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海外华侨华人与实施“走出去”战略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2009年01月12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 王琳

  全球一体化不仅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它是未来一种国际体系,这个体系将取代冷战时期形成的已有体系。国际化有自己的原则和逻辑,他的原则和逻辑将影响经济,环境,区域政治和教育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经济一体化就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去跨国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种表现,目的是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走出去”战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和发展部两个研究部门的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增长速度大体上能够保持年均8%-8.5%,到2010年人均GDP为1700-2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邓小平同志1984年指出:“我国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怎么办?统统在国内销?什么都自己造?还不是要从外面买进来一批,自己的卖出去一批?” 他还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也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大战略。”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要发挥好对外开放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

  如果说“引进来”的实质是以市场换投资、换技术,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单向融合,“走出去”的实质则是以投资换资源、换市场;“走出去”战略,可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二、华商——“走出去”的桥梁

  海外华侨资本经过明朝中叶的步形成阶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总量有较大增长;二次世界大战后,外侨资本向所在国民族资本的转变、由家族资本向现代资本的转变、由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变。华侨资本经历动态的、曲折的历史过程成为居住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外华人家族企业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出发,追随时代浪潮,果断抛弃了传统家族企业的某些弊端,充分吸收了西方企业先进的资本运营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应对市场变化极其灵活的一种企业形式。不仅保持了本企业的长盛不衰,而且它的存在和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东方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大师彼得•德拉克在探讨华商问题时,认为“华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研究华商问题是21世纪的重要课题,华商的管理模式将替代日本的管理模式成为世界管理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华商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中国企业家走向世界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模式。

  200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6亿美元。目前华侨华人、港澳投资者在境内创办的企业约占外资企业的70%,投资额约占利用外资总额的60%以上。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中国内地已建立的60多个创业园区内,华侨华人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内资是支持中国经济的第一力量的话,海外华商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支持中国经济的第二力量。这支力量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共同成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24年不仅由传统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型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化,在凭借特有的华商网络和适应驾驭市场的经验,帮助和影响中国内地企业家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实现从计划到市场的平稳转轨过渡。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华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经济社会,在中国投资的海外华侨华人,同样经历着这个时代变迁所带来的阵痛,并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而成熟,这种成熟表现为,了解中国的政策,熟悉了中国的各级政府和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对中国了解为支持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条件,将成为是一支启发中国内地企业更快、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商业社会的力量。

  海外的华商熟悉祖籍国国情,融入了居住国社会,事业有成,是当地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海外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和商业网络,金融网。在遍布全球的华商之间,存在着一个以宗亲关系、乡土关系和行业关系串联而成的商际网络。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曾把它比作电脑互联网:“那是很隐形的、复杂微妙的网络,华人家族企业其实就是宗亲和同乡之网,许许多多小网交织成一大面铺盖全球的网络”。金融网络是海外华人经济的核心,它起始於海外华侨汇款业务和传统融资形态的典当业,随着海外华人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华人居住地向世界的扩散,华商业务国际化的趋势增强,海外华人金融网络也就随之延伸和扩大,成为促进各国、各地区贸易投资的桥梁。与贸易网络、金融网络相连的是海外华人财团网络。这一点发达国家也都是如此,是市场经济、股份制经济的必然归宿。海外华人财团网络是华商传统的以“夥伴制”为核心的商帮向现代股份制发展和国际化的结果,在贸易、金融以及其他重要经济领域,各大财团在追求自我充实的同时,互相参股,采取多种跨国经营模式,在世界市场上驰骋,成为与西方国家财团抗衡的巨大力量。华商网络是能够迅速反应并提供多元化选择的商贸金融网络。它能帮助华商有效地避开政策限制或地区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分散风险;及时引进技术,直接参与新型产业及上游产品的销售;拓展营销渠道,适时、有效地占领市场;融通资金,连结成具有广泛覆盖面的贸易金融网络。熟悉国际商业惯例,法律法规、财务税收制度,他们在海外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宝贵财富。

  三、华社团——“走出去”的人才资源

  中国是向海外移民最多的国家,海外华侨华人在异域他乡, 繁衍生息开拓进取组建了众多的华人社团,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初,海外华人社团已达1万多个,这些社团按照组织规模有:地区性、全区性和世界性社团,按照特点有商人,专业人士社团,和按照功能分为政治,经济、教育、联谊和服务社团。伴随着留学浪潮自一九七八年至二OO三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七十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是史无前例,专业人士社团吸收了新生代华侨华人和海外留学人员。

