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山县定点扶贫工作简介
1994年9月,国务院确定广东省阳山县国务院侨办定点扶贫县。我办党组既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确定由经济科技司牵头负责定点扶贫工作,中国中旅集团、香港中旅集团公司和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分别负担扶贫资金的筹措,责成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定点扶贫项目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国务院侨办定点扶贫工作十分重视,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同志和李海峰副主任等领导同志曾多次到阳山考察,郭东坡主任上任后也亲自过问此事。华侨城党委和指挥部对此项工作也非常重视,党委书记、指挥部主任任克雷同志和分工此项工作的副主任聂国华同志等领导同志多次赴阳山调研,确定扶贫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监督进展情况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总之,国务院侨办的三大企业——华侨城集团与香港中旅集团、中国中旅集团一起,共同承担了对阳山县的定点扶贫工作,为阳山人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截止1997年底,国务院侨办共提供扶贫资金1100余万元。其中:养猪扶贫专项低息贷款300万元;移民安置经费200万元;成人中等专业学校500万元;1996年年阳山县遭受特大水灾,我办及三大企业共捐资47万余元;养猪扶贫专项贷款利息收入补充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经费27.9万元;华侨城各单位及个人共捐款32.15万元;其余为华侨城捐赠的衣物、食品及日用品等实物。 从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看,基本上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养猪扶贫专项贷款促进了该县生猪发展,1997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58.54万头,比96年增长5.42%,解决了该县生猪多年供应不足问题,作到自给有余,部分外调。其中贫困户饲养14800头(户均3.7头),占全县生猪饲养量的2.5%,产值867.6万元,纯收入336.5万元,收益率达38.8%。移民安置经费200万元帮助该县东山乡全部人口迁移到较为发达地区,共有473户,2061人受益。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投资500万元,与阳山县共同兴建阳山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工程于1996年9月16日奠基,于1997年底落成,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题写了校名。学校全日制学生将达700名,业余班学生将达300名。 二、提供300万元扶贫低息贷款,贷给阳山贫困户养猪。在此推动下,阳山县养猪业逐年发展,1996年生猪饲养量由原来的37万头增加到555万头,出栏量243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61%;农村人均纯收入1654元,比上年增长20.9%。1997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58.54万头,比96年增长5.42%,解决了该县生猪多年供应不足问题,作到自给有余,部分外调。同时,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快增加。 三、捐款200万元,帮助阳山特困区东山乡全部人口迁到较发达地区,共有473户,2061人受惠。 根据《阳山县1997年扶贫工作汇报》有关统计数据,一九九七年,阳山县各级领导针对4031户,21843人的绝对贫困对象实行“千干扶千户”,层层建立脱贫责任制,打好扶贫攻坚战略,成效十分显著。全年共筹措扶贫发展资金801.8万元,户均1989元,安排生产项目24991个,实现总收入3394.8万元,纯收入2654.1万元,户均6584.2元,人均1215.08元,比1995年人均533元增加682元,增长128%。绝对贫困人口由21843人(4031户)减少到1881人(443户),由占全县总人口49.1万人的4.45%下降到0.38%,达到广东省绝对贫因人口(年人均纯收入按90年不变价500元以下)不超过1%的标准。全年脱贫人口19622人(3588户),其中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的占89%。数据表明该县已实现广东省于1997年摆脱绝对贫困的总体要求。 广东省阳山县实现总体脱贫后,1998年国务院又确定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为我办新的定点扶贫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