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侨办领导 主要职能 组织机构
海外联谊 文化宣传 华文教育 经济科技 国内侨务 政策法规
地方侨务 侨爱工程 海外乡情 定点帮扶
通知公告 政务服务 课题研究 信息公开
视频专题 中国侨网
今年年底,在加拿大的大温哥华地区的市镇选举中,将第一次有华人组织的政党参加,这也是首个代表华人利益的政党在加拿大参加市长选举,这个党就是民族联盟党。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落户加拿大,华人的生存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华人的社会地位并未因此获得提高。2007年,一个最初仅有8名党员的小党——民族联盟党,在温哥华正式成立,这个党虽小,意义却不寻常,因为这是加拿大乃至北美首个由华人组建并主导的政党,在全球范围内,也首开第一代华人移民自发组党的范例。近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该党领袖陈卫平,深入了解了这个党是如何为在加华人谋取权益的。 没有一分钱赞助 50岁的民族联盟党领袖陈卫平,2000年才移民加拿大,从事房地产。2007年6月,陈卫平和三位好友在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正式宣布建立民族联盟党。除了他之外,该党另外三个创立者,一个做导游,一个搞装修,另一个还在西蒙弗雷泽大学读书,都跟政治根本不沾边。由于政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花费,而且都是党员共同出资的,至今也没有拉到一分钱赞助,因此,为确保正常活动,陈先生买了一套小公寓作为党的总部,自己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在采访陈卫平的当天,温哥华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不过,陈先生并没有因此与记者爽约。陈先生对这次采访相当重视。在接受采访之前,陈先生就要求记者提前给他发邮件,把采访的要点全部告诉他。等到采访当天,记者发现他已经准备了足足三页的材料。在与记者聊了一会儿家常后,记者就在他租住的公寓的俱乐部里,与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 要把影响力扩展到整个加拿大 在问到陈先生为什么组建这个政党时,他说,组建政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海外华人在加拿大始终没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政党,没有人来真正保护我们的权益。陈先生感慨道,近十多年来,大批中国高知识分子来到加拿大,但其中许多人却从事低级体力工作,这一切“主流”政客们非常清楚,却没有一个政治家出来为我们华人说话,相反,利用政策歧视华人的现象屡屡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外华人远离当地政治,这等于放弃了对政策法规的影响权。另一方面,华人疏远政治,在当地人眼里便被理解为对社区建设和他人疾苦漠不关心,在西方人的眼中如当年看待犹太人一样,认为只是一群专注于赚钱的动物。要扭转这种不公平,依靠“主流”政党的慈悲是不行的,华人必须运用当地政治规则,组建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用合法手段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发出自己合理的呼声。 陈先生告诉记者,该党现有党员104名,在卑诗省登记政党中名列第5,目前经费和人手都很困难,由于缺乏稳定的财政来源,所有党员都是业余的、义务的,平常还要为各自工作奔忙。但建党半年多来,影响力在持续增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打算把今年11月的选举当作练兵,在一两个有一定基础的城市推出全套“影子市府”(1个市长、8位议员、6位学部委员),作为一个整体团队参加竞争,虽然初出茅庐的他们此次初战并无必胜把握,但通过选举,既能向更多的人宣传本党的理念,也能积累参选的经验、锻炼参选人和选举组织者,更有望借此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基层网络和筹款渠道,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至于未来,他们考虑在党员人数达到500人的标准线之后,申请注册联邦政党,把影响力扩展到全加拿大。 很难获得华人支持 谈到组党前后的感想时,陈先生坦言“难”: 虽然新一代华人觉悟较高,也乐于助人,但华人“各扫门前雪”的狭隘心态在某些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一盘散沙”的局面积重难返,要想凝聚华人这盘沙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几代人的心血。陈先生说,从组建政党到准备参加选举,说服华人勇敢地站出来,甚至比经费匮乏更让他感到疲惫和艰难,一些同胞在私下很活跃,但就是不敢站出来;更有一些平时很熟的朋友,在他组党后或形同陌路,或冷若冰霜,让他觉得很痛心。还有一些华人不能真正理解政党的含义,把党当作那些互助、联谊性的社团,当发现加入民族联盟党非但没有“油水”反倒要无私奉献时,便开始抱怨和退缩,他们不懂得,社团的帮助只是低层次的,而政党却是在为华人社区的整体和未来奉献和奋斗。 在结束采访前,陈先生对记者表示,大陆媒体理论水平高,而且旁观者清,可以从更高、更深的视角分析海外华人整体层面上的问题。他希望大陆媒体能够刊登更多深度分析性质的文章,以启发各地海外华人群体,共同为全球华人的形象而努力奋斗。(环球时报)