  在美国,八九十年代以来成立了大量经济、学业型华人社团。其中包括: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中国旅美学生商业协会、美国中国留学生企业家协会,美国大中华中美总商会,美国硅谷华人半导体协会,美国华源科学技术协会,美国爱荷华州华人协会,美国美中商社,美国大底特律地区中国人协会。加拿大新型留学生社团也十分活跃,如加拿大中国商会,加拿大专业人士协会,加拿大北京旅加联谊会,加中经济促进会,加拿大温哥华大专校友会,多伦多中国商业俱乐部等就很有代表性。为了更好地联合更多的改革开放以来出国和往来东西方的高层次的人才,团结广大的在美国、加拿大和南美的新侨和留学人员,成立了美洲新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代表了几十家年轻一代在美国、加拿大和南美洲的主流新华侨华人团体。例如:美国华人教授科学家学社是一个美国全国性的,以华人华侨教授及科学家为主的专业学术团体有2500多名华人教授﹑科学家在美国的大专院校工作,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能够凝聚智能和力量,共同推进中美科教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献计献策。

  欧华联会是1992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下属会员社团已扩展到20多个欧洲国家,300多个会员社团,占整个欧洲华侨华人社团总数的一半,是欧洲华人社会中最大、最具影响力和广泛性的跨国洲际性的华人社团组织。“欧华联会”与 “欧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欧华联会”的会员社团分布在欧洲各国,并在居住国华人社会发挥主导作用,它们为促进欧洲各国与中国的经贸、政治、文化往来,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赈灾救灾、抗议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反独促统,推动中国的统一事业等方面均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海外华人专业社团这一重要力量,1993年3月在原国家科委政策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开展了"旅美华人学术团体调查研究"。通过向我驻美国使、领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外国专家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国外智力引进办公室的有关业务部门进行调查。并于1994年9月内部出版华人学术团体。包括美国西部、东部、南部、中部地区的48个主要华人学术团体。为科研、教育、经济和侨务科技合作与交流提供参考。

  新生代的华社团成员,不少人在国外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获得硕士、博士、MBA等相关的学位,有的甚至在国外公司长期工作过,在得到西方国际化大公司的规范化熏陶与磨砺后,逐渐从底层做到中高层经理人,逐渐分化为两类:一类是继续成为更高一层外企职业经理人,而有的是在做到一定职位后,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这批人年富力强,富有开拓性和进取心,有创业和在企业实践成功的经验,有放眼全球的国际化眼光,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他们学贯中西、东西合壁,既了解西方的商业规则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也深谙中国之道,把西方的国际化准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为中国迎接全球经济化的挑战和实施走出去的重要人才资源。

  四、侨务部门为“走出去” 战略服务

  华侨华人士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力量,是我国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随着华侨华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的扩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华侨华人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他们最早到祖籍国来投资;1979年-1994年16年间,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940亿美元,其中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额达685亿美元,占70%,这些投资对于中国拟补建设资金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兴城市的崛起,增加出口创汇, 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交通和旅游事业的用发展, 以及解决劳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都起着重大作用,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侨务部门由于掌握着这种独特的资源,有着别的部门不具有的优势,侨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中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为了能够提高为“走出去”战略服务的能力,侨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三大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长期的侨务工作使侨务部门与海外的华侨华人建立密切的人脉关系,随着大侨务概念的提出各省侨办都将全世界的华侨华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通过各种渠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我们特有的海外人力资源,拥有这批资源是侨办开展侨务工作的基础。组织优势,侨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可以利用职能部门的优势,与政府的各有关部门进行交流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展侨务工作;信息优势:侨务部门同时掌握国内国外两种信息,通过开展各种各类的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搭建交流的平台,使这两种信息能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发挥信息的作用。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优势,侨务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尤其是科技类的活动应该向专业领域延伸,在向专业领域延伸的同时强化专业特点,细分专业领域,强化各类论坛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要注重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海交会就是侨务部门的最好的民间社团,是政府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参与更多的中介、信息,咨询、链络和为华侨华人服务的职能,应该发挥好海交会作用,促进国内企业界与国外的华商组织和华社团的交流与合作。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