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一桩“潮剧史” 老唱片重现汕头商埠繁华

2020年04月29日 11:17    来源:南方日报

  一出“玉蝴蝶”一桩“潮剧史” 老唱片重现汕头商埠繁华

  打开留声机,将胶片放入其中,一曲悠扬的潮剧,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上世纪30年代。近日,广东潮剧院从收藏家手中拿到民国时期潮剧老唱片《玉蝴蝶》,唱片的封面“林源丰公司”字眼清晰可见,唱片上“兴丁堡”字样显示其为德国制造。

  潮剧研究专家指出,这是研究汕头潮剧发展史的珍贵文物,也是证明汕头在民国时期就是一座开放的国际化城市的文化遗存。

  才子佳人悲欢离合故事在曲中

  潮剧是用潮汕话演唱的古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明末在闽南一些地区广为流传,已经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南国奇葩”。如果走在潮汕的街巷深深,便可听到悠扬的潮剧声糅进了世俗烟火气里,后游子出外漂洋过海,潮剧也随之“过番”。

  据清康熙蓝鹿州《潮州风俗考》载:“梨园婆娑,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这正是潮剧鼎盛时期日夜演唱无间断的真实写照。

  《揭阳县志·风俗》载:“仲春祭先祖,是月多演戏;谚谓‘正月灯,二月戏’。”沿袭至今,每逢春节等大型节日,潮剧和鞭炮声交织在人潮里,响彻街头巷尾。

  潮剧的剧目多展示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玉蝴蝶》也讲述了一段凄美的民间故事:主人公是一位秀才,有一次,他朋友前来借钱,由于借到的钱不多,便趁其不备,偷了家中的玉蝴蝶。被秀才发现后,他朋友便污蔑是因与其夫人有私情,为夫人所赠。秀才一气之下休掉夫人,惹得夫人伤心欲绝。秀才弟弟得知此事,拦住嫂子自杀,告知兄长真相。最后夫妻二人消除误会,方重归于好。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会主任林立告诉记者,该剧中有四个角色,秀才是生角,秀才夫人是旦角,朋友和弟弟是丑角。“唱腔十分特别,生旦是童龄的唱腔,两个男孩声腔。其中一个丑角用的是潮剧中著名的痰火声的唱法,现在几乎失传。唱片音乐唱腔属于板腔体,为老中正顺香班演出录制的,时代的印记明显。”

  潮剧唱片最早与奢侈品一同出售

  这张从民国流传至今的唱片上,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林源丰”三个字,“林源丰”是个什么商号?为什么唱片包装上有钟表、眼镜、钻石、戒指的广告呢?

  汕头市文博协会会员陈斯楷告诉记者,“林源丰”由潮阳人林厚德开设,最早开在汕头埠繁华的“商业步行街”镇邦街,之后在香港、广州、湛江、上海设分行,生意做得很大。民国时期,汕头还没有唱片专卖店,唱片、唱机作为名贵洋货,和钟表、眼镜、珠宝等奢侈品一起出售。

  陈斯楷给记者展示了《汕头指南》一则广告,显示1947年,汕头“林源丰”总部仍然在镇邦街上,经营环球名厂钟表眼镜及附属材料,还有特聘光学专家验眼配镜。

  据考证,当时另一家著名钟表眼镜行“华达利”,也在镇邦街,同样兼营唱片、唱机,和“林源丰”是竞争对手。“林源丰”取得了世界唱片大厂——百代唱片的总代理权,风头更胜一筹。

  业内人士表示,《玉蝴蝶》的发现对于潮剧研究和汕头文化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个老唱片留下的不仅仅是潮剧至今的影子,更是后人窥探当时汕头社会的窗口。

  “从研究唱片的流通,便可以知晓汕头开埠商业繁荣的历史,流通的轨迹展示海内外华侨华人与家乡同根同源。”陈斯楷说。

  业内人士指出,也将继续把潮剧老唱片等潮剧历史实物、资料保护好、研究好,努力推动潮剧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抓好传统戏曲传承复兴,弘扬优秀潮剧艺术,做好继承发展工作,促进潮剧繁荣发展出新出彩。”

  唱片跨国灌录流通显示海内外同根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唱片可以考究到清末时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唱片行业发展繁荣。20年代、30年代,上海百代、英国哥林和声、胜利在中国灌录了一批潮剧唱片。潮剧唱片中也有很多是在中国香港、泰国、印尼等地录制。

  “民国的潮剧、潮乐唱片的流通轨迹可以概括为:上海或国外生产后运回汕头埠,或在海外出售回流到本地,以及被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华侨购买。”陈斯楷说。

  据资料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东南亚录制最多唱片的地方是在泰国的耀华力,也就是泰国的唐人街。戏班老赛宝丰、老怡梨春、中一枝香,还有老三正顺、老赛桃源和中正顺等均非常出名,产量不少。戏班录制好唱曲,接着由出品商制造母片,代理商印制子片,新加坡、泰国都有唱片的代理商,唱片早期都是在印度加尔各答印了船运过来,交由经销商去销售。

  “一面唱片3分钟转,一块唱片才6分钟,有的时候一折戏要录十多块唱片,数量惊人。”林立说,“唱片给观众多一个欣赏潮剧形式上的选择,可反复欣赏,潮剧的影响力无形中得到更大延展。”

  潮剧过番”落地生根历经兴衰

  潮剧唱片在海外的灌录,正是潮剧跟随潮人“过番”,在海外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根据陈韩星主编的《潮剧研究》,潮剧在海外的传播,可追溯到17世纪中叶。有部分书目记载了当时暹罗大城已经有潮剧的演出。张良材的《潮剧在新加坡》则记载,潮州人喜欢在夜间聚集到一起拉弦听曲。

  《潮影寻踪》一书记录,19世纪中后期,潮剧戏班适应海外潮人的需要,开始较具规模进入东南亚及港台地区演出,渐具影响,戏班更是经常往返于中国潮汕和东南亚国家之间。而在此过程中,潮剧戏班最早到达的国家是泰国。

  据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潮剧的全盛时期,曾出现中、泰两个潮剧中心,泰国甚至出现本土潮剧团用泰语唱潮剧的盛况。

  潮剧团早期到访泰国是各个府巡回演出,一年演出起码有三四十场。改革开放后,剧团出外减少,一年剧减至只有三五场表演。直到2014年,广东潮剧院在中断十年后才再次赴柬越演出。

  近两年来,潮剧在海外的发展步伐加快,由潮籍作家黄剑丰改编自武侠小说《还剑奇情录》的潮剧《情断昆吾剑》,已经于2019年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上演。同年6月10日,广东潮剧院香港潮剧传承中心揭牌。

  南方日报记者 沈丛升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