今年年底,在加拿大的大温哥华地区的市镇选举中,将第一次有华人组织的政党参加,这也是首个代表华人利益的政党在加拿大参加市长选举,这个党就是民族联盟党。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落户加拿大,华人的生存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华人的社会地位并未因此获得提高。2007年,一个最初仅有8名党员的小党——民族联盟党,在温哥华正式成立,这个党虽小,意义却不寻常,因为这是加拿大乃至北美首个由华人组建并主导的政党,在全球范围内,也首开第一代华人移民自发组党的范例。近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该党领袖陈卫平,深入了解了这个党是如何为在加华人谋取权益的。
没有一分钱赞助
50岁的民族联盟党领袖陈卫平,2000年才移民加拿大,从事房地产。2007年6月,陈卫平和三位好友在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正式宣布建立民族联盟党。除了他之外,该党另外三个创立者,一个做导游,一个搞装修,另一个还在西蒙弗雷泽大学读书,都跟政治根本不沾边。由于政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花费,而且都是党员共同出资的,至今也没有拉到一分钱赞助,因此,为确保正常活动,陈先生买了一套小公寓作为党的总部,自己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在采访陈卫平的当天,温哥华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不过,陈先生并没有因此与记者爽约。陈先生对这次采访相当重视。在接受采访之前,陈先生就要求记者提前给他发邮件,把采访的要点全部告诉他。等到采访当天,记者发现他已经准备了足足三页的材料。在与记者聊了一会儿家常后,记者就在他租住的公寓的俱乐部里,与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
要把影响力扩展到整个加拿大
在问到陈先生为什么组建这个政党时,他说,组建政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海外华人在加拿大始终没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政党,没有人来真正保护我们的权益。陈先生感慨道,近十多年来,大批中国高知识分子来到加拿大,但其中许多人却从事低级体力工作,这一切“主流”政客们非常清楚,却没有一个政治家出来为我们华人说话,相反,利用政策歧视华人的现象屡屡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外华人远离当地政治,这等于放弃了对政策法规的影响权。另一方面,华人疏远政治,在当地人眼里便被理解为对社区建设和他人疾苦漠不关心,在西方人的眼中如当年看待犹太人一样,认为只是一群专注于赚钱的动物。要扭转这种不公平,依靠“主流”政党的慈悲是不行的,华人必须运用当地政治规则,组建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用合法手段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发出自己合理的呼声。
陈先生告诉记者,该党现有党员104名,在卑诗省登记政党中名列第5,目前经费和人手都很困难,由于缺乏稳定的财政来源,所有党员都是业余的、义务的,平常还要为各自工作奔忙。但建党半年多来,影响力在持续增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打算把今年11月的选举当作练兵,在一两个有一定基础的城市推出全套“影子市府”(1个市长、8位议员、6位学部委员),作为一个整体团队参加竞争,虽然初出茅庐的他们此次初战并无必胜把握,但通过选举,既能向更多的人宣传本党的理念,也能积累参选的经验、锻炼参选人和选举组织者,更有望借此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基层网络和筹款渠道,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至于未来,他们考虑在党员人数达到500人的标准线之后,申请注册联邦政党,把影响力扩展到全加拿大。
很难获得华人支持
谈到组党前后的感想时,陈先生坦言“难”: 虽然新一代华人觉悟较高,也乐于助人,但华人“各扫门前雪”的狭隘心态在某些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一盘散沙”的局面积重难返,要想凝聚华人这盘沙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几代人的心血。陈先生说,从组建政党到准备参加选举,说服华人勇敢地站出来,甚至比经费匮乏更让他感到疲惫和艰难,一些同胞在私下很活跃,但就是不敢站出来;更有一些平时很熟的朋友,在他组党后或形同陌路,或冷若冰霜,让他觉得很痛心。还有一些华人不能真正理解政党的含义,把党当作那些互助、联谊性的社团,当发现加入民族联盟党非但没有“油水”反倒要无私奉献时,便开始抱怨和退缩,他们不懂得,社团的帮助只是低层次的,而政党却是在为华人社区的整体和未来奉献和奋斗。
在结束采访前,陈先生对记者表示,大陆媒体理论水平高,而且旁观者清,可以从更高、更深的视角分析海外华人整体层面上的问题。他希望大陆媒体能够刊登更多深度分析性质的文章,以启发各地海外华人群体,共同为全球华人的形象而努力奋斗。(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