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海外乡情 > 正文

侨领李振健:让印尼各族了解华人对印尼的贡献

2017年06月05日 14: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走过40余年的风雨历程,寄托了印尼华人的情怀和梦想,已成为 “摒弃门户之见,超越地域宗亲,代表最广泛华人利益”的华社典范。 图为该基金会主席李振健(左)、副主席徐晋鸿(右)介绍基金会

  中新网印尼万隆6月4日电 题:侨领李振健:让印尼各族了解华人对印尼社会的贡献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6月4日,印尼万隆,一个爽朗的星期天。

  平时忙于自家商务的李振健,早早就到公益华社渤良安福利基金会处理完公务后,与往常一样,到一楼的百氏祠茶艺室,与一群爱茶人一道,神清气爽地泡上一泡醇厚的福建乌龙茶。

  百氏祠是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创建的“华人之家”。由李振健父亲李湘生创办于1976年的该基金会,走过40余年的风雨历程,寄托了印尼华人的情怀和梦想,已成为 “摒弃门户之见,超越地域宗亲,代表最广泛华人利益”的华社典范。

百氏祠内供奉的华人祖宗牌位有整整100座。 林永传 摄
百氏祠内供奉的华人祖宗牌位有整整100座。 林永传 摄

  百氏祠内,下中国象棋的、弹奏中国乐器的、唱歌的、跳舞的,煮菜秀厨艺的……百多号人其乐融融的热闹场景。

  “这是万隆华人的家,每个周末都这般热闹融洽,大家在这边交流互动诉乡情”,李振健对中新网记者介绍说,每年春秋两季,这里都要举行祭祖盛典,万隆所有华人姓氏的代表都会参加。

  “我们是用全猪全羊的中国最传统礼仪祭祀的”,李振健说,百氏祠供奉的华人祖宗牌位有整整100座,各姓氏先集体祭祀后,再到各姓的宗祠各祭各的,“这里已成为印尼万隆华人的一个心灵家园”。

该基金会2011年创办“华人历史纪念馆”。图为该基金会主席李振健(右)、副主席徐晋鸿(左)介绍纪念馆内陈列展示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林永传 摄
该基金会2011年创办“华人历史纪念馆”。图为该基金会主席李振健(右)、副主席徐晋鸿(左)介绍纪念馆内陈列展示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林永传 摄

  “除了促进华人的和谐团结外,更重要的,我们要让印尼其它民族的人,了解华人对印尼社会的贡献”。作为已连续三届担任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主席的李振健,“华人历史纪念馆”的建成开放,被视为是“功德无量”的杰作。

  走进位于该基金会大楼三楼的纪念馆,用中文和印尼文双语说明的展版,形象展示了在印尼历史长河中的华人成就与中华文化。

图为李振健介绍当地传承的中华文化元素。 林永传 摄
图为李振健介绍当地传承的中华文化元素。 林永传 摄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的节庆习俗;肉粽、米粉面、油炸鬼(油条)、阿公、马车等等源于中国方言的印尼日常用语;印尼女性礼服、木偶、布袋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华人迁移印尼群岛的历史;印尼历史上政商文教体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华人……展览资料之详实丰富,令人称奇。

  “如今来参观的印尼人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华人。他们看完后都大吃一惊,不知道那么多的名人是华人,不知道华人对印尼社会的贡献那么大”。

  李振健举了个例子:印尼是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的,而当年的8月16日,其开国总统苏加诺与副总统哈达,就是在西爪哇省卡拉旺县华人农民饶吉祥的家里起草完《独立宣言》后,连夜赶回雅加达,于次日宣布印尼共和国独立的。“因为这位华人农民的平房太一般了,完全不会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就被当时印尼独立志士用于秘密联络据点”。

图为由该基金会创办的“华人历史纪念馆”内,专门开辟的中国象棋室,用于教当地印尼人下象棋。 林永传 摄
图为由该基金会创办的“华人历史纪念馆”内,专门开辟的中国象棋室,用于教当地印尼人下象棋。 林永传 摄

  “华人历史纪念馆的创办,不仅让华人子孙后代为前辈的光辉事迹感到骄傲,更证实了华人是印尼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振健表示,他将继续补充展览资料,争取在印尼全国做巡回展览,同时帮助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办本地的华人历史纪念馆,让印尼各地各族的人都了解华人对印尼社会的贡献。(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