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国务院侨办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54号提案的答复

2017年09月05日 14:48    来源:国侨办网站

  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贵党提出的《关于做好新归侨服务工作的提案》被确定为全国政协督办重点提案,由我办主办。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及时掌握侨务资源和新归侨动态的建议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将改革开放后因私出境并获得外国永久居留权后,又办理了回国定居手续的归侨称为新归侨。新归侨群体正在逐渐成为侨务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做好新形势下新归侨工作,不仅是侨务工作服务国家大局和广大侨胞的需要,也是侨务工作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办先后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次组织全国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展开归侨侨眷数据统计工作,以便全面把握侨情数据,及时跟踪侨情变化,为做好新时期侨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归侨75.0万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归侨77.7万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归侨97.2万人,从数据上大致看出近年来新归侨人数有显著增多的趋势。

  从地方的情况看,上海市于2011年开展了全市基本侨情调查,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侨情信息数据库,内容涵盖在沪的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及其海内外亲属的全部信息,丰富和完善了各区、街道、社区的侨情信息数据库,并逐步建立了侨情信息动态跟踪工作机制,加强对新侨及其国内眷属的工作,同时依托高校海外校友会加强与侨界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江苏苏州市积极推进各街道社区侨情信息化建设,姑苏区沧浪街道2013年即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管理,通过街道各社区、各楼宇的平面图,每一位归侨侨眷的位置和信息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为做好归侨服务工作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北京市于2015年开展了侨情调查,通过公安出入境和户籍注销恢复信息,测算出该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归侨达18.6万人,大大超出了原有登记办证的老归侨数。我办及时将北京市的经验转发至全国,推动各地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统计更新侨情数据。这些有效举措都为全面掌握新归侨信息和动态,做好为侨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营造有利于新归侨参与民主政治环境的建议

  我办积极引导支持新归侨当中的杰出代表参与政治生活,鼓励他们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聪明才智。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之前,我办都积极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系,提供最新的归侨统计数据,对归侨代表的名额分配提出意见建议,目前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35位归侨代表,其中新归侨占多数。

  地方政府侨务部门主动作为,通过多种途径满足新归侨的政治参与诉求。北京市侨办加强与其他涉侨部门的工作联系,推荐德才兼备、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侨界代表人士进入人大和政协组织,发挥他们在首都政治生活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该市十四届人大归侨侨眷代表18名;市政协十二届侨联界、致公党界委员17名,并邀请了21个国家和地区的46名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全市各区归侨侨眷人大代表22名、各区侨联界政协委员103名。广东中山市成立了中山市侨界青年联合会、中山市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协会等新侨组织,积极为新归侨搭建参政议政的平台,一批新归侨当选中山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为进一步做好归侨代表人士和归侨知识分子工作,各级政府侨务部门着力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努力将更多的新归侨杰出代表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每年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庆时段,我办领导都分头带队赴各地看望慰问归侨代表人士和归侨知识分子,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近年来,我办先后组织了侨界代表人士“世博行”“延安行”“井冈行”“临沂行”等专题学习、参访和研修活动。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新归侨知识分子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我办追授黄大年同志“至诚报国 归侨楷模”荣誉称号,并组织开展了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专题报告会、在京新归侨知识分子代表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组织新归侨专家赴吉林学习并开展休养参访等系列活动,号召广大归侨知识分子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立足本职工作,报效祖国。通过这些活动,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鼓励他们更加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关于营造有利于新归侨事业发展环境、重视和加强科教文卫系统新归侨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政府侨务部门职能,落实为侨公共服务责任,更好地满足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对国内公共服务的需求,我办于2016年4月出台了《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一视同仁、适当照顾,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原则,指导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协调各涉侨部门和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共同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建立政策法律服务、涉侨事务服务、侨界民生服务和事业发展服务“四位一体”的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设立涉侨行政事务办理窗口、“侨之家”为侨服务综合平台、涉侨事务统筹协调机制,以及以中国侨网、“侨宝”客户端、“侨之家”微信公众号、专项工作网站为依托的为侨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及其他涉侨群体工作生活、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利、贴心的公共服务。2016年,全国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共设立涉侨行政服务窗口2000多个,共办理涉侨事项4.3万余件。

