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文教育日益受重视 美国中文热潮方兴未艾(2)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2009年05月07日

  现状:中文热背后存隐忧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在不断升温的中文热背后,美国中文教育也面临一些隐忧和挑战。

  首先,各地发展不平衡,民众尚未真正意识到中文的重要性。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民调显示,只有11%的美国父母认为,让孩子学中文很重要,而82%的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学习英文很重要。

  该委员会主席鲍顿表示,这种不平衡显示,美国民众虽然逐渐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做好准备迎接中国崛起。美中关系正处于微妙阶段,语言教育是两国加强相互理解的关键渠道。

  犹他州州长亨茨曼强调,没有比语言文化在太平洋两岸架起桥梁更重要的了,如果犹他州能做到,美国其它地区更应当能做到。

  其次,中文项目一哄而上,难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

  南佛罗里达大学中文副教授谢博德说,当年他学中文时,有中文系的大学肯定都不错,而现在到处都有中文系,但质量参差不齐。

  他认为,美国学生中文学到高级时,要进一步提高很困难,问题在于美国的大学没能将语言与文化融合起来。不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文也就很难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由于师资严重缺乏,许多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专业训练的华人在当中文老师,而一些中文水平不高的美国人也勉为其难地教中文课。

  中国国家汉办副主任王永利透露,汉办2005年到2008年共向美国派遣了近800名中文教师,分布在36个州的学校里教授中文。他表示,现在孔子学院在美国已有一定规模,下一步主要是抓质量。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汉办与美国大学合作,开办汉语教师的执照项目,培养当地教师,已在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等地开展。

  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全生呼吁,美国的孔子学院应加强学术交流,共享资源,在师资培训方面开展合作。

  第三,中文教材本地化势在必行。中国国内针对北美汉语教学提供的教材有2000余种,但很多教师反映现有教材没有实现美国本土化,不符合美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环境,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对此,中国汉办和国务院侨办都表示,很重视这个问题,会不断改进,但解决起来并非朝夕之功。

  学生艾克雷:学中文使中国不再遥远

  17岁的艾克雷(Eric Emer)是芝加哥郊区的高三学生,学习中文刚3年,最近在全美中学生“汉语桥”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艾克雷来自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上层白人家庭,与中国没有任何渊源关系。

  他告诉记者,学中文之前,只觉得中国非常遥远,对中国一无所知。

  3年前,艾克雷所在的高地公园高中开设中文课,只因为中文字看起来很不一样,很有意思,他选择了中文。他说:“我知道学中文很难,但我是一个有雄心的人,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

  艾克雷功课门门优秀,他把认真劲儿用在学中文上,进步很快。他的发音标准,靠字正腔圆的朗诵,他得了全美中学生中文演讲比赛的第三名。

  艾克雷说,学中文时声调和汉字笔划最难。不小心很容易闹笑话,比如把“饺子”说成“脚趾”。为了帮助学生发音,老师把电子琴都用上了,上中文课时像音乐家,写汉字时又像画家。

  说起自己的高材生,艾克雷的老师王玮芳充满了怜爱之情。来美15年,见证中文热在美国的兴起,3年前开始当中文教师,王玮芳倾注了很多心血,光给孩子取名就字字斟酌:司紫薇、艾杰平、孔月娥,既要与他们的英文名字谐音,又要有中文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王玮芳体验着中美文化的差异。她说,美国的孩子独立性强,比较自由散漫。王玮芳就在中文课上引进起立、鞠躬的仪式,体现师生互相尊敬,还让学生轮流当班长,培养他们的负责任意识。

  王玮芳说,要让美国学生喜欢中文,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寓教于乐很重要。为此她使出“十八般武艺”,教学生炒饭、包饺子,让美国学生感受中餐文化;为了讲解中文动词,她连太极拳都用上了。

  让她欣慰的是,不少学生通过学习中文,对中国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甚至连他们的家长也开始了解中国。现在《北京欢迎你》成了他们学校最流行的中文歌曲。

  艾克雷今年夏天要去中国参加夏令营。明年即将上大学的艾克雷瞄准斯坦福大学,原因是那里的中文系很强,也有他想上的经济和工程专业,还有一个原因,那里离中国更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