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李海峰《求是》撰文谈侨务:锐意进取开创新局面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2012年01月01日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侨办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对“十二五”侨务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精会神,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侨务工作科学化水平,确保“十二五”侨务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一、侨务工作要在为国家大局服务中开创新局面

  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侨务工作的根本要求。侨务工作要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贯彻科技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侨务工作对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的作用。特别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以政策、感情、事业和待遇吸引高科技人才,重点做好华侨华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荐工作。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全球市场资源和商务网络优势,为我国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服务。做好海外侨领、科技英才、知名侨商、杰出人士联络和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和服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国最高利益,也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和强烈愿望。要引导侨胞以各种形式积极地联合开展反对“台独”、“藏独”、“东突”分裂势力的斗争;引导侨胞按照拥护祖国统一不分先后的原则,团结一切“反独促统”的人们,壮大拥护中国和平统一的力量;引导侨胞加强与住在国政府、人民和社会团体及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增进他们对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各项政策的理解;引导侨胞在与台湾同胞交往过程中,传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智选择,促进两岸同胞形成共识,团结起来,积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为国家外交战略服务。要围绕国家外交总体战略,积极拓展侨务公共外交,通过侨务工作渠道沟通中国与世界,增进外界对中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推动广大侨胞在增进我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侨胞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安全、人权等重大问题上,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以各种适当方式向当地政府和民众表达。引导侨团和侨领与住在国政府官员和有关社会组织负责人加强联系,积极参加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和公共事务。热情邀请他们参加侨社举办的各种活动,诚恳联系他们到中国参观游览和考察活动,使他们了解中国悠久伟大的历史与和平发展的现状,化解他们认识上的误区,形成与中国友好关系。

  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服务。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国家软实力,需要加强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坚持“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加强各种民间文化交流,努力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以满足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对优秀文化需要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与时代气息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元素,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引导侨胞积极支持和参加我国在有关国家开展的有组织、有规模、水平高、影响大的文化活动。大力扶持海外侨胞自主创办的各类文化学术团体,培养一批文化骨干,鼓励海外侨胞与当地主流社会共同举办中华民族节庆活动。

  二、侨务工作要在为侨服务、推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开创新局面

  要保护和涵养侨务资源,坚持全心全意为侨胞服务,按照培育、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从多方面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加强壮大海外侨力。要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重视寻找合作机会,拓展合作领域,既吸引侨胞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多做贡献,又保障侨胞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壮大自身实力,大力支持侨胞在住在国发展事业,从根本上保持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加强维护侨胞权益。要落实侨务政策法规,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积极协助我国政府加强对海外华侨的领事保护,维护海外华侨的正当权益。加强侨务信访工作,认真化解纠纷,推动重点侵侨案件的查处力度,保护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我国的合法权益。加强侨法宣传力度,帮助广大归侨侨眷学法、守法、用法,提高全体公民依法护侨意识。

  加强改善归侨侨眷生活。要健全侨务扶贫救助机制,着力救助散居困难归侨侨眷,保障归侨侨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实现“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推动华侨农场与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

  加强构建和谐侨社。要引导海外侨胞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更好成就事业、在海外长期生存发展。引导广大侨胞遵守住在国法律、尊重当地的民风习俗,为当地民众多做好事善事,与当地民众和睦共处。引导侨团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发挥侨团的主导作用,依靠广大侨胞齐心协力构建“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侨社。引导建立侨团之间协调与联合会议机制,化解纷争、和衷共济,互助合作、共谋发展,形成海外全体侨胞大团结、事业大发展的新局面。

  加强拓展华文教育。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特性和增进团结的精神纽带。要大力支持海外华人社会开展华文教育,协助海外华文学校建设,加强华文教材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国内侨校建设和扶持力度,吸收大批侨胞子女来华留学,办好国际华文远程教育网络,扩大华文教育范围;充分发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和国内华文教育基地的作用,持续办好海外青少年参加“中国寻根之旅”等活动,让侨胞子女在中国环境中认知、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和感情,使几千万侨胞在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加强华文媒体合作。要扩大海外侨胞华文媒体在华人社会的覆盖面,大力支持海外华文媒体工作,建立交流平台,加强网络化建设,提供新闻资源和版面,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强大合力,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报道中国和侨胞住在国情况,反映侨胞在当地的表现与贡献,广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使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中国,营造有利于侨胞生存发展的舆论环境。

  大力培育友好力量。要深入开展联谊活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参观访问、座谈研讨等方式,加大与海外侨团侨领、科技精英、知名华商、华裔青年杰出人士的思想文化交流力度。深入做好联系海外侨胞重点人士和引导培养华裔新生代骨干力量的工作,增进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对祖(籍)国的深厚感情,培育对中国友好的力量。

  三、侨务工作要在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中开创新局面

  要认真总结侨务工作历史经验,深入认识侨务工作规律,更加注重侨务理论、工作机制、方式方法、载体创新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侨务工作科学化水平。

  以侨务理论建设为先导,推动侨务工作科学化。要贯彻落实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准确把握世情、国情、侨情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深入研究有关国家对华侨华人政策变化与侨胞处境变化的问题、侨胞与住在国利益群体在经济全球化中竞争与合作的问题、深化侨胞对祖(籍)国情感与保持中华民族特性的问题、吸引侨务资源为中国发展服务与保护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我国侨务政策创新的问题等。加强对侨务工作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侨务理论,及时将理论创新成果转变为决策、措施和制度。加强研究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统一的侨胞数据库,为侨务理论研究创造良好条件。

  以侨务工作方法创新为手段,推动侨务工作科学化。要树立世界眼光,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辩证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现阶段侨务工作中带有方向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科学谋划侨务工作。科学分析侨务工作的形势与任务,正确处理侨务工作的重大关系,统筹全局、兼顾各方、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加强与涉侨机构和行政、司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侨务工作的生动局面。及时总结和推广侨务工作典型经验,努力做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以侨务工作机制创新为保障,推动侨务工作科学化。要进一步完善决策和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侨益机制,以解决侨胞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侨务工作协调机制、侨务资源管理机制、服务侨胞工作机制、护侨情况反馈机制、侨务信访工作机制,促进国内侨务工作为基础与国外侨务工作为主导相协调、侨务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涵养相统一、涉侨部门职能发挥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结合,推动侨务资源产生集聚效应。

  以侨务工作载体建设为依托,推动侨务工作科学化。要继续办好多年来侨办系统开展的“侨爱工程”、“归侨侨眷关爱工程”、“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中国寻根之旅”等品牌活动,为侨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支持。拓展和挖掘侨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建设和创新载体,充分整合侨务资源,把品牌做深做细做精做优,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力、感染力和辐射力,推动侨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侨务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础,推动侨务工作科学化。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热爱侨务事业的要求,加强侨务干部队伍培养教育,增强侨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让人民满意、让侨胞满意作为检验侨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从严要求,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开创“十二五”侨务工作新局面。(来源:求是,作者:李海峰)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