4Kg,热送比达80%,吨钢综合能耗为0.35吨标煤,居全国电炉钢企业第一。因此,国家科技部将兴澄特钢这一“特殊钢生产工艺与装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日,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这是全国冶金行业的第一个项目。
    
    侨资壮大了企业,科技培育出优质产品。如今兴澄生产的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13项指标名列全国同行之首。兴澄产品同时获得10多项国际市场“绿卡”。
    
    2002年,兴澄特钢全面贯彻IS09001(2000)、QS9000和IS014001三项国际管理标准,这是兴澄产品全面走向世界的绿色通行证。
    
    2002年12月中旬,在中国认证监督委员会监督下,一举通过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的现场审核,成为通过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江苏省第一家钢铁企业。
    
    

“特钢少帅” 笑谈明天

    
    猛将起于卒伍,名士出于山林。兴澄特钢总经理俞亚鹏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1956年出生,18岁那年高中毕业后进厂做电工。他的好学与聪敏,使他成为全国钢铁企业罕见的32岁的总工程师,38岁的高级工程帅……直到2003年被评为“中国10大科技前沿人物”。
    
    俞亚鹏表示,如今,中国已是世界钢铁大国,但还不是钢铁强国,特钢产业尤显滞后。面对21世纪,我们必须勇于挑战自我,挑战对手,挑战未来,不断创新,开发一个又一个新的优质产品,力争在“十五”期间建成—个装备现代化、生产专业化、品牌国际化、经营规模化的特大型钢企业,努力跻身世界特钢企业10强行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