  面对大批新归侨回国定居并选择在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部门以及高新技术园区落地发展、创新创业的新形势,我办联合地方政府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建设了多个“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针对他们投资创业的特殊需求,通过创新运行模式,完善涉侨法律政策服务架构,加强对新归侨事业发展指导,优化行政服务流程,完善网上服务渠道,搭建交流对接平台等方式,着力打造起政府主导、侨办协调、园区支持、社会参与的全链条服务平台机制和全方位综合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综合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侨务部门优势,推动在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建设“侨之家”,真诚倾听侨胞呼声,倾力解决侨胞困难,以服务帮扶事业发展、以情感拴心留人,实现了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良性发展,实现了快速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和侨胞事业发展的良好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服务新归侨工作上,虽然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离党和政府的要求,离广大新归侨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提案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工作,更好地联系新归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就提案中的具体建议,我办将加强研究、深入谋划、积极推进。

  (一)及时有效地了解掌握新归侨侨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内外人员双向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频繁往返于国内外,而不再长期定居在某一个地方。华侨、归侨的身份界限逐渐模糊。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在出入境、居留等相关方面的政策历经多次调整,涉侨身份认定政策与有关政策衔接不足,造成在华侨、归侨身份认定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下一步,我办将抓紧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新归侨身份认定政策问题,理顺相关政策规定,为新归侨回国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对外扩大开放的新形势和加快引进国外创新人才的新需要。

  (二)着力推进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便利侨胞、优化服务上下更大功夫,着力打造为侨公共服务示范基地,努力营造“拴心留人干事”的良好环境,为新归侨回国生活工作、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高新技术园区和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是新归侨回国工作、创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工作中,要以各类园区、校区,特别是“侨梦苑”为重点,针对新归侨的特点,围绕其事业发展需求,加强园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支持,打造服务于创新创业的政务环境和服务平台,营造新侨温馨家园,不断提高为侨服务能力和水平。

  1. 提供优质的生活便利服务。针对新归侨在出入境、医疗社保、家属就业、子女就学、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公安、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提供业务代办等事务性服务。组织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为园区新归侨及家属工作和生活提供便民服务,营造互帮互助、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

  2. 提供丰富的事业发展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新归侨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相关涉侨法律和惠侨政策在园区的细化和落实。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辅导培训和政策宣介解读,帮助新归侨熟悉国内创业环境,找准自身专业优势,实现与园区、企业、项目紧密对接,实现创新创业的正常起步和腾飞发展。

  3. 提供专业的法制维权服务。组建基层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新归侨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法律顾问、诉讼办理等法律服务。积极寻求并协调社会力量,针对新归侨创新创业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提供政策法律解决方案,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维权工作。开展侨务法治宣传,引导新归侨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在社会上营造知侨、爱侨、护侨的良好环境。

  4. 提供贴心的人文关怀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和新媒体,密切政府侨务部门与新归侨的联系和感情,为新归侨群体打造线上交流、线下联谊相结合的社交空间,增进联谊互动。通过举办中华文化讲座、重大节庆活动等形式,帮助新归侨及其家属熟悉当地社会环境,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三)建立健全新归侨联系服务工作机制

  围绕着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在政治上加强对新归侨群体的引领,推进新归侨联系服务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上来。

  下一步,我办将指导各级政府侨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部门以及高新技术园区等新归侨较为集中单位的党委和统战部门、管委会等的合作,整合社会力量参与为新归侨服务工作,尽快建立政府侨务部门联系服务新归侨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依托联系工作机制,主动倾听需求、密切思想联系、加强感情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关注新归侨各方面诉求,定期向他们通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情况,对涉及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计划和政策文件进行宣传解读,鼓励其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专家咨询、建言献策;适时推荐德才兼备、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新归侨代表人士进入人大、政协组织和社会组织任职;对作出贡献、具有引领作用的人员和团队给予表彰奖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四)推动完善新归侨服务政策体系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内外人员双向流动日益频繁。大批新归侨回国定居,形成史上最大的回国潮,同时有更多的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国内建设和发展,以各种形式为国服务。他们对出入境居留便利,人才引进和扶持等方面政策需求更加迫切。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现行有关政策与华侨、归侨的期望相比,尚有不少不尽合理、不尽如意的地方,难以满足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创新趋动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

  下一步,我办将抓紧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为新归侨服务有关政策问题,理顺相关政策规定,为他们回国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中,我办将积极加强与包括贵党在内的中央各有关涉侨部门的政策沟通和信息交流,就有关涉侨政策共同进行研究会商,协同推进有关问题解决。

  做好新归侨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更加重视做好新归侨群体的联系服务工作,帮助他们积极搭建成就事业的平台,引导他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担负起创新型国家建设重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